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行为成瘾的秘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秘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科学研究计划从1990年至2000年是大脑(科学)的十年(Decade of Brain)。进入新世纪后,美国人又把2000年至2010年确定为行为(科学)的十年(Decade of Behavior)。
药物成瘾是大脑对行为产生重要决定作用的一种生动解释。然而行为是否也能像药物或化学物质一样影响大脑并产生成瘾行为呢?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些结果已经在慢慢回答这个问题了。
要理解成瘾,可以用一个经典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把小鼠放置于一个杠杆装置旁,如果它挤压了一下杠杆就可以得到一些食物(内含可卡因)。当小鼠对可卡因有了依赖后,不再给它喂可卡因。在一小时内小鼠可以千百次地挤压杠杆,以求获得毒品。小鼠的这种成瘾行为表现与人吸毒成瘾后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的行为状态一模一样。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对成瘾的定义是: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
赌博成瘾
实际上,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依赖性,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像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使人们对它产生依赖性而成瘾。
人们都很熟悉赌徒。赢钱时他们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他们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赢了钱赌徒还想赢,输了钱赌徒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不赌不舒服,不赌不愉快。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一种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而且他们体验的陶醉与欣喜与药物成瘾者旗鼓相当,相当多的赌徒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到滚动的骰子上,即使输得只剩下一条裤子赌徒都要典当了去赌。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结果表明,赌徒的成瘾是行为刺激大脑产生的后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家萨克·W·吉姆发现,赌徒的大脑中会发生类似吸毒成瘾者大脑内的变化。对吸毒成瘾者使用阻断药物成瘾的药物,可以缓解或阻止成瘾者对毒品的需求(这也是戒毒的原理)。同样,阻断药物成瘾的药物也对赌徒有效。吉姆对45名赌徒试用一种鸦片拮抗剂——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naltrexone)。在11周的试验中,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阻断了75%的赌徒赌博的冲动和成瘾,但安慰剂对照组只阻断了24%的赌徒赌博的冲动和成瘾。同样,对有盗窃癖的病人使用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在11周的治疗后,10名病人中有9人极大地改善了症状。这提示,药物、赌博、盗窃行为刺激了大脑中某些相同的生化通道。
美国耶鲁大学的精神病学家马克·波腾扎发现,当赌徒看到人们赌博和谈论赌博的影像时,就如同可卡因成瘾者看到吸毒图像一样,其大脑的额叶和额下叶的某些区域表现出活性的改变。这个现象已由功能性磁共振图像(fMRI)证实。同样,美国麻省总医院汉斯·布雷特用fMRI对正常男性在轮盘赌中的反应作大脑扫描图,结果发现赌徒大脑中富含多巴胺区域的血流增多,显示该中枢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赌博成瘾的原因
对于赌博这种行为成瘾,研究人员用了一些假说来解释。大脑与周围神经既是一个网络,又是一种神经回路,无论是物质(药物、酒精)还是一个人的行为、经历都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当这种刺激达到一定量时,便可以使大脑陷入一种强迫状态,也就是依赖和成瘾。所以,美国国立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所长阿兰·莱谢尔说,与以往的观点相反,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在物质成瘾与行为成瘾(强迫性行为)之间有一种共同的东西。但是,莱谢尔也承认,目前如何在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之间划线还不明确。这可以说是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无论是药物还是行为,它们都触及到生物体的中枢神经的报偿(reward)机制,由此才能成瘾。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高级动物包括人,形成了一种报偿机制,它们体现在物种延续和生存的行为中,而且形成了一种强化机制。比如,饮食和性行为是生命延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行为,每当完成这些行为时,大脑中枢就会产生一种愉悦和欣快感,并传递到整个神经回路中,全身都感到舒适。尤其是性的体验,更是典型的自然报偿。当实施这些基本行为时,不仅能延续种族和生命,而且能产生愉悦。
