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与前言一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明词》序
断代词作,勒成全集,昉于亡友唐圭璋先生之《全宋词》,《全金元词》继之。他家踵武,则先后有《唐五代词》、《全明词》、《全清词》之纂,而后历代词作之渊海始备。然其间编者之为力有难易焉,《全宋词》筚路开山之功不待言,然在此之前,朱孝臧先生刊《疆村丛书》,囊括宋词别集达一百十二家,名大家已备,继之而补苴扩大,易措手矣。吾友程千帆先生之纂《全清词》,所欲辑之别集既浩繁,稿本暨散篇之网罗更无涯涘,此其所以为难也;然有叶恭绰先生之《全清词钞》为之启行,循其发踪指示之迹而求其备,苦于费时而已,非不可为也。独张璋先生之纂《全明词》,其卷帙不必逾于唐、程二家之书,而其难则有倍蓰而不止者,一则朱明一代,词家专集刊播之广,不如宋、清两代,收藏家或嗜词之人经眼不易,汇为总集,亦无岷觞之导,非若宋、清两代之有初基也。再则明词早蒙“芜秽”讥,陈迁焯所谓“词至于明而词亡”,称道明词者已鲜,欲尽猎其散失者于一编,岂能沉沉夥颐乎?然则张璋先生之独肩巨任为此编也,其毅力可谓绝人矣。
至于词家全书之纂,陈迁焯曾有所非议。《白雨斋词话》之言曰:“余友尝语余云:有《全唐诗》,不可无《全宋词》,有能为是举者,固是大观,且不患其不传也。然余谓借以传一已之名则可,欲以教天下后世之为词者则不可。盖兵贵精不贵多,精则有所专注,多则散乱无纪。如《全唐诗》九百卷,多至四万八千首,精绝者亦不过三千首,可数十卷耳。余则仅备观览,供采掇谐笑而已,虽不录无害也。”“不过壮观邺架,于本原无涉,亦可不必。”“录至百家,下乘必多于上驷,博而不精,终属过举。”斯论也,淆总汇与选政之功能而加以抑扬也,隅照而未能圆该。言为词固应求精,然精亦难言矣,审美之心目不同,彼以为精者,此或不必以为然。至于研讨,则非博揽何以鉴别其高下。纂全书者,舍已为人,使为词者研讨者胥取资于是,省广博求书之劳,其为功匪细,岂仅为传一已之名乎?此《全宋词》诸书之纂,所以为词苑不朽之盛业也。至于明词,接触之人既鲜,孰精孰芜,资于全帙。故张先生此编,为功似更出于他编之上也。今《全清词》之杀青,仅限前期,全帙问世,尚有所待。而《全明词》乃先底厥成,尤词林所乐闻也。
抑又有进者,明词虽云衰落,然亦非可概其全也。陈廷焯之言曰:“明初如杨孟载、高季迪、刘伯温辈,温丽芊绵,去两宋不远;至朱昌祺、王达善、杨升庵之流,风格稍低,犹堪接武。”此言三百年中,未尝无合作也。况明词固有光芒万丈者在,盖在于沧桑变易之末季。陈廷焯所云:“明末陈人中,为一时杰出”,朱孝臧《望江南》所云:“湘真老,断代殿朱明”者,非谭献所特尊为“重光后身”者乎?其门人夏完淳《玉樊堂词》,非沈雄所谓“慷慨淋漓”之强音乎?如吴,如张煌言,国殇毅魄,贞节凌霜,悲歌斫地,非与陈、夏同趋一辙者乎?参与南明抗清之志士仁人,如屈大均,非朱孝臧所谓“不信明珠生海峤,江南哀怨总难平”,叶恭绰所谓“纵横排荡,稼轩神髓”,“声情激越”,“一字一泪”者乎!如王夫之,非朱孝臧所谓“苍梧恨,竹泪已平沉。万古湘灵闻乐地,云山韶濩入凄音,字字楚骚心”,叶恭绰所谓“故国之思,体兼骚辨”,“清露泣香,红情至语”者乎!斯皆一代爱国词雄,转移风会者也。其余极品尚多,名家非一,与批风抹露者迥殊。诚有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云:“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庶几纤靡者之药石。”明词得此,晚霞弥天。张先生是编,足以证成诸家之论无疑焉。他日者,新编在手,与先生拍肩高唱,仿佛见诚意、湘真诸贤凌云一笑于五湖烟浪间矣。岁在重光协洽,且月,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
