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 529100
摘 要:问题生的转化教育,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如何让他们不再是问题,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问题生”、了解“问题生”形成的原因、找到有效转化教育“问题生”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问题生 形成原因 转化教育方法
相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生”,都让各位班主任头痛不已。那么我们怎么转化这些“问题生”,让他们不再是问题?以下,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了解“问题生”的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方案
一天晚自修,一位学生干部告诉我,他们第2小组4个同学的英语练习本不见了。经过调查,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承认错误。于是我就只能在班上作了警告。可是,一星期后,第5小组的数学作业本不翼而飞了。我意识到这是同一个人所为,必须马上展开侦察。经过几天的观察,我锁定了作案目标——谭跃铭。放学后,我找到了他,在我的真情和关爱的鼓励下,他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也明白了他偷作业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阻止第2和第5小组加分,让他们小组交不上作业,加不了分。我教育他:为小组争荣誉是好事,但手段必须光明磊落。有竞争意识是必须的,但有时候荣誉也别看得太重了。
我决定去他家家访,了解到父母对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时候还过于苛求,凡事必争第一。我告诉他的父母要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凡事只要自己尽力了,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问心无愧了。今天孩子为了小组第一而去偷同学的作业本,明天孩子为了第一可能会去篡改分数,甚至可能做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来。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二、对犯错的学生主张“宽容”,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一天下课,我们班的朱允迁和陈志城在走廊里打起来了。我马上冲上去制止他们,并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我强压住胸中怒火,让两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原来,上自习课时朱允迁的手老碰到陈志城的手,导致陈志城老写错字。下课后,陈志城说了朱允迁几句,朱允迁不认错,陈志城便扇了朱允迁一个耳光,两人便打了起来。听完了他们的申诉,我问:“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吗?有必要打起来吗?万一打到头破血流,打到断手断脚的,谁赔医药费呢?”俩熊孩子低下了头,刚才闹得脸红耳赤的场面顿时消失了。他们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对方道了歉,写下了以后不再犯的保证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待这样的“问题生”,我们班主任切记不要马上批评、指责学生,这样会使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诉说事情的经过,对学生犯下的错误或过失抱有一颗宽容之心,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
三、以学生的亮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重获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我班有个女生李某,成绩在班级的下游,经常迟到旷课,上课走神严重。和她交流,了解了情况:班里很多同学都不和她玩,妈妈刚生了二胎弟弟,对她也是不闻不问的。在家庭得不到爱和温暖,在学校被同学孤立,迷上了网络世界,晚上上网玩电脑玩到深夜,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成绩也退步了许多。为此,我多次和她谈心,关心她的学习生活,告诉她的行为的危害和不良的后果,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她。她的体育非常好,校运会上,我鼓励她踊跃报名参加比赛,她获得了女子400米第3名、女子800米第1名的好成绩。我及时抓住她的这一闪光点大肆表扬,给她鼓励并且让同学们学习她奋勇拼搏、为班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从此,她变了,违纪少了,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四、班主任对待“问题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班主任给予“问题生”的爱心,是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的言行,分析他们的心理,正确引导他们。班主任给予“问题生”的爱心,是要善于“感化”他们,让学生向班主任敞开心扉,使我们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班主任对“问题生”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只要坚持不懈,总有收获。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教育他们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们有反复也是很正常的。班主任要意识到转化“问题生”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开展“问题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跟上教育形势,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了解“问题生”的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方案;对犯错的学生主张“宽容”,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以学生的亮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重获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待“问题生”要有爱心和耐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问题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集体的荣誉感。这样才能让“问题生”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态,让他们不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海明 主编 《尖子生学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专业化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
论文作者:袁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小组论文; 孩子论文; 作业本论文; 同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