当生活中有某种行为能替代这种报偿或成为新的报偿时,就有可能让人成瘾,当然这样的行为需要长期地反复进行,并且体现到神经回路中。可以形象地说,当某人的一种行为习惯,比如赌博,“劫持”中枢神经回路时,成瘾便发生了。因为,赌博赢了是一种愉悦(报偿),输了之后还想捞回来也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希冀将来的补偿)。
这种理论有点像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学说,在狗喂食之前或同时辅以敲钟,长期这么做在狗的神经与敲钟之间便形成了巩固联系。以后即使只敲钟不喂食,也可以诱发狗流唾液。这也是行为和习惯对大脑的一种深刻影响。
其他行为成瘾
美国哈佛大学成瘾研究所主任霍化德·谢弗认为有大量的成瘾源于经历和行为,比如重复、高度情绪化、高频率地体验等。这些行为和经历可以引起神经适应,即让神经回路发生变化,从而让某种行为长期化。由此看来,属于行为成瘾的还有购物癖、网络成瘾、性活动等。
无论是药物还是行为成瘾都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包括成瘾、强迫症和强迫等)都与自主控制的失缺有关。因此,从这个模式来看,行为成瘾也是行为——大脑(神经)——成瘾(行为),与药物成瘾的模式相似,即药物—(大脑)神经——成瘾(行为)。
女性一般都有购物嗜好,这种嗜好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成瘾,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购物行为。虽然购物癖也知道强迫性购物结局并不美妙,房间里堆满了大量无用的商品,而且最终身负巨债,但是她们也还是忍不住要疯狂购物。
女性强迫性购物有一个特点,在她们抑郁、焦虑、疲惫和有负罪感之时会疯狂地购物。对她们的调查发现,购物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像吸毒样的快感(麻醉),因此是一种像可卡因样的成瘾。所以,一些专业人员肯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行为成瘾。哈佛大学的谢弗还认为,强迫性购物者具有药物成瘾者相似的一种戒断症状,她们不能控制自己。这种行为在本质上也与赌博和强迫性盗窃一样。
但是,由于很多女性处于抑郁、焦虑之时才产生疯狂的强迫性购物行为,这就不太容易区分究竟是精神影响行为,还是行为影响精神。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了精神(大脑)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和互为表里。
争论与两性成瘾的差异
虽然有人认为上网、性行为、色情文学和影视,甚至散步都可以成瘾,但是,对这些行为成瘾有比较大的争议。
比如网络成瘾,眼下人们并非不承认这种行为成瘾,但是,是什么造成人的网络成瘾却有异议。比如,是IT和网络技术,还是人的上网行为让人成瘾。人们在网上上瘾的事是否与不在网上上瘾的事一样或不同,比如赌博、色情画(文学)和购物等。因为,这些成瘾早在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网上只是一种形式,而且,是虚拟的。如果这些行为的本质是一样的,那么网络成瘾和现实生活中的成瘾就没有多大区别。网络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
虽然性成瘾的确展示了成瘾的行为特征,比如,对性表现为痴迷和欣喜,绝不感到有够,感觉失控,而且由于性而使人们体验到生命的某种情感极限,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目前要把过多的性行为视为成瘾还缺乏证据和说服力。由于具有某种报偿机理(愉悦和欣快),拼命挣钱、吃巧克力(如同喝酒)、听音乐和做美容等行为也可能成瘾,因为这些行为可以影响或改变大脑和神经的报偿回路。
此外,两性之间还有行为成瘾的一些差异。比如,虽然还不能把性行为过度视为一种行为成瘾,但是在生活中男性更喜欢性和谈论性。在赌博和滥用药物上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比1。相比之下,女性则更容易在购物、饮食和盗窃方面成瘾。明尼苏达大学的吉姆统计后说,在强迫性盗窃行为上,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或3比1。而且大约90%的购物瘾是女性。
意义
虽然对行为成瘾的研究现在并不深入,但是至少让人们知道,人类的行为如同药物一样,也可以通过对大脑的作用而产生成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知道了行为成瘾和药物成瘾具有某些相同的生化通道,因此对于行为成瘾也可以像药物成瘾一样用拮抗性药物来治疗。而且由于行为可以成瘾和参与了强迫性行为的产生,因此在将来定义成瘾时还得充分考虑行为的作用。
此外,行为成瘾肯定是与药物成瘾有差别的。比如,有的研究人员认为,行为成瘾决没有像药物成瘾那样强烈,因为药物比人类行为的自然愉悦(报偿)强烈得多。而且,即使行为成瘾与药物成瘾享有共同的神经通道,但也未必能由此证明它们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一些疾病也共享同一神经通道,比如中风和帕金森氏症就涉及同一神经通道,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密切相关,毕竟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无论怎样,只要深入研究,行为成瘾将为我们认识大脑与行为和行为与大脑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内容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