《古诗观止》前言
旧时代诗文普及读物,盛行一时的,无过于《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诗》。《古文观止》选文从先秦到明末有二百二十二篇之多。骈散兼收,浅深适度,与《唐诗三百首》限于一个朝代的诗选不同。这种形式选本的读者群,远较出于名家之手如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为广,影响也深远得多。何谓“观止”?语源本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最后见到《韶箾》之舞,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己。”古文选本,以“观止”标名,表明它所选录的是精华。这无疑带有夸张的味道,是旧时代书坊刻书的习气。
现在选诗,称为《古诗观止》明明是仿照《古文观止》的标名。说到我国历代古典诗歌,其数量更比文章为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五代诗》、《全金诗》以及今人《全宋诗》、《全明诗》(二书在陆续编纂出版过程中)一类“全”字号的总集不提,单是较通行的选本,如陈徐陵《玉台新咏》、明钟惺《诗归》、清吴之振《宋诗钞》、清顾嗣立《元诗选》、清朱彝尊《明诗综》、清王士祯《古诗选》、清沈德潜《古诗源》、《唐诗别载集》《明诗别载集》、《国朝诗别载集》、清姚培廉《宋诗别载集》、《元诗别载集》、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选》、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民国陈衍《近代诗钞》及我编选的《近代诗钞》、民国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略举已是一大堆,其它著录于各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更仆难数。如果要求将历代古律体诗像选《古文观止》那样,撷取其精英,让读者一编在手,而各个时期,各种诗体,各个名大家,各种流派,各类代表作,不同的作家个性,不同的艺术风格,都可以接触到,这是多么迫切需要的事。
我国诗歌,溯源于《诗三百篇》(《诗经》之原名),是周代四言诗体的总汇,风、雅、颂三类,包括北方民歌和贵族作品。接著为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宋玉《招魂》、《九辩》,是南方长短句楚词体的代兴。楚、汉战争前后,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是楚风的嗣响。西汉盛时下迄东汉建安末,一方面五言古诗兴起,一方面长短句及五言汉乐府出现,作家如枚乘、苏武、李陵、秦嘉、辛延年、曹操、王粲诸人,名篇如《铙歌十八曲》、《羽林郎》、《陌上桑》、《古诗十九首》、《七哀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层现迭出。曹魏至晋,缘情绮靡抗志风雅与玄言山水三支,分头并进,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陆机、陆云、左思、郭璞、支遁、王羲之、陶潜等名大家众多。刘宋以降,迄于陈末,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称雄于元嘉,谢朓、江淹高步于萧齐。