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分析其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检查资料,同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患者在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显示,17例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存在紧密接触情况,占85.00%;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进行有效显示,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可为病因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叉神经痛;血管造影术;血管压迫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035-02
The value and reliability of 1.5T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Yuan Fengli
Dazhu People's Hospital,Dazhou,Sichuan 63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reliability of 1.5T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r magnetic resonance data of trigeminal neuralgia.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1.5T MR angiography, 17 patients had close contact with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accounting for 85.00%.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iagnosis and sur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1.5T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can effectively display the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and has high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rigeminal neuralgia;Angiography;Vascular compression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对机体三叉神经造成单支或多支影响,从而导致受影响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生短暂、刺激及反复发作性疼痛,其在临床神经内科属常见病和多发病[1-3]。本次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探讨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全部患者病情均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诊断标准,包括: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为短暂反复剧烈疼痛;不具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间歇期对“扳机点”进行触压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8岁,平均(53.9±5.1)岁,病程1~12年,平均(6.3±2.3)年。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包括12例右侧发病患者和8例左侧发病患者。本次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检查仪器为GE Signa 1.5T磁共振仪,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应用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开展常规T1WI、T2WI和基于3D-TOF序列的桥脑三叉神经横断面扫描,参数设置:TE=2.1ms,TR=5.4ms,翻转角度为60°,层厚控制为1mm,矩阵控制为288×224。然后应用双盲法在AFK4.6工作站中应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方式对患者机体三叉神经脑池段走行区和邻近血管空间关系进行观察;判断责任血管来源及其所具备的性质,同时对神经血管接触和压迫位置、程度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
若三叉神经邻近区域不存在任何血管显示,或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距离超过2mm,则为无接触;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距离不足2mm,则为可疑接触;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间不存在明显间隙,颅神经与血管密切相连,则为接触;三叉神经脑干起始部位存在血管压迹、位移或扭曲则为压迫[4]。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显示,17例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存在紧密接触情况,占85.00%,其中包括12例压迫患者,5例明确接触患者;2例患者的神经和血管为可疑接触,占10.00%;1例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无接触,占5.00%。
2.2 手术结果
手术结果:压迫13例,明确接触6例,可疑接触1例,不接触0例,术中确定责任血管常见依次为小脑上动脉11例,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2例。
2.3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n(%)]
3.讨论
目前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病变部位微血管受到压迫,同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还受到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后颅窝和三叉神经体积、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影响[5]。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研究时,磁共振属于重要手段,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不但需对脑神经和邻近血管所具备的空间关系进行显示,同时二者需具备一定对比度[6]。根据这一情况,在对脑神经检查时,更多的检查序列得到应用,主要包括黑血法和白血法,前者代表为FIESTA、CISS等序列,后者代表为FISP、SPGR等序列。有资料报道称,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诊断时,单一序列存在不确定性,而将多种序列进行联合应用,则可使血管-神经的关系得到更为清楚的显示,从而使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提高[7]。
本次结果表明,导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动脉性血管压迫,通过分析可知,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也和其他报道相符[8]。本次选取的20例患者中,1例患者被误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对小动脉和小静脉进行显影时,并不具备较好的效果,部分血管血液流动速度慢,血流不均,信号减弱,从而导致血管显影出现狭窄,或导致显影比实际管径征象更小,甚至出现不显影的情况,导致漏诊的发生;(2)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对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局部解剖细节和完整走行进行显示时效果不佳,从而导致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局部解剖细节和完整走行未能得到完整显示;(3)部分容积效应会导致假象的出现,从而使细小责任血管出现漏诊或多诊的情况;(4)不具备可对血管和神经位置进行同时显示的磁共振显示技术[9];(5)手术操作人员所具备的疾病诊断经验不足,或阅片人员诊断经验不足等。因此当患者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时,并无法对责任血管的存在进行完全排除,需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同时为患者开展多种序列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增强扫描,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从而使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升[10]。
本次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显示可疑接触患者2例,术中发现存在责任血管,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因此三叉神经和血管的可疑接触也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脑池段受到邻近血管波动性刺激,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
综上所述,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进行有效显示,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可为病因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飞.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7):2322-2323.
[2]张雷.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J].中外医疗,2019,38(3):169-171.
[3]李德娟.3.0TMR血管断层成像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症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7,36(11):962-964.
[4]周德仲,涂兰波,义勇军,等.各向异性分数在判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中的意义[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23(10):449-451.
[5]张伟.三叉神经痛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5):337-340,345.
[6]谭卫锋.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三叉神经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血管压迫程度相关性的评估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5):454-455.
[7]李云峰.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价值分析与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5):562-565.
[8]袁有法.磁共振TOF序列联合CISS序列对微血管减压术前血管接触情况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54-57.
[9]胡兴荣.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1(12):799-802.
[10]姚书敬.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2):7-10,39.
论文作者:袁逢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血管论文; 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论文; 断层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原发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