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论文_程太君

探究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论文_程太君

程太君

西北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只有提高我国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水平,才能推动我国工业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研究中首先指出了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足,接着提出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措施、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做好现场施工控制的主要办法。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

导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工业建筑工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有时达不到标准,特别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良好的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土建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对控制土建施工进度和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要性

施工现场不仅是施工作业的重要场所,也是储存大量材料和直接作业的场所。如果施工现场管理不好,就会导致土建工程不能有序进行,进而直接影响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施工现场各专业的施工是分工协作的,相互联系。如果没有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工业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另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情况,还会对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在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涉及多项法律法规,并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工业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2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内容

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坚持市场导向。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以市场导向为目标,才能为用户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第二,杜绝浪费。在工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要避免施工浪费,合理规划施工现场作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优化人力资源。一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是由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决定的,因此在土建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中,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做好现场协调工作。为了达到良好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效果,有必要优化配置,发挥管理作用,合理控制施工投资,争取最低投资换汇的最大价值。

3当前工业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3.1建筑钢筋问题以及管理措施

3.1.1钢筋质量没有达到标准,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都会为了降低其实际的施工成本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钢筋,用其钢筋取代高品质的钢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抗拉强度数值变化也会比较明显,极其容易让其施工质量产生不合格等的问题。制作钢筋时,还有一些单位会将重心放置到经济收益的层面上,所选择截取的钢筋长度比较小,这会让钢筋绑扎搭接不够合理,让其长度和工艺标准产生矛盾。

3.1.2钢筋搭接应用技术不合理。在钢筋搭接过程中,技术人员操作不合理、工艺设计不合格而引起技术问题,导致建筑施工质量低下。

文章涉及钢筋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有:第一,及时检测购进钢筋的质量,在施工中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钢筋;第二,钢筋搭接技术要合理。在钢筋搭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最合理的技术措施。钢筋绑扎完毕后,技术人员应及时检查绑扎部位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2建筑混凝土不足及管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技术管理中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1)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不够、材料配比不合理、振捣棒插入深度过浅都会引起质量低下的问题。(2)在完成浇筑工作后不能按时完成养护工作,有时拆除模板过早也会引发质量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做到:a.确保建筑原材料合格,严格控制材料配比和搅拌时间;b.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根据技术标准准确地进行维护工作,并确保模板在规定时间后可拆除。

3.3地基不足以及管理措施

在开展工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的施工十分的重要。在实际的地基施工时,其主要会使用两种技术施工形式:(1)挖掘地基的应用方式,在很多地基的施工中,建筑施工单位都会不断的去压缩资金的投入量,通常其会使用一些直壁的开挖形式。若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其产生各类安全事故问题。(2)地基挖掘时,若施工人员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不够合理,那么就会让其产生安全隐患等的问题,地基的挖掘质量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对环节进行管理时:(1)要对地基的土质构造状况进行分析,更好的了解其土质的构造情况,同时做好各项挖掘的防护工作,从中挑选出比较适宜的挖掘技术。(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清除积水,提高其保护的安全性。(4)有必要制定设计和技术的标准依据,合理地进行基坑支护工作,同时采用相应的技术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

4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策略

4.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对工业建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有直接影响,在地基基础施工时主要采用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结法和化学固结法这4种方法。

4.1.1强夯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高能夯实从而实现对土壤性能的强化,强夯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在强夯的过程中要采用“重锤低击,低垂重打”的方式,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体从而使土层快读的固结。在选择重锤时,重量通常在100~400kN之间,高度通常在6~40m之间,从高出落下时对地基基础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冲击,在降低土壤压缩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液化振动条件,使得土壤的强度得到大幅提高。

4.1.2换填法

当地基为软土或者湿陷性黄土时,通常采用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的材料进行换填,换填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层的沉降、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置换法施工中,必须采用分层施工。其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未压实或空心土现象,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和土的密度。

4.1.3排水固结法

软土地基中有大量的水,对土体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在基础施工中,需要去除土体中的水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体的承载力,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

排水固结法就是对天然地基或者已经设置竖向排水体的地基进行预加的应力,可以有效排出土壤孔隙中的水分,进而实现土壤的自动固结,从而大幅增加土壤强度。

4.1.4化学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是指使用粘合剂或化学溶液来粘结土壤颗粒,这些颗粒可以机械搅拌、喷射或压力浇注。化学加固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土的理化性质,从而达到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溶液主要包括硅酸浆液、纸浆浆液和丙烯酸铵浆液等。化学加固法与上述其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对软弱地基的压缩、透水等特性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土壤的力学强度,确保土体满足地基岩土强度施工要求。通常可以将化学加固法分成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深层搅拌法。

4.2桩基础

工业建筑中,桩基础主要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桩基础通常在建筑物基础满足不了要求时使用,桩基础可以保证工业建筑的稳定性和变形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

4.2.1灌注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桩施工可以分为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和非挤土灌注桩。无数研究证明,在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大直径桩和普通直径桩可以同时施工,灌注桩和预制桩也可以同时施工。

此外,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和非挤土灌注桩也可以同时施工。在施工成本方面,灌注桩比预制桩更加经济合理。