沈约首倡四声,开律诗之先声。徐摛、庚肩吾杨宫体之焰。徐陵、庚信,结南北朝之局。乐府《子夜》、《读曲》、《清商》诸曲以短篇言情擅胜,汉乐府后,又一新变。进入李氏王朝,初唐“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为开山。陈子昂,张九龄,以复古为标帜。王梵志、寒山,白话变体,独成一格。王之涣、王昌龄,旗亭赌唱,七绝飞声。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追踪陶潜。李、杜崛兴,树中华诗坛之丰碑。传宗衍派,千年不绝。大历十子,落落唐音,孟郊、李贺,千锤百炼。韩愈与白居易,分承诗圣之一脉。卢仝以诙诡称,柳宗元以高秀胜。李商隐为晚唐之雄,杜牧、温庭筠羽翼之。皮日休继白香山乐府。聂夷中、杜荀鹤辈,与之笙磬同音。这是唐诗的大较。赵宋一代,西昆诸家,张玉溪旗纛。梅尧臣承东野法乳,开天水新声。苏轼、王安石出而宋诗始如日中天。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西江派三宗出而宋诗面目又变。南宋陆游、范成大、杨万里于西江派后另辟町畦,俱号大家。晚宋谢翱,融孟郊、李贺于一炉,写遗民抗元风节。文天祥精于杜诗,正气之歌,乃万古民族精神所寄。这是宋诗的大较,主要为在唐诗之后,全面变化,拓新世界,开新埠头。金代元好问,太行元气所钟,为北方诗人之杰。蒙元继之,虞集、吴莱,犹见力量,杨维桢乐府,奇艳冠代,倪瓒清篇,迥绝凡尘。大抵宋诗能变,而元诗变化不大。明初刘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高启宗唐,还未能大而化之。其后李东阳号称雅音,前后七子,高谈盛唐,摹拟不脱窠臼。晚明公安、竟陵二派,力求矫正其敝,而其成说转不如七子嗣响陈子龙。独阮大铖《咏怀堂集》,五言卓绝,陈三立标为“五百年作者”,确为明诗一开生面。清初钱廉益、吴伟业,号为开国宗匠。钱为诗坛主盟,其《投笔》一集步杜甫《秋兴》韵,陈寅恪称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乃三百年来之绝大著作”。吴传业首创“梅村体”,与白居易“长庆体”纪事诗争胜。钱、吴以外,清初诗坛,遗民诗人屈大均、顾炎武、吴嘉纪、钱秉镫,最为特出。王士祯继钱廉益而兴,为诗坛主盟,标举神韵说,朱彝尊与王抗衡,南朱北王,无能高下。赵执信傲骨崚嶒,敢于立异。此外查慎行独尚白描,远绍苏轼,胡天游奇谲雄肆,合孟郊、韩愈于一手。厉鹗山水清音,为浙派诗人所宗尚。钱载以学黄山谷于举世不为之日,为近代“同光体”诗人所极力推崇。余则沈德潜提倡格调,翁方纲以考订为诗,都为后人所贬斥。袁枚倡言性灵,广罗门弟子,其影响的广阔,超越前人。所为诗时多卓绝外,言人所不敢言。赵翼、蒋士铨与袁齐名,时称三大家。赵多奇想,颇有以文为诗之病。蒋尚风骨,与二家异趣。同时黎简、宋湘,树坛坫于岭南,颇有高出于北方诗人之处。在鸦片战争以前,诗家射雕手,自舒位、王昙以迄龚自珍,属胡天游一系。陈沆为清微淡远一宗之首,亦多激楚沈郁之作,为龚自珍所倾服。程恩泽远继钱载,提倡山谷。郑珍、何绍基、曾国藩继之,为晚清宋派诗先导,郑珍成就独高,胡先骕推为清代第一。诸人皆学古而不是摹古,便不同于明七子之死摹呆学唐人。降及晚清,王闿运、邓辅纶、高心夔宗汉、魏、六朝杜甫为一派,陈三立、郑孝胥宗宋诗为一派,袁昶、沈曾植兼宗谢灵运、韩愈、北宋为一派,李希圣、曾广钧、张鸿、汪荣宝、孙景贤宗西昆为一派,张之洞兼宗唐宋为一派,李慈铭趋向相同,二人门下有樊增祥。易顺鼎,更以惊才绝艳著称。而黄遵宪、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更使清诗坛于降下帷幕前大放光芒。总之,有清一代,上比唐、宋,几乎可以并驱。原因也在于善变,所谓若无新变,何以代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总观历代诗歌,从创新到继承到发展,生命力永恒不衰。规律就是这样。
