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莞市长安镇涌头社区为例
王德政
深圳市东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东莞经过前30年的发展,地方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改善村居环境的问题;现今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将扮演何等角色亦为重要。东莞市提出三年品质提升计划,建设美丽幸福村居,通过竞标选拔长安镇涌头社区作为全市的三个示范点之一,且以“城中村”为主题旨在探讨“城市共生”、全面改善村居环境和在连片建设中畅想社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类似“城中村”整治工作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蜕变;建设;示范
1.工程概述
涌头位于长安东部,紧邻深圳宝安,面积3.89平方公里(见图1项目区位)。经改革开发30年,成为社区级经济体的典型代表。但考察发现:建成区密度大、脏乱差、文化心理隔阂、新旧结合、居住工厂混合、产业单一、公共配套缺乏、停车难等问题,是“典型城中村”的代表。主要示范的内容包括:农林片区、工厂片区、旧村片区,见图2(示范内容现状图片)
图1:项目区位 图2:示范内容现状图片
2、实施策略
通过整合村民意愿和考察南头古城、大梅沙村、龙华上围村等2017深港城市双年展”城中村主题”会场。归纳总结提出:5化3优行动策略,具体如下:
2.1、净化:清理建筑、生活垃圾。全社区的背街小巷、边角地带和偏僻地段进行全面清理整治(6乱整治)。
2.2、美化:侧重对城市主干道两侧沿线污损的城中村建筑物垂直立面进行粉刷和规整广告、停车位。
2.3、绿化:梳理植物空间(街角绿化;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优化植物配置。
2.4、硬化:硬化裸露路面,平整巷道。对城中村主要巷道进行铺装和硬底化改造。
2.5、文化:在城中村强化配套文化元素,打造人文廊墙,打造文天祥文化主题内容。
2.6、优化城市功能及市政公共配套:补充市政公共配套,如,停车,消防站,居民活动配套,增加创意空间,形成休闲热点;解决居民休闲,运动,图书馆等相应配套需求。
2.7、优化产业升级:现状工厂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并提供创意产业旅游的公共配套,丰富居民活动。
2.8、优化安全管理:对社区村落设围合性的围墙及安全设备的管理,使用监控及岗亭管控。
3.基础工作
3.1、实现美丽幸福村居的目标,首先需要完成以下的基础工作:
(1)扎实的基层工作。改造涉及到的人群类型众多、管理体制复杂。在进行改造前,社区提前与原住民、外面人员进行政策、改造后对于社区经济、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宣传和说服工作;对于特有的小组、社区、私人等多种经济模式混杂在一起的情况,社区也提前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宣传座谈,达到了思想和行动一致性的目标。
(2)梳理干净整洁的环境空间。对于城中村环境改造的成败与否,主要在于基本的环境整治。社区主要通过美化、硬化,拆除现有社区的违章搭建、全面清理社区垃圾,硬化机耕路及建成区的泥土路,合理布置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点,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建立有序的停车方式。该社区目前的车辆与停车位比值为16:1,?造成目前大量乱停车,同时加大社区及交警的管理成本。目前社区正与电信合作,示范建设全社区停车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进入社区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利用APP可以实现停车位的查询,一旦车位停满,临时车辆暂时不能进入社区;同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设置机械立体停车库,让重点区域的停车得到倍增。将来社区的停车将实现收费管理,从中社区可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
(4)建立安全的网络体系。该社区90%以上为外来人口,人口流动大,安全隐患较多。通过全社区建立安全网络监控、临时避难所和报警点等方式,进行公共区域无死角24小时监控。
(5)收集、补充基础技术条件。由于高速的发展带来基础资料的缺失,需要收集有: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社区总体规划、社区控制性规划;需补充有:1:500的区域地形图;重点地段1:200详细地形图;需要改造的建筑立面图和建筑平面图;物探图;部分建筑资料检测报告等内容;现场实地考察照片。
4、片区示范
4.1、农林片区
(1)基本情况:农林片区的基础条件较好,有山有水,社区希望未来打造成长安镇的“山水田园”旅游项目。本次示范的区域约25公顷,基地内现状有鱼塘、荔枝林、旧工厂(见图2示范内容现状图片中农林片区),作为山水田园项目的启动点,为以后的招商引资作为示范和引导作用。
(2)政策研究:
国土审查:审查要点为新修道路和新建设建筑。利用一般性农田和基本农田原有土路路基上设置生产性水泥机耕路,车道宽3-5米;其它小路采用0.9米宽的碎石路。除新建100平米以内的农业服务建筑设施和对现有工厂建筑进行改造外,不再新建其它建筑设施。
土地扭转:未来利用国家目前的相关政策,建设适当的设施建筑,以满足实现山水田园的基本配套功能,具体政策有:进行工厂化植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5%,但最多不超过10亩;进行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3%,最多不超过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7%,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在7%,不超过10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需结合各省、市的具体规定和报批程序。
也可运用农业部下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鼓励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农家乐”;同时需要满足各地的现行规定和报批程序。
(3)景观打造,通过对一般性农田和基本农田的景观梳理,形成自然野趣的乡村景观风貌,突出乡野、野趣、朴实等氛围。详见图3:农业片区景观效果展示。
