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谈历史规律_历史规律论文

面向新世纪谈历史规律_历史规律论文

面向新世纪,漫谈历史规律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规律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32(2003)03-0001-06

1994年3月21日,我们访问了刘大年先生。大年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很高兴地接见了我们 。我们向先生问候,说明对这次访问,白寿彝先生很重视,曾两次同我们谈到这次访问 的事,我们希望大年先生就当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史学发展的 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年先生很忙,这次能接受访问,很不容易,我们感到十 分高兴。

大年先生说,白寿彝同志同我谈过几次,你们的刊物《史学史研究》我能收到,刊物 上的访问记,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访问记讲得很好。你们要我谈的问题,我可能要交白 卷。说到这里,大年先生笑起来。他说,我对史学界的情况不了解。不了解也就不好说 什么,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说到你们的刊物,我以为,史学史的研究,实际是史学 理论的研究。史学是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史学史是对史学家的看法的认识,是对史学 家的思想的认识。用我们的观点去分析他们的认识,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历史研究不仅 是“还原”,但第一步是要“还原”的。我们从“还原”中间抽出一些东西来,讲出为 什么要研究历史的道理来。现在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也可以反驳,反驳才有意 思。

现在是二十世纪快要结束了,是世纪末,二十世纪是人类特别重要的世纪,回顾二十 世纪,倒过去看历史,可以看出一些历史规律的问题。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 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 认识之后才能理解。”(《<政治经验学批判>导言》)到了这个世纪末,再去看看二十世 纪的问题,会看得更清楚。面向新的世纪,谈谈历史规律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年先生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历史科学研究要注重研究二十世纪的历史

二十世纪的历史特别值得重视。在二十世纪以前,人类经历了不少世纪,发生过不少 重大的事件。但是没有哪一个世纪、哪一个事件象二十世纪的变化那样大,那样深刻, 那样复杂,那样剧烈。这种变化剧烈,是大起大落。世界历史是这样,中国的历史也是 这样。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二十世纪,对历史产生很大的影响。二十世纪的最大的变 动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格局。

人类文明史上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像二十世纪那样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 发生变动。人类历史是在波浪中前进的,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各国的历史大起大落。英 国在这之前,是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的国家,但是经过两次大战后,现在已经是资本主义 的二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打败,后来又恢复起来,出现第三帝国。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德国衰落下去,现在又起来了。日本在二次大战后,衰落下去后又重新发展起 来。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前后就说过,日本还会兴盛起来。资本主义国家还会大起大落 。美国也在变动,在二次大战后,成了超级大国,但也出现衰落的迹象。这些变动是深 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苏联,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在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上是 最大的、最深刻的变化。以前的制度的变化是私有制的变化。苏联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 过程陡然发生了变化,这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西方也没有预料到。这也是发生在二十 世纪末。东欧的变化也是这样,二十世纪的四分之三时间是在不断变动之中。

中国在二十世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上个世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是在寻 找出路,但一次也没有找到。本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过去只是说辛亥革命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对的。但现在我们要看到,辛亥革命在东方的意义是 了不起的,中国第一个在东方建立起共和国。这是很大的变化。推翻君主制,然后才有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有条件。当然它也确实没有把中国完 全从封建制度中解脱出来。在这以后十月革命给中国指出了出路。中国出现两大势力, 这就是共产党、国民党。国民党起初也是进步的势力。后来发生变化。这期间发生长达 八年的抗日战争。这规模也是以前没有的。抗日战争唤醒了人民的觉悟。人民的觉醒是 很重要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独立了 ,我们的民族独立了。再有,过去民族分裂,军阀混战,现在是各民族统一,团结起来 ,找到了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最近胡绳同志写有一篇文章,说到毛 泽东一生作了两件大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第二件大 事做得还是有缺陷。所以无论是从世界上看还是从中国看,二十世纪都是人类历史上重 大变化的时期。

二十世纪又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以前只能在水上、陆上进 行活动,现在可以上月球、探测火星。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的功能。试管婴儿诞生以及遗 传密码的发现,都有重大的意义。人类的生产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 产。一代一代的延续下来。试管婴儿的产生,对人类自身的延续产生重大影响,遗传密 码可以控制性别。这对生物的发展也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会发 生重大的作用。反过来又对人类的发展发生作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二十世纪都是 重大的变化的时期。

反过来,一些消极的东西也在变化、发展,这种情况使生态受到破坏。对此有所谓的 乐观派、悲观派。社会的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在西方,环保是个大问题。另外有一个 问题是人口,人口增长迅速,越是落后的地方,人口的包袱越重。中国的人口,报上说 有十一亿八千万。如果人口没有这么多,那么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要好过得多。马尔萨 斯的人口论,过去是说他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和人口的增长联系在一起,但他的人口论 不是毫无道理的。人口对历史的发展影响很大。是以人口解释历史,还是以历史解释人 口,这个问题可以研究。斯大林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他讲得过头了。不能绝对 地看问题。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的历史要着重地加以研究,找出历史运动的规律来。理论的研究 最重要的是人对历史规律的研究。

