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时期在人生中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过渡阶段,也是心理健康问题常见的一个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由于其心智发展不成熟,极易受到影响。学生如何在各种不良思想中始终保持其内心的健康,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和引导。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思考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 心里健康教育 途径 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中学生处于个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内心世界丰富,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冒险,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他们敏感、细腻,因此要想了解他们必须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可能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中学生性格还不稳定,情绪变化快,容易冲动,所以老师要主动出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2)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它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重视它的实践。只有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培养中学生成熟的心理。
2.要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与管理途径。中学生存在的大量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得到疏导、劝慰、指点和帮助,这对于教育者来说,肩上的担子很重,况且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培训,充实队伍。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专业人员的培养应纳入到中高等学校的正规培养计划中,建立比较稳定的三级教育服务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个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只要对现有的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的课程略作调整即可,毕业后主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个层次为本科生教育,只要将教育系或心理系的课程适当调整培养方向,增设专业课即可,毕业以后到中等学校担任专职人员,第三个层次是将中学中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作为兼职人员,送到高等院校或条件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短期的专业培训,然后回到中学担任兼职工作。
3.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途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整个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关单位,特别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给予高度重视,将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并积极创造条件,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成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确定科研课题,制定心理健康标准,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充分发挥心理卫生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作用。通过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开辟有关健康教育的各种“园地”“信箱”及“热线电话”,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特别是对家长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多数人在这一领域的盲目无知的状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中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让学生对于自身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提升自信。自信心是心理的一种良好状态,自信的产生可以将学生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其次,让学生体会挫折,尝试失败。不管是当前的学校学习,亦或者是以后的生活中,挫折时时伴随着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而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就会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消极退缩,自卑慌乱。最后,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相互合作,共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因为独生子女从小同伴就比较少,也很少接触群体生活,所以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形成孤僻或自私的不良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每一位同学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互相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团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仅仅是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学校”,所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关系。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可以实现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与家长需要多多地沟通和联系,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习里,时刻关注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或心理问题,从而给予学生以适时的指导。
综上所述,要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互相联系,互相合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树立新世纪的教育观,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共同健康发展,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海东 中学生心理突变及其应对策略[J].圣才学习网,2011,(10)。
[2]高绍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08,(04)。
论文作者:梁 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学校论文; 家庭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