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沙阳路12号院 102205
摘要:目的 归纳与总结青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依据临床治疗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以2012年6月~2018年9月间的某院108例心源性猝死(SCD)幸存患者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0 岁)与中老年组(>40 岁),其中青年组46例,中老年62例,针对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探究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 青年组患者SCD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11~20岁之间,性别对患者发病影响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患者冠心病率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且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确率高于中老年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据研究过程,在临床心源性猝死预防中,可对具有潜在心脏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出现猝死先兆患者,进行提前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诱发因素,预防猝死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早期、准确抢救,尽早开始急救,越早开始急救患者存活率就越高。
关键词:心源性患者;临床特点;预防对策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压力不断提高,青年猝死率不断提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源性猝死由于病因复杂,前期预测难,想要提前进行疾病预防比较困难,临床诊治与日常生活中都易被忽略。因此,要提高急救效果,加快急救速度以及做好复发准备,是心源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治愈要求。近年来对青年心源性猝死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主要是以2012年6月~2018年9月间的108例心源性猝死(SCD)幸存患者为研究主体,将青年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归纳与总结青年SCD患者临床特点,针对预防和急救措施制定预防对策,主要医学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2年6月~2018年9月间的108例心源性猝死(SCD)幸存患者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0 岁)与中老年组(>40 岁),其中青年组46例,中老年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且救治成功,经过救治后病情改善,患者经历心搏骤停后幸存,有完整的既往心电图记录和临床治疗资料;排除资料缺失患者,以及药物、创伤等导致死亡患者。青年组患者46例,年龄范围在11~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 3.7)岁,其中11例有酗酒史、23例有吸烟史;25例肥胖型,21例无力型;10例有低血压病史,16例有高血压史;患有代谢综合征者18例,呼吸暂停综合征者16例,癫痫综合症者3例。
中老年组患者62例,年龄范围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6± 3.8)岁,其中18例有酗酒史、28例有吸烟史;35例肥胖型,21例无力型;10例有低血压病史,30例有高血压史;患有代谢综合征者27例,呼吸暂停综合征者22例,癫痫综合症者5例。
1.2急救方法
心源性患者的急救方式主要是采用三步十六法,对患者展开急救。
第一步,现场急救,在出诊途中医生应该指挥现场人员进行就地抢救,先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将头后仰,清理呼吸道,做好吸痰以及对口呼吸护理工作,开放气道。然后按照心脏骤停CPR急救流程积极性急救:胸外按压——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取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抢救者腕掌垂直与按压保持均匀有力,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复苏成功后的判断,评估颈动脉、面色、口唇、甲床。复苏成功后大动脉恢复搏动,自助呼吸恢复,紫绀转退,皮肤转红润,瞳孔缩小,神智恢复,最大限度地缓解低氧血症状。
第二步,实现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器配上呼吸机,为患者供氧,此外采用起搏器以及除颤器除颤,将患者安放在床上,注射肾上腺素,以心内注射以及静脉推注的方式,依次进行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以及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推注为主,然后使用静推的方式,将1,6 二磷酸果糖或碳酸氢钠缓慢注入,构建好3~4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第三步,到达医院后,尽快实施心脏监护仪进行指导,采用升压合剂进行有效灌注,然后将低右、胶渗液、碱性液等依次注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调整好呼吸兴奋剂的使用量,及时纠正心律,将膜电位恢复到正常水平。采用心肌代谢的方式,充分供应能量,确保心肌血液充足。此外,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注入镇定剂对低血压患者实施治疗,使用碳酸氢钠对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对颅内压增高管着进行降颅压治疗,等到复苏成功后,继续维持治疗,以免猝死再次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8.0数据包,进行所有数据的解析工作,收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均选择真实原始数据加减平均数据表现,具体表现为:(),进行计T检验,检测结果对比中,当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青年组患者SCD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11~20岁之间,性别对患者发病影响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性别比较无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患者冠心病率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且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确率高于中老年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实际数据分析如下表:
表1 两组患者冠心病、超声图检查准确率以及抢救时间对比
3讨论
根据研究显示,心脏骤停三分钟内开始抢救患者存活率最高,六分钟内一般,超过十分钟患者获救几率最小。心源性猝死中,及早救治,可提高患者幸存率,因此要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预防。
但心源性猝死一般都是突发性发病,若是第一现场救治与诊疗技术不及时,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猝死急救失败。青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较高,为提高青年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效果,针对青年心源性患者性别以及其他方面数据来看,预防中可用生活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长期熬夜工作等症状,选出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患者。采用定期心电图体检、冠心病体检、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掌握运动性猝死急救方法为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普及,确保患者日常生活中减少外界诱因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存率。
总之心源性猝死预防中,要做好科普知识,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定期体检的方式,减少患者熬夜、剧烈运动等情况发生,若是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那么在临床中要多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要以提高急救速度以及加快急救时间为准。在急救3min内进行急救,提高患者存活率,做好三步十六法的急救措施训练,确保急救人员具有较高的实施水平,从而提高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洪艳,曲秀芬.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动态心电图特征[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4,3(02):86+90.
[2]潘春芳,李集体,陈海珍.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8-9.
[3]宋韵.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05):147-148.
论文作者:钱海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患者论文; 青年论文; 心源性论文; 中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据论文; 年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