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电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要找出线路故障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具体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故障的发生,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防范措施分析
引言
现阶段,随着生产、生活用电规模的扩大,国家加大了对电力事业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为电力系统的完善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0kV配电线路的规划、设计、建造以及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工作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特别其投入使用之后故障检修工作的开展状况,影响着电力系统效益的实现。基于此,本文立足于10kV配电线路的检修实况,探讨了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与防范策略。
1、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原因
1.1外力破坏
10kV配电线路具有着极广的覆盖面,在建设与运行阶段,很容易因外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而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外力破坏原因又可以具体分为三种。首先,是城市建设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电网络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也正不断推进,无论是市政道路施工还是建筑工程施工,其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失误或是未能对配电线路加以注意,施工机械与材料就很可能会对线路、塔杆造成破坏。除大型施工外,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各种活动也都会给配电线路带来威胁,如高空坠物、礼炮、彩带缠绕、展示牌触碰等等。其次是交通事故,配电网络要想在城乡区域实现全范围覆盖,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跨越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一旦这些区域的配电线路周围发生交通事故,自然也就会对配电线路造成破坏,如重型卡车因高度超限而挂断线路、车辆撞倒塔杆等等。最后,是盗窃行为,配电网络中的线路与配电设备都具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因而很多不法分子会为了蝇头小利而偷窃配电线路与设备,此类事件虽然近年来相对较少,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1.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因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界因素所造成的破坏,常见的有雷击事故、暴雨、大风、动物破坏等等。其中雷击事故是指雷雨天气下配电线路或塔杆因周围缺少高达建筑物或树木而遭到雷击,从而造成配电线路或设备的损毁,这类事故是自然灾害破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在暴雨天气下,雨水的冲刷不仅容易导致塔杆倾斜或倒塌,同时由于水具有导电的属性,因此也很可能造成金属配电设备间的短路。大风天气容易刮起各种杂物,一旦撞倒配电线路就很可能对其造成破坏,另外当风力过大时,也可能会使周围树木或广告牌等其他物体倒塌,并倒压在配电线路上。另外,由于配电线路有很大一部分位于野外,因而也可能会遭到一些动物的破坏,如猫、蛇等动物在配电变压器上导致相间短路,以及鼠、蚁等巢穴导致塔杆松动并倒塌等等。
2、优化措施分析
2.1加大配网建设改造力度
实践证明,现阶段各地的10kV配电线路之所以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出,很大程度上在于不同变电站以及线路的整体布局未能做到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这就给线路的投入使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因而首先应在实际配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关主体应当加大前期统筹规划力度,全面提升变电站布点、配网布局的合理性,为其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当尽可能使用绝缘导线以及其他绝缘设备,全面提升线路的绝缘化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外部要素对线路运行的不利影响。最后,在线路规划、设计以及建造的全过程,有关主体应当落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开展原则,合理设置线路开关设备的位置以及疏密程度,从而在保障配网建设经济性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故障排查及检修工作的开展效率,降低线路故障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引进培养专业维护人才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10kV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修也不例外。基于此,各地的电力部门应当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严把相关岗位的“用人关”,明确其用人标准以及工作门槛,避免出现任人唯亲或者是随意指派的不良现象,从源头处提升检修队伍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大对有关人员的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力度,可以借助于电力领域的专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形式,或者是选派部分人员前往其他单位学习,使其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并且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检修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效融合岗位责任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将定期检修与维护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在其内部营造起良好的竞争氛围。
2.3完善线路运行管理体系
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是防范、控制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样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运行管理队伍的建设,组织运行管理人员展开专业的技术岗位培训和专业规程、制度学习,从而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与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制度,对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流程与操作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因操作失误或是工作疏忽而导致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此外,还要严格要求运行管理人员对巡检情况进行记录,明确具体的工作责任,并建立预制相配合的激励机制,这样既可以调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规范其工作行为与工作态度。
2.4合理控制配电线路,减少外力破坏
外力破坏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应该实施一些措施来降低外力的破坏。例如,在配电线路故障的预防工作中,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要让居民对配电线路有着基本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向居民宣传人为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促进居民公共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配电线路的巡视工作。同时,因为城市的交通十分发达,工作人员需要将反光标安置在杆塔上,并对高度与宽度进行限制,尽可能的避免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线路损害。
2.5加强宣传沟通与监管
首先,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配电线路破坏和故障,电力企业可以在相关的配电线路主要区域和设备周围树立警示标志,宣传保护配电线路的重要性,对在周边生活的居民、厂家等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他们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注意避开配电线路区域或者设施;对于与配电线路相关的《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社会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和公众的力量对人们进行监管。其次,电力部门可以积极联合城建部门、山田建设部门、村委会等组织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充分考虑配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建设工程施工对配电线路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偷盗电线电缆等行为的监管和出发力度,以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威慑力给配电线路保驾护航。
2.6及时引进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
随着我国10kV配电线路网络规模的不断延伸与扩大,线路中的接点和支路越来越多,这就对线路运行故障维修方法及防范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要想满足这些新要求,必须在线路运行维护及故障维修工作引进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例如通过小电流接地自动选线装置,可以对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进行快速自动选择,使故障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对于那些新建的变电站,可以分段安装一些消弧线圈,从而大幅降低接地故障后产生电弧的几率,为10kV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平稳性提供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配电线路的故障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无论是外力破坏还是自然灾害,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因而要想实现对配电线路故障的有效防范,还需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全方位防范。
参考文献
[1]徐嘉麟.探讨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故障原因与防范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237.
[2]陈丽明.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与防范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7(6):60.
论文作者:刘万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2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工作论文; 外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设备论文; 防范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