《古诗观止》一书,以较精严的抉择,让三千年诗歌园地上呈现出千红万紫,争奇斗妍之观,无疑会得到广大读者所欢迎。编者督为前言,不惮辞费,为此引喤。
一九九四年四月八十七叟钱仲联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
《明遗民录汇辑》序
遗民之有录奚昉乎?明初洪武中有佚名者所为《宋遗民录》一卷,明末毛晋刊之,附于《忠义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入“传记类存目三”。其后成化间休宁程敏政撰《宋遗民录》十五卷,都列十一人。天水朝养士泽至深厚,乃崖山之变以后,遗民可数者仅此,然如《山阴陆氏族谱》所载,放翁玄孙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来孙世和、世荣拒绝蒙元征辟,皆程录所未收。洪亮吉《蒋清容先生冬青树乐府序》云:“三百年之运,已尽庚申;一二士之心,犹回天地。”此我汉族人民爱国精神所寓,我读此未尝不为之雪涕而兴起也。
洎乎朱明之亡,南明志士,抗击曼殊者,前仆后继。永历帝殉国后,遗民不仕新朝,并先后图报九世之仇者,踵趾相接,夥颐哉!非宋末西台恸哭少数人所能匹矣。于是后人之撰《明遗民录》者遂蜂起,其著者如邵廷寀、黄容、侯登岸诸家及朝鲜人之书,或收于作者之专集,或存钞本于青岛博物馆,或孤存钞本于海外秋津之文库,或为国人客韩时所得钞本之影印。清末民初,陈去病、孙静庵俱有《明遗民录》。又有以地域为区分者,如陈伯陶之《胜朝粤东遗民录》、秦光玉之《明季滇南遗民录》是矣。此皆言其书之可知者,其他文献所载,有志于编撰明遗事者如李应机辈犹不计也。
吾友美国CRINNEII学院历史系谢正光教授,与余缔交垂十稔,岁恒来苏,就余斋商量旧学新知。君既邃于中国史学,又肆力于明遗民传记之搜讨。其所涉猎,珍籍秘笈,几及二百种,既编为《明遗民传记索引》,由台北市文丰出版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为之刊行,示史学者以指针,为功匪细。今又就编索引时网罗弋获之文,一一辑出,勒成《明遗民录汇辑》一编,将绣梓问世,使治此业者,如入宝山,触手皆珍,得以免检寻原书之难,其有功乙部,视索引为尤巨矣。余近方纂《广清碑传集》,其中明代遗民,实为拙书重镇。君欣然引为合志同方、营道同术者,因持《汇辑》诿諈命序。余遂不辞弇陋,为之引喤。拍肩挹袖,相视而笑,盖有莫逆于心者矣。岁在昭阳作噩,月,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
《渔洋读书记》序
东发诵阮亭诗,向往于神韵之境,乐其所标举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旨,以为是即严羽所谓“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之说也。阮亭之诗,盖若是而已。稍长,渐知泛览群籍以博其趣,所涉阮亭撰著亦渐广,并读翁方纲《神韵说》之所阐述,乃知“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不著一字,正是函盖万有”,心目之为豁然。夫函盖万有,岂能离夫学,学岂能离夫书。用是疑阮亭者,倘雄于诗又邃于学与书者,亦即所谓学人者非耶?