二、关于历史规律的问题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无处不存 在着矛盾,历史运动的规律也是无处不存在的。没有矛盾,也就没有运动,没有运动的 规律。人类的历史是按规律运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历史运动的规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把自然运动的规律和社会运动的规律区别 开来。社会运动的规律和自然运动的规律不相同,是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中,是有思想的 人在那里活动,在起作用。没有有思想的人在那里活动,也就没有历史的运动。而自然 运动没有这种情形。反对历史有运动规律的各种议论中有一种看法,就是抓着这一点, 以社会运动的规律和自然运动的规律的不同为理由,否定历史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 历史运动的规律和自然运动的规律不同还有一点,这就是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规律所起 的作用相对地说,是短期的,有时间性的。而在自然中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氢二氧一 就可以化合成水;再如热胀冷缩的规律,不只是在一个时期起作用的。只要有这种条件 ,就会产生这个结果。而人类每一个社会形态的规律只适合一定的社会,换了一种社会 ,它就不起作用。

中国史学史上,有没有讲规律的史学家、思想家呢?这个问题要研究。中国历史上讲这 个意思的最早的可以说是老子。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中的第一个 “道”是有规律的意思。但是老子的基本思想是讲“静”,静止的静,这和客观运动规 律的思想不一致。在中国儒家的思想里面,孔子的言论中讲“道”的地方是很多的。在 《论语》中有不少地方。但讲得很含混,有各种各样的意思,有的是不明确的。他说的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但这个道是什么呢?不明确。《 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也还是说制度的,谈不上是在说规律的。至于说“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有一点道的意思。但大道是个什么东西?不是一个社会,也不是一 个制度。而“道不同不相为谋”则是另一回事。孔子的道,涉及什么,这要讨论,但他 并没有明确地涉及规律的内容。

后来阴阳五行讲相生相克,把这个当作一种规律,但这不是一种客观的规律。汉代的 董仲舒讲“三统”,赤统、白统和黑统,根据夏、殷、周三个朝代在一年中以哪一个月 为岁首来确定。历史按照三统运行。这样的规律完全是种神学的理论。今文家讲的“三 世说”,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有的人说这是进化论,但是这有矛盾,孔子生活 的时代,在他们看来,又是最坏的。司马迁说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个天 人之际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大概还是董仲舒的思想,是天人相通,天人相与。任何 一个社会都是天人相通,天人相与。天人相通,天人相与,讲天人关系的和谐。魏源对 三世说作了发挥,认为天可以说话。这也完全是神学化。总的讲,古代的中国没有讲客 观规律的,就是有,也是很模糊的。《史通》《文史通义》基本上是讲史料学方面的问 题,也没有讲客观规律。

讲规律不能把现象当作规律。比如在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是不断出现。从秦到宋 ,这中间有几次统一,分裂,再统一。经过春秋战国,秦统一了。东汉以后是三国。西 晋统一后,中国又出现分裂。隋朝统一了,以后是唐,唐朝以后,是五代十国,后周在 北方进行统一的事业,赵匡胤先后灭了南方的分裂割据势力和北汉,最后建立了北宋。 由分裂到统一,这是一个现象,还不能说这就是规律。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起事者多在东南,成事者多在西北。这也是一种现象,也不能叫 规律。

同样,类比也不能叫做规律。

但历史确实是有规律的,历史是有规律可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思想,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历史又是不可预测的。西方有一个布热津斯基,他写了 一本叫做《大失败》的书,说二十世纪预测是资本主义的世纪。但是后来1917年出现了 苏俄,二十世纪末,苏联解体,这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不可预测并不能说历史没有规律 。历史规律是什么东西,历史规律有什么特点?华岗写了一本书叫《规律论》。这本书 谈到规律的问题,虽然不是专讲历史规律的问题,但是讲了规律的特点。凡是规律的东 西总是有重复性。(列宁说重复性是常规性)。规律又具有客观性。他说规律基本的特征 有三个,就是客观性、必然性和重复有效性。重复和不重复没有绝对的界限。重复不是 说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重复是说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不是说从高级退回到低级。五 种生产方式,是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五种生产方式,不是说每一个国家都要经过五 种生产方式。只是说历史发展的程序。奴隶制度不是每一个国家都经过,封建制度也不 是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五种生产方式说明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要研究一个国家的内 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阶级的运动。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的阶级关系的运动,它 的运动的趋势。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历史运动的规律。

