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毒为主综合防治蚕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防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49页)
猝倒病
家蚕猝倒病是由于蚕食下猝倒病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蚕病。蚕从中毒到死亡的时间很短,死前并无征兆,往往突然发现一批批死蚕。如果食下的量少,则表现慢性症状。病蚕2~3天后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空头、下痢、排连珠状粪,随后相继死亡。
防治措施:除参照败血病的防治技术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蚕期禁止使用细菌性杀虫剂;二是当桑叶被细菌或农药污染后,污染轻的可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湿桑叶正反面解毒,污染重的桑叶,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中浸渍3分钟,捞出后水洗,晾干后再与好叶间隔饲喂。
家蚕真菌病的防治
家蚕真菌病是通过皮肤传染的。真菌分生孢子随空气、灰尘、桑叶落到蚕体上,遇到多湿条件,孢子发芽穿过蚕皮肤进入蚕体内寄生繁殖而使蚕致病。对家蚕危害较重的真菌病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
白僵病 蚕患白僵病,死亡前全身有针尖状黑点或靠近后部气门处有油渍斑,死后尸体由柔软变硬,呈桃红色,过1~2天尸体遍布白毛和白粉,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 3~5天。
绿僵病 蚕体前部及胸足基部的皮肤出现圆形或轮状大型病斑;初死时尸体呈乳白色,经2~3天后长出短绒状的白色菌丝,随后被绿色的分生孢子覆盖。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7~10天。
曲霉病 在小蚕期发生较多。小蚕患曲霉病后,体色发黑,死后尸体干瘪,头部显得很大,全身长满绿色或黄褐色菌丝和球状分生孢子。因小蚕身体小,死后往往不易被发现。大蚕患曲霉病,身体局部皮肤有黑色块状病斑,死后不久病斑处长出白色菌丝,然后长出褐色或黄绿色分生孢子。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3~5天。
防治措施:主要是防止蚕室内高温高湿。收蚁时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消毒。主要防僵粉有防僵灵1号、防僵灵2号等,生产上还有自配的漂白粉防僵粉(与石灰粉配成,有效氯含量2%,大蚕用 3%)、毒消散防僵粉(1份毒消散加 50份干细土,大蚕加30份)等。将防僵粉均匀地撒在蚕体上,似一层薄霜为度。一般在给桑前使用,撒粉后经5~10分钟,撒焦糠加网给桑。除了使用防僵粉外,还可用防僵灵2号加水配成稀释液,1龄用700倍液、2~3龄用500倍液浸网,挤干覆盖在蚕座上,4~5龄用2000倍液喷蚕体,均有防僵效果。使用防僵粉时不要喂湿叶,以防蚕中毒。多撤吸湿材料和增加除沙次数,有利于减少僵病发生。
防范家蚕中毒
农药中毒
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事故逐年上升,给蚕农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给蚕业发展带来不利。
家蚕农药中毒原因 (1)家蚕吃了被农药污染的桑叶,这是家蚕农药中毒最主要的原因。桑叶被农药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大田农作物喷洒农药防病治虫,药液雾滴飘落桑园,桑叶中农药含量不断增加,形成污染。二是桑园本身治虫不当,使用了残效期长或对家蚕有剧毒的农药。有时蚕农所购农药成分不纯也是造成家蚕中毒的原因之一。(2)家蚕与农药直接接触。如在蚕室周围农田施药,农药气味直接飘进蚕室,用农药消毒蚕具,治虫人员未经处理直接喂蚕,蚕室内使用驱蚊药品,废旧农药瓶滞留蚕室,蚕药使用不当等等,都会导致家蚕与农药直接接触,引发中毒事故。
预防 (1)管好药品、药械。农药、蚕药分开保管,严禁将农药及其污染物放入蚕室。桑园治虫、蚕室消毒、农田用药均要有专用器械,严禁混用。(2)减轻桑叶污染。农田防治病虫时结合养蚕季节,蚕区尽可能使用对家蚕毒性小、残毒期短的农药;桑园周围200米内农田用药时要注意风向和方法,尽可能采用水剂、泼浇的方法,以减少桑叶污染。 (3)坚持试叶喂蚕。对疑受农药污染的桑叶,可用少数蚕分开试喂,以鉴定桑叶有无毒性,保证用叶安全。如果连喂3次以上无中毒表现,方可大量用叶。(4)严防带毒入室。养蚕期间严禁在蚕室周围喷施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接触农药的人员,须沐浴更衣后方可采叶给桑。
煤气中毒
小蚕饲养期用煤球炉直接加温会致蚕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多数在春蚕1~2龄发生,大蚕期因需通风换气,且不需加温,故极少发生,小蚕期尤以眠蚕和起蚕影响最大。
症状 煤气中毒轻的蚕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或平伏于蚕座中。中毒严重的蚕吐胃液,胸部稍膨大,尾部收缩,很快死亡。死后头胸伸出,体色发黑,有的呈“S”形,多数腐烂,少数变干,腐烂的稍经触动即皮破流出黑色污染液。
预防 为防止蚕煤气中毒,春季养蚕应尽量采用炕床育或壁灶加温,避免煤气直接散发在蚕室内。如在蚕室内直接用煤炉加温,宜选用含杂质少的无烟煤,煤不能加得太多,同时要加强换气,最好将煤气引到蚕室外。发现蚕煤气中毒后,迅速开窗换气,将蚕移到空气新鲜处。
(续完)
联系电话:025-84390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