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一厂医院骨科 152000
【摘要】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在人口总体数量中占有一定比例,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而中老年人的发病几率更加呈现出了逐渐增多的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对于该类病症的预防在长期的实践及深入研究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这类病症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日常活动并没有受到限制,患者在发病前期就难以发现并去医院做正规检查,从而使得病情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被控制。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12-01
笔者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及研究。对2010年至2015年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1520例,以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特点为依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几率在老年人及女性中占有绝大比例,虽然这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有程度较轻的外伤史,但是剩下的一部分患者就算没有外伤史,仍旧会患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在患病初期难以获得方向性较为明确的诊治。
一、临床特点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
为了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选择了从2010至2015年之间的1520例由于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入院患者,并对其进行骨密度及脊椎检查,形成对患病对象的基本认识。
2.探究方法
这部分患者的信息资源来自于医院内部的病例资料库,通过对病患的入院情况及患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证调查内容的全面性。调查内容:一方面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也就是患者的年龄、性别、过去是否发生过外伤、发生过外伤,那么外伤面积多大,程度多深、发现患病的时间点、以往是否经常出现他腰腿疼的现象;另一方面包括患者在发病时的痛点、骨折点、患病时的疼痛轻重、是否排便困难、身体正常活动是否收到影响、是否存在压、 叩痛部位、脊柱是否由于患病而出现变化等等。临床特点研究方法:对一般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并对病患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原因及患病几率进行统计及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究结果及内容探讨
1.一般情况特点剖析
在2010至2015年之间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520例病患中,男性患者有320位,约占总数的25.5%,而女性患者数量则为1200位,约占总数的74.5%,由此不难看出,女性患者占有的基数较大,患病率普遍较高。在对患者的年龄情况进行整理时可以发现,患者年龄普遍较大,这是由于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情况就会越加明显,根据对患者年龄的研究可以发现,年龄在45岁以下的患者只有45例,约占总数的2.6%;46岁至65岁之间的患者为598例,占总数的39.3%;66岁以上的患者则占有877例,约占总数的58.1%,因此可以看出,患者年龄越大,患病几率就越高。
在对患者进行病史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在以往都受过外伤,但是剩下的部分患者却没有外伤史,并且这部分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几率仍旧较高,而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的大部分受伤程度并不高,并不是由于强大外力造成。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的69%所受外伤是由于生活活动所造成,由于步履不稳造成跌倒,而产生外伤;其中的21%的外伤来自于生活中搬提重物或者是进行扭腰及伸腿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的;剩下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患者不规律的肌肉抽动造成的,而强度较大的外伤只占总数的5%。
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发病前期往往频率不强,一旦发生疼痛也就会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因此患者对于这类疼痛现象并不重视,这就使得就诊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1520例患者中,只有45.6%的患者能够尽早发现病情,并到达医院检查及就诊,也就是在患者持续疼痛一周的时间内患者就可以将病情确认并得到较好的控制,而25%的患者会在发病一周以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内选择去医院检查,并确定病情,其中29.4% 的患者的就诊时间就相对较晚,会在发病持续两周以后。
合并慢性腰腿背疼痛情况 一些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合并有慢性腰腿背疼痛的病史,占5.6%,这往往给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带来干扰,容易误认为仅是原本腰背疼痛性疾病的发作、加重而致漏诊,需要通过详细询问其疼痛特点及结合相关体格检查予以甄别。
3.临床特点
疼痛部位及压、叩痛情况虽然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骨折所在部位的疼痛,占92.38%,但仍有少数患者会诉以骨折以外的部位疼痛为主,占8.52%。如胸腰椎多发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表现为定位模糊的腰背部广泛疼痛;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可诉明显的胸胁部等躯体侧面为主的疼痛;而不少胸腰段的压缩性骨折却可表现为骶髂部为主的疼痛。目前认为这种非骨折部位的疼痛多与相应脊神经后支受刺激所致。这种非骨折所在部位的疼痛常常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干扰,但如能结合压、叩痛等体征的检查将有助于提示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因为98.2%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查及明显的压痛、叩痛,且其中97%患者的压痛、叩痛出现在骨折所在的部位。
疼痛程度及脊柱后凸畸形情况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属中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5~8分,占76.88%;有12.1%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VAS评分低于5分。由于其对正常生活、工作影响较少,容易被患者及医生所忽视,但这些骨折所致的疼痛如未经正确的治疗,往往迁延难愈,最终可发生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甚至出现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驼背畸形,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三、结果
首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往往有活动后加重、静止时缓解的特点,特别是绝大多数患者可见翻身活动因疼痛明显加重而受限。其次,大多数患者可在骨折部位相应的脊椎棘突查及刺痛样的压痛及叩击痛体征,这些特点与脊柱退行性疾病存在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可于脊椎棘突间及棘突旁查及压痛但多无剧烈叩击痛的特点完全不同。尤其是对于以胸胁部、骶部及胸腰椎广泛性疼痛为主的非局限骨折部位疼痛为主的患者,当注意逐一叩击各胸腰椎棘突,往往可于骨折椎体棘突处查及较为明显的叩击痛,从而有助于明确诊断。再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程度可从轻度胀痛到剧烈的抽搐样疼痛。
参考文献:
[1] 杨亚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研究,2016(10).
论文作者:张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外伤论文; 性骨折论文; 椎体论文; 部位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