历史是有重复性的。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历史的研究是要探索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的运动及演变,私有制的本质和它的运动的形式,要研究这种运动形式。私有制的运动 形式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它的各种的消长。我们要研究它的阶级矛盾以及各种 关系的消长。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关系的运动,以及这种关系的消长和变迁。这种社会 关系的运动、消长、变迁,就表现出历史的事件、历史的运动。这样来看每一个国家的 历史,可以看出历史的重复性,每一个地方的历史都是有规律的。历史的研究不是研究 个别的人。个别人的作用是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些个人是阶级的代表。皇帝有至高无上 的权力,即使是一个白痴,他也是君临一切,这是他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所以说历史 是有重复性的。

中国近代的历史也是有重复性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矛盾的转化等都是有规律的, 有重复性的。近代史上的每一次运动,都是那些大商人、大地主欢迎、投降外国人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进了长江,人民反抗,英国人到了扬州,去迎接英国人的, 向英国人送钱送物的是大商人。反对太平天国的是大商人、大地主,他们和洋人联合起 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人到了通县,迎接外国人的也是大商人、大地主。这是一种 阶级的规律性的现象。

重复性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束。在国际上,凡是对中国有利的,对中国是好事的,美国 及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国家有些人一定反对;凡是给中国制造麻烦的,引起中国动荡不安 的,他们一定支持,他们是欢迎的。譬如在人权问题上、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都能看 出这种重复性。从中可以看出规律来的。

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作用的。但是客观规律又制约人的作用。

不是说每一条规律都是一样,有些事看得出规律,有些事看不出明显的规律,这个中 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许多东西是处在中间的状态。在自然界,例如鸭咀兽,是禽,又 是兽,这就是一种中间的状态。规律和非规律不是绝对相排斥的。这样来看社会的问题 可能更合乎事实。这对我们研究历史是有好处的。这种中间状态可以讨论。但我们从客 观性、重复性来看,还是要研究历史的发展的规律。

三、从二十世纪看历史规律

二十世纪的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什么东西?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合乎规律 的还是不合乎规律?苏联的解体是不是社会主义就没优越性?这实际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的问题。英国人大卫·科兹有一篇文章谈到苏联的经济改革问题。这篇文章转载在 今年第三期的《真理与追求》的杂志上面。作者说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问题。他认为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有优越性的。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苏联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形成一代高教育的人口。工人 享有社会的保障。七十年代,用作者的话说,这时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缩小 了城乡的差别。苏联成为与资本主义势均力敌的力量,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科学技术 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合乎事实的。俄国在十月革命前,在欧洲占第四位,在十月 革命后,很快地赶上去了。没有这一个时期的工业化,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德国 法西斯希特勒,是不能想象的。美国、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为他们的利益。罗 斯福说过,他的一切政策、决策都是为了美国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实现了工业化的苏联 ,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会是怎样的?这位英国人的文章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的问题,谈得还是合乎实际的。由于苏联的解体,就说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是 没有道理的。

大卫·科兹的第二个论点是对改革方向的分析。根据一项调查,大多数的俄国人还是 赞成社会主义的。苏联的解体主要是苏联的内部出现了特权阶层。没有这个特权阶层, 苏联是不会那样快地解体的。社会主义在苏联是有基础的。今后的十年,能成为主要的 力量。用实行休克疗法来进行改革,是行不通的,结局在一定时期还未定下来。社会主 义在苏联还是有优越性的,但是也有弊病。今后的道路也是曲折的。但是历史发展有一 种必然,是要按规律前进的。

第二个问题是从二十世纪的历史怎样认识历史的规律。历史规律的认识是一件长远的 事。历史没有最后的一页,历史规律的认识也没有最后的一页。进化与退化同时存在。 进化中间有退化,在进化的同时也有退化。章太炎提出俱分进化论,他在第七卷的《民 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进化有前进的一面,退化也是进化的。善亦进化,恶亦进化 ,乐亦进化,苦亦进化。比如说,人比起动物来是进化了,但是人死要比动物痛苦。富 人的死比穷人的死要痛苦,而穷人的死比动物的死,又要痛苦。这里有些看不出是进化 论。但是它其中的一些论述是合乎辩证法的。比利时的学者恩斯特·曼德尔说过,进化 不是直线的。经济上的进化有可能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引向死胡同。马克思主义在承认社 会进化的同时,还要承认退步的进化。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要用辩证法 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的进化的问题。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社会的基本的规律。过去都 说过实现计划经济,在世界上,俄国是第一个。但即使这样,它不一定是最先安全实现 社会主义的国家。商品经济的消亡、国家的消亡,都是一个长期的辩证的过程。总之, 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进化的问题。