曼殊一朝,合诗人学人为一者,钱蒙叟、黄南雷、顾亭林开其先。与阮亭并称为北王南朱之竹垞,尤陈丈石遗所谓“胜清数学人,终首朱锡鬯”者;而阮亭初未闻以学人著。今读同门王绍曾暨其友杜泽逊两先生所纂《渔洋读书记》而知其不然。是书于阮亭文集笔记及诸家簿录,搜辑经、史、子、集、丛五类之论得失、品人物、辨真伪、审版本、考亡佚、存掌故者都六百四十条,取为学囿探讨之资,可谓沉沉夥颐矣。由是即知阮亭读书之博,识解之精,与蒙叟、竹垞足以鼎峙而无疑焉。绍曾深刘略之学,其辑是编,牖人神智,不第用力辛勤,功在阮亭一家而已。书得问世,属序于余,遂乐于附骥而书之。岁在上章敦延牂,壮月,钱仲联记于苏州大学。
溥心畬《寒玉堂诗集》序
呜呼!自古沧桑易代之际,首阳薇薇,托迹殷顽,寄孤愤幽情于诗画,若明末宗室清湘老人,制行高峻,诗笔奇警,画为同时王原祁推为大江以南第一者,斯其选焉。求诸叔世,岂无其人哉,西山逸士溥心畬先生,亦清湘之伦矣。
先生为清宣宗曾孙,恭亲王奕之孙,早受德意志天文博士,肆力百家,冞入其阻。才识超迈,文章尔雅,尤精六法,为一代祭尊。与蜀人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人吴湖帆齐名,称北溥南吴。清社既屋,即绝意仕途,秋津据北京时,先生力拒其胁致,亮节为世重。后复两阅昆劫,退居夷洲十余稔。历主上痒,桃李盈门下。著《群经通义》诸书,即可窥其学之窔奥。工诗,有《寒玉堂诗集》三卷,落落唐音,逸气飘云,融少陵、摩诘、龙标、玉溪于一冶。故国之思,离乱之伤,身世之感,时溢行间,不徒合于古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得烟云之供养而已。盖先生王孙沦落,与清湘世异心同,而并世之仅以诗画双绝自眩者,固当望尘而莫之蹑焉。
昔者陈丈石遗,于民国后所谓清遗老,颇致非议,申其说于《古遗室诗话》。然先生固曼殊遗胄,不当以陈丈之论域之。
先生诗集,于逝世后一岁,其子影印于台,世不易得。美国加州丁嘉榞君与先生至交,藏《寒玉堂诗集》、《凝碧余音词》各一册,慨然斥资以其稿交出版社印行传世,而委其责于毛君颂秋,颂秋既浼沈君轶刘序其词,而以诗集之序属余。昔年大千门人曹君大铁辑印大千之诗,以余与大千为早期交游而命序,余既序之矣。心畬先生,未尝通缟纻,第念舅祖翁松禅相国,为同治、光绪两帝师傅,心畬之父贝勒载滢,与二帝为从兄弟,以是因缘,遂慨然命笔而不辞也。岁在昭阳作噩,阳月,虞山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
《陈石遗先生诗论合集》序
石遗先生,与郑海藏,皆以同光体为揭橥,负而先驱者也。郑、陈又领袖闽派诗坛,达数十年之久。海藏晚而叛国,而先生以德高独尊。所著《石遗室诗话》正续编、《近代诗钞》二十四册,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纛之下。昔日仓山,晚近世湘绮、越缦,胥望尘而莫之逮,可谓盛矣。先生之论诗,以为道、咸以降,丧乱云,身丁变风变雅以迄于诗亡之会,故其选诗之旨,无异于尼父之删诗,盖有感于诗与时世相关之切而云然,其所见为先立乎其大。此其一。先生又昌言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于其乡严仪卿“诗有别载,非关学也”之说,不予首肯。以为诗也者,有别才而关学者也。于是著《诗品平议》,论钟嵘诗说之非而直截严家饿隶滥觞所自,视冯班纠缪,抑又进焉。救敝扶偏之意,不惮言之反复,是真得帝之悬解者已。此其二。先生又以为诗不废学古而尤贵拓宇。然后能取精用宏以至于无穷。于是创为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论,谓诗盛于唐,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果墨守旧说,不读唐以后书,惟有日蹙国百里而已。