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治
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脑出血患者出现动作过猛、情绪较为激动症状时,患者发病的危险性会增加。如果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甚至严重的情况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中,所有患者在进行CT等临床检查之后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56.2±6.9)。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1人,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两组为随机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1人,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两组为随机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即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治疗,且日常服用降压药以控制患者血压,使其保持正常值。维持患者颅内的稳定状态,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脑出血造成的感染。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小骨窗开颅手术,在距离脑出血所留有肿块最近的位置点进行开颅手术,将残留血块完全清除,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时刻观察病人的基本体征。实验组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即以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方法治疗,手术时选定合适的穿刺针进行血块清除。手术过程中应用局部麻醉,用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穿刺到血肿中心,开始缓慢抽吸,抽吸至吸出液体颜色变浅,注入颅内3~6ml的生理盐水,停止注入,待2~4h后,开始抽吸,医生据吸出液体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该患者颅内血肿有无完全抽吸出。以CT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颅内血肿清除完全之后,导出穿刺针,进行创口处理,手术完成。术后以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引起后遗症甚至是危机生命。手术后康复科立即介入,评定患者功能,以bobath、bronnstrom或PNF等神经康复方法来对其训练,定期测定ADL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平衡功能。恢复后期进行感统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指数进行观察,需要进行对比的内容主要包括:血肿清楚情况、手术所需时间、血肿出血情况等相关的数据,并且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记录,并对已经转移和出院的患者进行科学的记录,患者出院之后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并且还要对患者的日常能力进行科学的测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组患者将进行统计会死,采用的软件一般为SPSS17.0软件,并且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要对计量资料的平均值进行计算,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数值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如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6.445h,血肿清除率为94.05%,残留血块率为9.9%,术后出血量为569ml、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6.12h,血肿清除率为97.05%,残留血块率为7.92%,术后出血量为526ml。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定时,效果如下: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8h术后发病率为55.66%,术后一周ADL能力诊断为良,术后三周ADL能力为良、实验组麻醉恢复时间6h术后发病率为24.76%,术后一周ADL能力诊断为良,术后三周ADL能力为优。
2.2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血肿清除的方法,此方法创口大,出血量多,且需要全身麻醉,与穿刺针穿刺引流方法相比,危险系数更大一筹。而我院推行的颅内血肿清除术创口较小,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手术时进行局部麻醉即可,危险性较小。
3讨论
脑出血通常就是指在人脑体内部发生的不是因为外伤而出现的出血情况,其中比较出常见的合并症就是高血压,而且这种疾病在发病率方面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轻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急性脑死亡患者当中,高血压性的脑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在发病一个月之后,患者的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所以这种疾病也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病症,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昏迷、头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并且严重的患者还伴有言语功能性障碍、偏瘫等一系列症状。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正在不断的变小。因此,必须要加大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重视,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脑出血症状治疗方法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方法,这种治疗方式本身具有着伤口创口较大,患者出血量较多等一系列的缺点,并且这种治疗方式的危险性较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相较而言,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创口较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低,医生只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治疗就可以,手术的危险性较低,患者在手术之后只需要进行康复接入治疗就可以,介入康复治疗的内容主要为神经肌肉康复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对患者的感统进行训练,这种手术的恢复速度非常快,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廷伟, 周毅, 秦永芳, et al.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2):195-196.
[2]姚仕鹏.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吉林医学, 2015(10):78-79.
[3]梅花·尼合买提.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v.15(46):167.
[4]邢伟.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v.29(02):52-53.
论文作者:富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