探析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效率论文_向巴泽西

探析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效率论文_向巴泽西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850000

【摘 要】目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探究分析治疗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4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胆总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中面对胆总管结石时,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仅对患者的肝胆所造成的损伤较小,而且在手术完成后,其疼痛感也较轻,同时,其康复效果也较为理想,已逐渐成为了临床中治疗胆总管结石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术措施[1]。然而,在手术完成后,却也不得不面对各种并发症以及康复问题。而面对这种情况,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护理方式,大大提升了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的治疗效率。为此,本文则从我院选取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4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介于33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4.1)岁;而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介于33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3.6)岁,病理类型可分为单发结石以及多发结石。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类型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发现,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常规护理的内容可包括常规术前检查、叮嘱术前准备工作,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而预见性护理的内容则可包括为预防高淀粉酶血症以及胰腺炎、预防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等。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则采用±s来进行表示,检验的过程则采用t来进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数来进行表示,可运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可分为胰腺炎、感染、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病例总数为2例,发生率为5%,而在对照组患者中病例总数为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认为满意的患者有20例,一般的患者为3例,不满意一的患者有1例,护理满意度为92%;在对照组中,患者认为满意的患者有14例,一般的患者为7例,不满意一的患者有3例,护理满意度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胆总管结石的产生不仅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在病情的早期进行及时治疗,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状况和病情,所以这也就导致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率明显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同时,该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然而,在采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后却不得不面对各种并发症的问题,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进行二次手术,而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大大增大了患者的痛苦程度。而面对这种情况,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护理方式,则有效提升了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的治疗效率,并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最大程度的减缓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而从本文中也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的手术围期进行了护理干预,不仅增强了患者的适应性,而且相关的准备工作也较为充足,所以首次插管的成功率也较高,避免了多次插管对胆胰管所造成的损伤,进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席玉琴.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3):240-242.

[2]成丽娟.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6):170-171+174.

[3]兰涛,崔乃强.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6):538-541.

[4]荣国强,杨晓东,吴浩荣. 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2):66-69.

论文作者:向巴泽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探析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效率论文_向巴泽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