若无新变,何以代雄,先生固籀其旨以诏来学者。此其三。抑先生诗论之精,实本于其为诗之工。其为诗也,宗法香山、宛陵、半山、诚斋,出自肝腑,入人肺肠。审曲面势,语必拗折,锤炼功深,反近自然。中外品诗之流,往往有未窥其阃奥而为皮相之论者。东瀛铃木虎雄称先生诗宗山谷,先生屡驳其非是。汪国垣点将光宣诗坛,谓其诗非甚工,拟以水寨之朱武,阴示贬抑。章孤桐论近代诗,更诬其挟张广难以自重而广雅初不许之。斯尤蚍蜉撼树,徙见其不自量而已。余故别撰《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径以智多星吴用奉先生,盖谓其选诗与论诗,俱博大真人,不持门户之见者。昊江范镛撰《点将录》,更以及时雨宋江一座尊之,斯足征人心之同然已。
又有进者,论先生之诗暨诗论,尤不可不稔先生之为人,所谓知人论世者是。先生所处之世,据乱之世也。康、梁维新之局起,先生以戊戌三月入都,作《戊戌变法榷议》以应之。民国肇造,康有为、沈寐叟、陈散原,俱觥觥维新之魁,而蜕为遗老。先生独不为曼殊之殷顽,以为清之更为民国,与往古沧桑易代非一途,此其意曾于《诗话》发之。先生无取于遗老,亦不仕扰攘之战国,而以讲学毕其生。先后据南北大庠皋比,载培树木如名节,得其指授而成名者盈寓县。先生诗论,专著以外,散见于诗文集及杂著者夥颐,而专著如《诗评汇编》,有抄本而未绣梓;《诗话续编》、《诗品平议》,印本至鲜,亦不易求,今福建人民出版社钩稽并汇,纂于一编,集其大成,无愧为有功于我国文艺理论之文献者矣。属余负校理句读之役,余虽老病,仍乐为之而不辞。抑又有不能已于言者,自余年十四,操不律为韵语,先生《诗话》,恒置座右,余之粗解声律,实先生启之。先生晚岁著《诗话续编》,先刊于《青鹤》,采摭余诗,誉为似其乡郑海藏与何梅生。旋与余同教授无锡国学专门学院,共寓一楼,两室比邻,接座频亲其绪论。每来复日,同文宴于西溪,先生饮酣高吟,商声满天地,仿佛如前日事。忘年交契,时逾三载。赤明开纪,世方由据乱以入于升平太平,弥于一老,必将凌云一笑无疑矣。斯集问世,向往之情,所为愉忭而不能已也。
岁在强图单阏、且月,钱仲联序于先生故居胭脂桥左近之苏州大学。
《康南海年谱》序
年谱者,糅传记编年为一体,并自谱牒、年表、宗乘、传状等孳乳演变发展而成,叙谱主之德业事功学术,年经月纬,巨细毕陈,网罗靡遗者也。其体昉于天水一代,至曼殊朝而极盛。学者循以求谱主之一生,如临镜而鉴形,如按图而索骥,足以补史传家乘之不足而订其讹,其用至丰也。自明人《淡生堂书目》,清初《述古堂书目》,年谱更为目录之专类,其来尚矣。
岭南吴先生天任,精于年谱之学者也。平生撰述已行世者,逾三十种,都数十万言,人物传记年谱占其中数量为较夥。余之知天任也,由梅州梁君怡然为中介,三人者,皆治人境庐主人之学。余草创公度先生年谱,而天任继之为传略,扩之为新谱。其为《康南海年谱》也,盖以黄、康二人者,同为戊戌变法人物之主将,同为近代杰出学者、政治家、诗人,且有至深之交契者也。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公度在湘佐陈宝箴中丞推行新政,首荐南海于宝箴,而宝箴以其子三立言,乃改延南海门人梁启超入湘。人境庐诗,南海为之序,称于沪上访公度,“昂首加足于膝,纵谈天下事”,“真人也,畸人也,今世寡有是也。”戊戌八月政变作,公度方以出使日本大臣滞留上海,或奏南海匿公度处,上海道蔡钧派兵围守公度居者两日,公度几陷不测。二人之契谊如此。今天任于黄谱之后,踵为康谱,不可谓非有冥冥之机者矣。余于公度属世谊,于南海未尝通缟纻,而其弟子潘之博之子其璇,则五十年前之文字交也,友人张君次溪,其尊人伯桢为《南海康先生传》,伯桢出南海门下,次溪亦如其璇为南海再传弟子,余因得以资潘、张二子以略闻南海一二绪论,今又得序天任之谱,倘所谓佛说因缘者耶?
