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闭祖荣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闭祖荣

闭祖荣

摘要: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方式与问题呈现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习富有意义,唯有如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求新;求活;求动;求近;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起则“思”通,乃是指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与研究。本文从求新、求活、求动、求近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求新——创新引发兴趣

1.问题情境新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新颖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例题题型新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编选例题、习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尤其是九年级的复习教学中,大量的题目已经使学生做得厌烦,没有新意的例题、习题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笔者的做法是,发挥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的8个人的集体力量,从课本、各地中考试卷及数学教育杂志中搜集素材、捕捉信息,对照《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去选择和编制一些例习题。

3.教学手段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给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从幻灯、投影仪到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平台的开发,互联网远程教学的实施,教学手段的日渐现代化无不使教育充满活力,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图表模型、幻灯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画面等媒体的合理组合,应用于教学,让学生喜欢你上的每节课,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求活——挖潜提高兴趣

1.一题多变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从而暴露问题的本质特点,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组合,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一题多解

一个问题往往有多个切入口,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讨,然后分析归纳问题的一般模式和最佳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充分开展其思维活动,培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题型开放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语言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安排和对语言的驾驭运用上,教学语言是调控课堂气氛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学语言活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相应地变化语调、语速,包括准确、形象的描述和风趣幽默的比喻等等,特别是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课来说,直观形象的描述,生动贴切的比喻犹显教学艺术之本色,教学中一句充满情趣的话,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求动——动手实践激活兴趣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创新。活动是学习主体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不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活动实现的, 因此应广泛开展现实数学活动,让学在现实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如在教学七年级“统计”一课时,组织学生“调查你家一周丢弃垃圾袋的个数”的数学实践活动。如在讲“打折销售“这一实际问题时,首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商场或超市实地调查有关服装、商品打折销售情况。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迅速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强化学生的动力机制,提高后继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求近——关注保持兴趣

1.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数学知识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就能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函数》一节的引入设计,教材所呈现的具体实例是这样的,“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与的变化,你离天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接着给出旋转时间与摩天轮上一点高度之间的关系图,引导学生通过填表得出函数的概念。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个实例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因为大部分学生没见过摩天轮,更没坐过摩天轮,因而不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和猜测。提供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具体实例就成了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于是,笔者苦苦思索着在实际生活中具备函数关系的实例:被拉长的弹簧秤、前进中的自行车、上升的火箭……经分析,都不够理想,要么缺乏直观,要么离生活太远,就这样,实例一个个被找到,又一个个被否定,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忽然想起:平时开车进加油站加油,加油机面板上的加油金额与加油量不停地在跳动着,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函数实例吗?于是利用数码摄影机拍了加油的一个片段。

在本节课中,笔者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使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缩短心理距离

学习兴趣也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智力非智力两方面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距离等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还对其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所以,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总之,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策略的价值,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钻研和探索,从而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535400)

论文作者:闭祖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闭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