在工业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型和桩长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充分了解工业建筑的基本情况和勘察阻力,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确定桩型和桩材。并组织专家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比较,选出最佳施工方案。

此外,桩基的施工离不开合理的试桩,通过试桩有效判断桩型和桩长的选择是否满足要求,进而通过适当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桩基的偏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除此以外,桩基的施工很容易出现偏心的现象,因此,在施工时可以选择增加承台高度、增加配筋或拉梁高度的方法来减少偏心现象的发生。

4.2.2预制桩

预制桩作为工业建筑桩基础中最常见的桩型,施工较为稳定和方面,在使用时通常将预制桩打入地基土壤中,通常这类土壤时粉土层或砂砾,预制桩捶打时通常会对桩周围土层和端土起到挤压的效果,增加土层的原始密度,从而大大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当工业建筑位于较厚的砾石层中时,需要将预制桩打入持力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预制桩承载力大,施工方便、快捷、耐久。此外,工业厂房基础承重层较软,中间没有硬夹层,通常采用预制桩。

4.3混凝土裂缝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3.1混凝土配料

应遵循低水灰比、低用水量的原则,严禁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任意加水,当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小时,可以加入同比例的水泥砂浆,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混凝土的计量应准确,控制好水泥和外加剂的含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浇筑前产生离析现象时应重新搅拌均匀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4.3.2材料选用

应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对水泥的质量要严格控制,严禁在桩基施工时选用安全性不满足要求的水泥。在骨料的选用上,宜优先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以提高粗骨料和水泥之间的级配,降低混凝土之间的孔隙率。砂料宜选用中砂,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在选择外加剂时,应适当选用减水剂,从而降低水的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和工作性能,较少混凝土的收缩。

4.3.3混凝土配筋

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在钢筋规格、品种和型号的选择上,要注重其抗裂性能对构件产生的影响,遵循强柱弱梁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将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如果钢筋间距过大,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

4.3.4模板工程

在模板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模板的构造上要科学合理,防止模板因细微变形导致混凝土收缩不均匀;(2)在模板和支架的选择上,要确保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动力施工荷载作用下引起模板开裂或者变形;(3)在模板的拆模时间上,要满足规范要求,不能拆模过早或过晚。

4.3.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要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适度,避免离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养护,控制混凝土进入模板的温度,并在高处施工时选择合理的降温措施。

4.4在地基基础勘察验收中,同时要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于复杂结构的地基,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不便的地基,设计人员要求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二次钻进,不良地质需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在基槽开挖时,对其原状结构不可扰动,在施工顺序的安排上应科学合理,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基础,以防止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

4.5重视技术安全管理

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要从细节入手,制定过多的管理措施并非会全部发挥作用,只有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彻底落实,安全措施被彻底执行,才能将施工危险控制到最低。因此,有必要对安全事故责任制进行监督,使全体人员各司其职,做到即使出现安全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及时进行补救,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安全故障会造成很多经济损失,如楼梯、通道和电梯入口的位置等,应采取防护措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避免发生危险。

4.6提升施工技术

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活动前,要分析自身的施工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上岗,合理分配工作职责,做到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设定好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合理的选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更为先进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经验,管理人员应当多多的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专业化知识,并把其知识应用到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内,不断的提升管理的水平,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4.7坚持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完成技术交底,确保参与施工的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操作,及时、灵敏、及时地处理和补救施工中的各种意外事故。技术交底工作一般都是逐级进行,先由技术总工向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可以扩大到班长、组长),然后由现场主管人员向各班、组管理人员交底,最后由班组管理人员向工人交底。班组管理人员是最基层的管理层,班组管理人员一定要向施工人员说清楚施工的任务和难点,并提出安全需求和质量要求,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

4.8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方案以及人员监督

工业建筑施工需要安全有序地进行,施工单位应对实际施工现场的进度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工业建筑施工进度,分阶段编制进度计划。然后对各期工业建筑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此后,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以施工进度计划为核心,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施工和阶段设置不同的责任人,实现对每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有效地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工业建筑在前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于后期顺利进行施工,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后期的监督管理,因为建筑工程涉猎相对较广泛,所以更需要我们根据集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以便于施工人员可以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施工作业。更有利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对工业建筑的整体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结束语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来说,做好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工程质量的提高,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未完工项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海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13):75-76.

[2]王二虎,王亚辉.论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其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6):57-57,58.

[3]崔俊阁.浅谈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的十大要点[J].中国工程咨询,2016(12).

[4]贾进元,段淑芬,胡金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水泥,2018(10).

[5]梁伟.浅谈市政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

[6]汪海丽.谈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J].智能城市,2017(05).

[7]吕国正.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8(5):78-79.

[8]吴克明.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安全和施工技术管理[J].工业,2017(12):261.

[9]严彪士.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业b,2018(36):4.

[10]张超,李荣胜.工业建筑的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

[11]宋慧娴.工业建筑的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

[12]吕国正.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7(5):78–79.

[13]严彪士.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业b,2017(36):4.

[14]管恩勇.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8(28):173.

论文作者:程太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探究工业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控制论文_程太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