图3:农业片区景观效果展示
(4)产业升级:利用原有鱼塘打造成垂钓中心;利用基本农田种植高效农业;利用原有工厂建筑改造为民宿,三者实现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示范点。
(5)运营管理:政府斥资对示范区的景观、道路、鱼塘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和运营民宿。对于整个农林片区,社区也有相应的运营计划,希望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后,最后把整个“山水田园”项目的建设交还给市场。
4.2、工厂片区
(1)基本情况:涌头社区的工业以五金饰品为主,社区在选择该示范区域,已经考虑到依靠目前的隆凯五金饰品企业的平台,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五金饰品生产、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综合中心。核心片为集体产权,8栋楼(2栋为宿舍、6栋为工厂),占地大约1.5万平米(见图2示范内容现状图片中工厂片区)。
(2)企业调研:该项目为隆凯二期;通过与五金饰品企业沟通,有以下的初步意见:
针对产业的特点,定位为:“联合工厂”。
目前工业片区最缺少生活配套:吃(餐厅)、公寓配套(住)、娱(唱吧等)、运动、健身。
提升环境休闲空间(绿化、场地等)。
(3)问题与对策:一方面政府斥资对基础设施、建筑立面等进行提升,为企业提供好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该项目已经出租给企业,施工阶段会有少量的建筑会造成企业无法使用,从而造成企业租金上的损失。通过几方协调,一方面让设计、施工尽量提前完成,减少周期;另一方面企业与社区也在积极协调解决上述问题。
(4)改造效果:工厂建筑靠市政道路界面采用格栅+垂直绿化形式,靠内侧采用涂料+少量格栅形式(遮挡空调和管网);拿出一栋工厂建筑改造室内空间,增加餐饮、娱乐、购物的公共配套功能;工厂宿舍建筑采用外立面、室内、管网等统一改造,为五金饰品企业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室外景观在满足消防和企业正常运货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绿化及场地,让生活与工作的人可以完全融合。图4工厂区改造效果参考
图4工厂区改造效果参考
4.2、旧村片区
(1)基本情况:旧村片区主要建筑是上世纪建设的民居为主,建筑密度大、街道较窄、卫生环境差。空间形态主要分为:以菜市场、文氏宗祠、居委会大楼形成的开阔空间和以1-2层为主旧住房片区(见图2示范内容现状图片中旧村片区)。
(2)菜市场建筑改造及社区精神文化植入:
要了解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文化,最应该去的是菜市场。该片区集中了文氏宗祠、文天祥博物馆(涌头社区原居民以文氏为主,文天祥文化是整个社区的主要文化)、叶家斌艺术馆、社区广场空间、小商铺、集中市场、银行、卫生所、居委会等社区优势资源,也是社区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但没有应该的活跃氛围。设计方和社区多次的沟通认为:在原高度发展经济过程中,忽略了以人为中心、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当经济在转型时,怎么吸引企业、人才到社区,为社区经济锦上添花才是最关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广场和市场建筑一同打造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包括文天祥文化广场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
建设文天祥文化广场,首先是解决停车问题,方案采用部分停车外迁到100-200米区域的停车场,部分居委会大楼用车采用地下停车库(大约50辆);其次是打开居委会大楼的围墙,设计为开放型的基层办公大楼,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可以增大文天祥广场的空间感;最后在功能设置上考虑儿童、青中年、老人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在文化表现方面有反映文天祥文化的景墙、浮雕和岭南文化的表演场地等。详见图5文天祥文化广场效果。
图6口袋公园效果
5、社区未来设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走廊的大背景下,社区敏锐地意识到要积极融入到其中。从原来的投资型建设大量工厂到现在面临转型的局面(根据社会调研结果:1、居民:目前居住环境差,希望多绿化、活动空间、环卫配套、教育、低廉的住宿等;2、厂区:缺少公共服务配套;3、企业:创新制度和留住人才、好的环境及配套、员工安全、就餐;4、社区:转型、吸引企业和人);逐步形成一个观念未来的涌头应该走向运营服务型社区,为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配套来吸引人才和企业,主动对接深圳承载外溢效应和融入整个长安镇发展的格局中。社区已经着手在环境治理、停车规划、社区公共安全、社区文化、公共配套、片区示范、产业优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提前规划(详图7社区功能布局)。
图7社区功能布局
6.结束语
笔者从投标到工程设计阶段全过程负责该项目,深知城中村改造是综合性的课题,难点不是在于方案和工程设计本身,不应该只是关注项目外在美,而是应深入城中村的本质中去,更加关注社区精神文化的植入、产业的融入、社区未来设想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彩云,刘洋.?城中村?改造策略的研究??以廊坊燕郊行宫村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22):95-96.
[2]张世君.猎德?城中村?改造中传统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J].智能城市,2018,4(07):95-96.
[3]胡靓,李志民,沈莹,高亮.城市社区视阈下城中村改造建筑空间营建理念的研究??以西安市祭台村的实证研究为例[J].住区,2018(01):6-10.
论文作者:王德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社区论文; 片区论文; 建筑论文; 工厂论文; 城中村论文; 文化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