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方言调查的深入,中古一等韵母在现代汉语方言带i介音的报道日渐增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徽语、吴语、湘语、客赣语、闽语区",客家方言"不但开口一等韵有i-,连合口一等韵也有读i的",诸暨方言也有"一等i介音"现象,兹作简单分析。
诸暨方言内部存在差异,本文所指的是以市区老派发音为代表的城关音。其"一等i介音"发生在中古蟹摄开口一等舒声、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曾摄开口一等入声,且只在见组声母后才出现。现依据社科院《方言调查字表》列举如下,举平以赅上去入,文读音加下划线以示区别:
蟹开一咍 该概溉kie55 改kie51 开kHie55 凯慨kHie51咳kHiI/55呆nie24 隑gie311
蟹开一泰 盖丐kie55 艾nie311
咸开一覃 合十合一升蛤鸽kiI/55
咸开一谈 橄ki?55 磕kHiI/55
山开一寒 割葛诸葛亮kiI/55 渴kHiI/55
曾开一登 刻时刻刻用刀刻克kHiI/55
咸开一覃韵舒声念,入声非见组念?/,见组念iI/;咸开一谈韵舒声非见组念?,见组念,除"喊"字念h?55、"橄"字念ki?55,入声非见组念?/,见组念iI/;山开一寒韵舒声非见组念?,见组念,入声非见组念?/,见组念iI/;曾开一登韵舒声念E),除"朋、棚、鹏"念b?)24,"肯"念kH?51,入声帮系念o/,端系、晓组念"/,见组念iI/。
"橄"的主要元音为?,一等韵母念i?的只此一例,可能是受到"榄(l?)"的逆同化,诸暨方言k和?不能相拼,但ki?音节是有的,如"减、监、间、奸"等字,故"橄"字读成了ki?。
可以看到,一等韵在诸暨方言中带i介音的字不多,但有一定的系统性,带i-的都是开口韵,且须与见组声母相拼。刘宝俊(1993)认为这种现象是由声母和韵母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且指出韵母主要元音是主要的因素,此说近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文认为主元音的前移高化是产生i介音的必要条件,但据陈瑶(2011),"徽语婺源、闽语永安、三元等地 ,见系字读成齐齿韵并没有发生元音高化现象 ,这些点开口一等见组字读成齐齿呼,主元音都是低元音。"我们认为,就诸暨方言而言,使i介音增生的根本原因是前元音对声母的逆同化。
以上所列字的主元音在诸暨方言中都是前元音(非最高),这为i介音的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e韵母(诸暨方言无I/韵母)除了不能直接和t?组声母相拼,和其他声母都能直接相拼,唯有拼k、kH、g时要加i介音。实际上,此时这三个声母的被动部位已经在硬腭了,严格地表示应当为c、cH、?,所谓i介音也是发音时由声母过渡到韵母产生的腭音色j,是一个有摩擦的近音,还未发育成真正的i介音。而当e拼N时更是使声母的调音部位前移到齿龈,而变成n。如此看来,这种"一等i介音"现象准确地说其实是前元音逆同化作用导致的声母腭化现象,可以用公式表示:
k,kH,g→c,cH,?/_V[+front,-high,-round]
如果进一步发展,那个腭音色便会成为真正的元音i,并促使声母腭化成舌面前音t?、t?H、dü,重演中古见晓组声母逢三等韵腭化为t?系的历史。中古开口二等韵的牙喉音声母在北方方言腭化为t?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南方大多发生在一等韵,北方多发生在二等韵,走了不同的演变道路。
至于后元音前产生i介音的情况则略有不同。根据史艳锋(2013)的记录,孟州的j经历了?>j的过程,虽然其j都是在前元音前,但受此启发,我们认为后元音前的i介音经历了同样的变化,但却是先产生近音?,?再前化为j,并带动声母腭化为c系,j不断被强化,最终变为i。
参考文献
[1]陈瑶.现代汉语方言开口一等韵字读齐齿呼现象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日健.一等韵在客家方言也有齐齿呼[J].中国语文,1994(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2
[4]刘宝俊.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等i介音"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5]史艳锋.汉语开口一等字中的j 介音考察--以孟州方言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论文作者:陈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声母论文; 元音论文; 方言论文; 诸暨论文; 韵母论文; 入声论文; 都是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