天任之撰斯谱也,乃承先有诸谱而扩展之,亦犹其纂公度新谱之故辙也。南海之谱,先有一九五三年九月上海神州国光社铅印本《康南海自编年谱》,其谱自编止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记事初止于二十一年。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记事,则南海于二十四年十二月流亡海外时所补。二十四年以后迄未补编,故其谱实一未完稿也。后此事迹,乃由其女同壁续编。赵丰田据自编谱暨其余南海著作,编为《康长素年谱稿》,有《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一期本及《燕京学报》第二十一期本。是为南海之有完整年谱出于一手撰述之嚆矢。其后又有杨复礼所编《康梁年谱稿》三册,是师弟二人合谱,有民国二十七年印本。后又有简夷之《康有为年谱简编》,附于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康有为诗文选》一书中,则殊简略。今天任之作,大要根据南海自编谱,并参证多种年谱、传记、资料暨南海已刊未刊之撰述而集腑成裘。其内容政治与学术并重,旁征博引,史笔持平。盖凡事草创者艰,增华者易,而先驱者或病其疏而讹,踵事者必求其备而确,难易又互易其位,所谓譬如积薪,后来居上,可以为天任此书之定评焉。
抑予又有感者,吾国近代成就卓越之学林巨子,无过于南海及章太炎、沈乙庵、王静安四家。南海以外,三家亦俱有年谱。太炎则有《自定年谱》,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有铅印本,其谱叙至民国十一年谱主五十五岁止,十二年以后至民国二十五年太炎之卒尚缺如也。其为不全之稿,与南海自编年谱同。马叙伦曾撰《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补遗》,补苴而已。余门人汤君志钧,撰《章太炎年谱长编》五卷,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刊行。汤君积十余年之力,网罗遗文,搜辑鉴定三易其稿而后成,世称精善。今天任之勒定南海年谱全帙,亦犹汤君之为也。沈、王俱无自定谱,乙庵有其弟子王蘧常所撰《沈寐叟年谱》,民国二十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叙次精要,然囿于寐叟遗著、日记,未能遍猎,故疏误不少,有待后人补正。《王静庵先生年谱》,静安门人赵万里所编,民国十七年清华学校研究院刊行,精瞻胜沈谱。凡此云云,所以见天任之作,媲美汤君,非如王、赵二子之为沈、王弟子,得承衣钵,亲闻绪论,措手较易也。
今天任之长君汝宁,以乃翁未刊之康谱遗镐,谋绣梓寿世,以余与天任,学道同方,营道同术,诿諈嘱序。不辞雅命,缕言之。至南海平生之荦荦大者,自有当世贤豪为之平亭,无待于序年谱者为之发微也。岁在壬申,仲秋之月,八十五叟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
《张大千先生诗》序
大千,震烁中外之名画史也,而又以诗词鸣。余识君在癸酉岁,时同客沪。君与余友谢玉岑同寓,两室隔中堂相向,观大千作画,玉岑为之哦诗,至乐也。余为大千题黄山巨幅七古。是岁又应鹤望金先生之招游姑苏,大千亦方去沪,赁居网师园,又招余宿其画斋。自尔一别,遂阔音问。乙亥岁,玉岑谢世。旋遭世变,大千远游海外,不复奉手矣。