再以中国为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在发展,但是文革就是一个退步。改革开放是一 个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发展,也空前的。但是我们又看到社会当中,确实存在 着消极腐败的东西,确实在文化领域中出现退化的现象,可以说,有些比过去是有过之 而无不及。如弘扬传统文化,这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有的借此宣扬封建迷信。据说 在有的地方,出现一种所谓的“共识”,他们肯定《周易》的预测功能,有的还为国家 的机构所认可,得到批准,成立所谓“预测公司”。这是几十年来没有的情形。用传统 的文化来宣扬封建迷信是思想领域内的一种退化,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

历史的前进是波浪式的前进,波浪式前进是一种规律。近代史的发展也是一种波浪式 前进。有高潮也有低潮。历史是曲折地前进的。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也应当这样 地看。以前,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在斯大林、毛泽东的论述中,都有这样的说法:“要 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现在看来,这样的论断有 问题,历史的前进必然是波浪式地前进。过去对资本主义的衰亡估计得过快。从社会主 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的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是要一个很长 的历史的阶段。目标是确定的,至于哪一天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不是我们所能 确定的。

波浪式前进的规律说明了历史在前进中有局部的倒退。中国的历史的总的趋势是统一 ,但中间也有变化,有分裂。孟子说:“天下乌乎定,定于一。”从战国到秦,统一了 。但是一直到西汉的武帝,这个问题才解决。西汉的初年,还是要封诸侯王,后来有七 国之乱。中国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统一。但这中间有变化、分裂,也有倒退。中国的统一 越来越强,分裂的情形越来越减少。历史的发展就是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苏联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都是可以看到这一点。

最后,从二十世纪的历史看出一条怎样的规律?人类前进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多方面的 。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些规律支配一切事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只有变是 不变的,这是一个总的规律。

二十世纪的变化、变动之大,这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这种变化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 的运动中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的。社会主 义的存在,对资本主义并不是都是不好的。美国的教授费正清说过这样一点。资本主义 的改变大概和社会主义的存在有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也要变化,它是改良主义,是为了 缓和阶级的矛盾,但它总还是在改变。日本和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一种 福利的资本主义政策。从高额的税收中取出一部分来,再投到国民的福利中支出。这样 的办法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另外,资本主义也是要计划经济的,并不是都是毫无计划的 竞争。

同样,资本主义的存在对于社会主义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要引进 吸收,资本主义的管理生产的方式同样可以借鉴,社会主义也必须改变模式。我们实行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这种办法来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局限在 原来的模式之中,是不能发展生产的,也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只有不变的变,没有别的不变的东西。这是总的规律。从二十世纪的历史中还 可以总结哪些规律,我们并不是都能看得清楚的。有的要到二十一世纪才能看得出来。 二十一世纪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历史是在前进,也有停顿、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在前 进,在发展。

二十世纪是一个大变化的世纪,从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认识这个规律,对于我们认清历史的前途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前进的方向也 是十分重要的。

大年先生兴致勃勃地同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在谈话中,他不时地起身从书架上、书 桌上找出文献资料阐释自己的观点。胸中汇纳世纪的风云,纵论历史发展大势,以恢宏 的气度,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关节,由此,概括、抽象出的对历史规律的 认识,自然是深刻的。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研究我们时代的历史运动规律问题,是一 个史学家的时代使命感的体现。通过这次访问,我们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

读后记

今年二月,在一次会议上,认识了吴怀祺教授。吴教授告诉我,几年前,他曾与瞿林 东同志一起采访过我父亲刘大年先生。他对那次谈话的印象很深,他记得录音整理稿曾 寄给我父亲。父亲回话说,想修改一下后再发表。可后来就再未提此事。吴教授说,当 年的录音还在,找出来后他会交给我。最近整理父亲的遗稿时,发现了那份录音整理稿 。上面有父亲用铅笔做的一些记号,但显然还没有做认真修改。父亲将此稿搁置未改的 原因无从知晓。但从采访的时间看,很可能是因为第二年(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 年,父亲身为抗日战争研究会会长,正在忙于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主编《中国抗日战 争史丛书》,并连续撰写几篇长文,因而当时没有精力认真修改录音稿,以后也就放下 了。

尽管稿子不是经父亲修改后的定稿,但里面讲到的对20世纪的历史地位的看法、对历 史发展规律及史学史的看法,都是他在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 义史学工作者对中外历史现象的哲学思考。至于这些看法的正确性,如他以往对自己发 表的见解的态度,任人评说。

今年12月28日是父亲去世4周年,感谢《史学史研究》惠允发表此稿。

刘潞2003年7月16日

收稿日期:2003-07-17

标签:;  ;  ;  ;  ;  ;  

面向新世纪谈历史规律_历史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