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课堂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反映。研究和探讨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思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1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系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1]。
首先,化学教学模式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所谓教学思想就是指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等的认识与理解。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可以建立起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譬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把教学的直接功能视为知识的传递与获得,以及在教与学关系中强调教的侧面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与之相对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由于视教学的功能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能力,并且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强调学生学的侧面,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科学家发现真理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提出所谓“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其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也不同,赫尔巴特强调“知”与“教”,而杜威则强调“做”与“学”。
其次,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它具体规定了为解决某一类型课题而共同应当遵守的程序步骤,即规定教学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达到什么结果。由于这种模式程序是为解决某一类型课题所共有的,因此必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这种教学模式程序,又总是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相关。所谓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整体。在某一教学模式中,各个教学阶段均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各个阶段教学方法联系起来,便构成了一种稳定的、为解决一定教学课题的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关于教学模式的类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学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
教学论所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应包括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教的理论和学的理论。教学论的核心必然会涉及两类人——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如果我们以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偏向教还是偏向学的方面(即以教与学的关系为核心)作为划分教学模式的依据,那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
2.1 讲授模式
它是一种强调教师系统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讲授。该模式实施的基本程序为: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小结→练习反馈
由于该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存在着许多弊端。但该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发展演变至今,已开始注意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成分,并采用启发讲授。
2.2 问题讨论模式
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素材,通过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和应用概念及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该模式实施的基本程序为:
明确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应用结论
问题讨论式与讲授式相比,显然它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成分,但是在该模式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活动是严格按教师所设定的方向发展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2.3 自学-指导模式
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练习,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又称学导式。该模式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自学为先导,辅以教师指导。其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
学导式与问题讨论式相比,显然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成分,因此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上述3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们在教学指导思想、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可用下图示意:
图中长方形用以表示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用对角线将长方形分开,并依据其面积大小表示师生活动在教学全过程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显然,长方形左侧教师讲授活动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学生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少。图式的下部示意地表示决定教学模式类型的各种因素及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4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它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中,通过分析、推理,用以说明和印证结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以实验为中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获得或印证结论。人们依据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不同,可将实验教学模式细分为以下4种子模式[2]。
(1)演示讲授模式
该模式是将演示实验与教师的启发讲授相融合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的基本程序为:
明确问题→演示实验→启发讲授→获得结论
(2)边讲边实验模式
该模式是指将学生实验与教师讲授相融合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的基本程序为:
明确问题→学生实验→启发讲授→获得结论
(3)学生实验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单元教材学习后,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按操作步骤独立完成实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的基本程序为:
预习实验→学生实验→总结实验→验证实验
(4)实验探究模式
该模式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对一些具有探索性又为学生能力所及的实验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的程序为:
确立主题→尝试探究→获得假说→验证假说→深入探究→确认结论
上述4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示意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异:
3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革新趋势[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的教育正在培养跨世纪的一代,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必然,其发展趋势可概述为:
3.1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究竟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界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老问题。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论者设计了“讲授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论者设计了“自学模式”。其实二者都未免过于偏激。教学其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并获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等方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居于指导地位,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辩证地揭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各自的特殊地位。这种指导思想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且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仍将是今后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
3.2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今人们普遍认识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化学教学的双重任务。但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此化学教育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有的则认为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有的认为二者并重。尽管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但是他们在以下两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1)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2)知识、能力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
基于上述两点共识,今后化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仍将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3.3 心理学化趋势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近代赫尔巴特等人将教学论与对学习心理的认识结合起来论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物。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说,他们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总是伴随着进行的。
认识过程起着接受、加工处理、储存知识信息的作用。情感过程起着调节认知过程,强化学习行为的作用。意志过程起着调节认知、情感过程,确定调整方向,排除干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使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得到协同发展,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既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又有利于情感、意志的激发和培养。相信,随着生理学(特别是脑科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必将能更清晰客观地阐明人类学习的机制。从心理机制角度科学地设计和阐述教学模式,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能越做越好。
3.4 教学模式构建方法的演变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在50年代以前,教学基本上由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模式先后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单一。50年代末至今,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时很难说由哪一种模式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发挥着特有的功能,而且这些教学模式的相互交叉融合还会出现新的教学模式。譬如,演示讲授模式可看做是化学实验模式与讲授模式融合后的一种模式。
(2)从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通常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法:即由概括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归纳型和靠逻辑生成的演绎型。现今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属于归纳型。而演绎型是指从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假设出发,设计一种教学模式,后经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再确认该教学模式。显然,随着化学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对教学模式的设计会逐步从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
总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和其他改革一样,总是带有时代的色彩。过去被否定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今天可能又有了新的解释。这表明,改革并非是完全摒弃或重新创造,更多的还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和对具体事物的重新认识和重新选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