余惟古来画家往往为诗人而又曼寿,盖得之烟去供养者深。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尚矣。元、明而还,画家工诗者,余尤向往于倪云林、唐子畏、恽南田、金冬心、郑板桥、汤雨生、戴醇士诸家,俱能着墨不多,神韵绝代,犹之论画,逸品斯出能品上焉。大千后出,尽取前人之长而自创新面,隽永深微如其画。今其门下士曹君大铁汇之于一编示余,亦沉沉夥颐矣。余读之,则在所作十数题外,俱旅寓域外时所为,足以荡胸襟、拓视野,而余早岁见大千时所作,已佚不复睹,斯又不能不深惜也。
大千虽远客天涯乎!其系心宗国,时发之于诗。壬寅客秋津,有“老夫爱好与人异,万卉中无一本樱”之句,此其节概为何等,古所谓可以使懦夫有立志者,又岂徙诗中有画而已。自大千去国,余再过网师园,大千作画之簃,已轮奂庄严,蔚成新囿,而大千则于台北摩耶精舍一瞑不视矣。“画堂旧燕更新燕,知否衰翁一往心”,余甲寅岁过斯园时所赋《鹧鸪天》词句也。书以报大铁,盖不止人琴之感而已。岁在强围单阏,皋月,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
《“苏州奇人”、“南社才子”黄摩西研究》序
沈寐叟《书龚定庵文集后》称“才之兴”,“智与愚角,智又与智角,尤智者又与群智角,其间有通天人,齐古今之智者出,则又与尤智者角,尤智者或抑首喙气不敢与角焉,于是才之量成,而才之事亦极。其声非寻常之声也;其色非寻常之色也;其回薄激宕,江海不足以为深,山岳不足以为高。群天下魁儒硕学、长德伟人、大豪、大奸邪、大盗大猾,震之骇之,颂之赞之,摈弃之,绝之,而其幽灵殊异之心,疏通知远、体物无遗之智,如电入物,如水注地,积微造微,泯然藏密,不可思议。”“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又于《龚自珍传》中,称其“以奇才名天下”。噫!若定庵者,岂徙其才之奇为数百年所仅见乎,其人之奇,亦不世出而为一代雄者也。前乎定庵,于曼殊朝,我得胡天游、舒位、王昙也,而皆未能与定庵匹。后乎定庵者谁,余尝旁皇求索,于吾乡黄先生摩西外,无第二人矣。抑摩西所处之时,与定庵有不同焉。定庵处鸦片战争之前夜,其才诚奇矣,固未尝越旧学之樊,闯四大部洲之域,亦不可能越此樊也。摩西则不然,处清末革命风云摩荡之秋,其向往民主与科学,乃若为其后五四运动所揭麾帜作前驱者,其卓识不易及亦不多见也,与定庵较,固后胜于前矣。盖摩西不难为定庵,而定庵不能为摩西也,吾佛之所谓时节因缘也。摩西之于文学,向以诗词著,萧蜕庵先生序其诗,谓其“有青莲之逸,昌黎之奇,长吉之怪,义山之丽”。张琼隐先生序其词,谓其“究极情状,牢笼物态”。而摩西之于说部戏曲,不特有理论,有译著,且有创作,有专刊,有组织,此非詹詹小言者之所能为也。撰《中国文学史》三十卷,为国人自著文学史之嚆矢,其造端各章,奇论创辟,石破天惊,今人之撰文学史夥矣,无其卓识宏议也。又撰《百科全书》绍介时代新知,亦征其学之无所不包,且敢于为天下先。与定庵度长角大,所处之时会不同,定庵之所能者摩西能之,摩西之所能者定庵不能。才奇而人益奇,金松岑先生撰《苏州五奇人传》,列为魁首,诚犁然有当于人心也。其取犹太教祖摩西之名以自号,岂非以觉世牖民为己任乎,奇才云乎哉!奇人云乎哉!并吾世而为摩西立传撰文者,《苏州五奇人传》外,金鹤冲先生为《黄慕庵家传》,郑逸梅《南社丛谈》有传,摩西族曾孙钧达有行述。余生也晚,不及奉手摩西,而与摩西契深之金松岑、张琼隐、萧蜕庵、金鹤冲诸先生,则皆余之忘年交也,接座之际,因得备闻摩西之雅言坠闻。而今日余据皋比之上庠,亦即摩西当年撰杖都讲之所,因缘亦不可谓浅矣。检诸家传记并余旧撰有关论文、点将录、诗话,不特皆言之简约,且未能于摩西其人其才为全面深刻之剖析。王子永健,与余共事有年,顷出其新著《黄摩西研究》授余读之,则恰如吾意所欲云而不能为者,摩西得此论定,其必凌云一笑无遗恨矣。永健中年英俊,于戏曲为专长外,博综文史,圆该统照,成此宏著,非偶然也。永健属为一言引喤,遂放笔书之如此。甲戌孟春,八十七叟钱仲联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