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前景研究论文_卢思帆,彭晓帆,李凌杰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前景研究论文_卢思帆,彭晓帆,李凌杰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众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快速发展、遍地开花。毫无疑问,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已成为创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同时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这给传统的孵化基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假若传统孵化基地不能顺应潮流,重装上阵,那么将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前景,并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有利形势将其创新成果转为实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双创”、“互联网+”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几个月后,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样看来,无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互联网+”,这些理论、政策的提出都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了平台,机遇以及挑战。

1.2“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从当今的发展形势看来,“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互联网+”这个发达的信息平台上,创新创业基地便相当于一个孵化器,大学生们的想法,实践成果均可通过这个孵化器转化为实体,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有关创新创业的各类信息,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变得更可行、更便捷,在节约时间、资金的同时也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其次,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对探索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十足的兴趣和激情,大学生是能推动互联网技术更新与发展的强大力量,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发现新的行业生态,开辟新的渠道,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知识与技能体系。0因此,“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的创新成果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也能更快更好的输出,转化为实体的可行性更大。同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繁荣与发展。

1.3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新成果转换为实体为主线,按照“理论基础—现状影响—根源分析—提出对策”的思路展开。

2.“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创新2.0应是从WEB2.0引申而来。WEB2.0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参加,全民织网,使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让所有人都参加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简言之,“互联网 + ”就是将传统经济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各行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主导下的传统经济模式与结构的升级改造;例如,互联网 + 传统集市催生了淘宝,互联网 + 传统百货卖场诞生了京东,互联网 + 传统银行成就了支付宝;当然,这个“+ ”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堆叠或累加,而是一种与信息时代相匹配、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交融。0

2.1“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可以说,“互联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互联网向着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渗透,传统经济则拥抱互联网,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则是传统经济衍生物的其中之一。这种双向融合,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顺应发展的潮流,而互联网也不再是一个形影单只的行业,而是成为每个行业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各个行业稳步发展的血液。在“互联网+”这一伟大的战略之下,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都将与互联网结合,这势必是一个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获得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纪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平台

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称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99%的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正在牢牢牵住“互联网+”的牛鼻子,加速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当中,客户是随处可见、随处可寻的,那么在这超大市场容量的平台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很有利的。

(2)“互联网+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低的门槛

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中指出,2016年由微信带动的社会就业规模达1881万人,同比增长7.7%,其中直接就业人次达到了466万,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1415万,从这个庞大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例如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成为微商,一台电脑,就能创造一个app等等,这些不都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目标渐渐走上正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门槛也越来越低。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孵化基地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善;②创业孵化的团队构成不合理;③现存的传统孵化基地的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实体等。而前两个问题主要都是孵化基地的制度管理问题,这里就不多加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现存的传统大学生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的成果难以转化为实体的弊端,该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好的转换。

(3)通过“互联网+”转化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3]

(4)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更好的转化

一是借助互联网作为平台的创业, 互联网作为其创业的载体进行网上软件的开发、网页的创作、电子商务线上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二是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 互联网与各类产业的深入结合, 即为“互联网+”这一新的创业模式, 如电子商务线上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等。0其中,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小车百草以及功夫派都是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与引导性。“小车百草”是一家以药材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农产品公司,是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车洲成立的一个创业团队。“小车百草”的理念是为消费者提供“平价、安全、放心、绿色”的药材,为了直接抹去中间商的打压和剥削,并且结合“互联网+”的思维,最终创新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销售模式,并且打造了销售平台建立在更多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代理模式。小车百草自成立两年以来,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建立了自己的微店、淘宝店和公众号。除了网店单纯的产品交易,还利用公众号定期科普养生知识、回访客户等手段,全面打开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同时,功夫派也是广东工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借助“互联网+”的一个创业成果。功夫派——O2O即时配送项目,该项目基于互联网O2O产业的发展,线上下单,线下获得产品和生活服务逐渐流行的生活方式,但商户在线上获得订单后,如何快捷将商品派送至顾客手中的特点,以广州大学城外卖派送为切入口,设计出分布式派送管理系统,通过订单采集、订单分发、订单跟踪等方面的触网改造,目标是实现订单安全性、订单配送速度、订单配送成本等全方位的派送服务品质提升。截至2016年4月该项目近三个月的总单量已超过35000单,团队规模超过300人,合作商户超过二十家,其目标是成为中国O2O即时配送领域的领军企业,成为O2O即时配送领域的首选服务商,将便捷、优质生活服务传递至千家万户。小车百草、功夫派都是成功的例子,他们以互联网为抓手,从营销模式到品牌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把创新创业成果通过“互联网+”成功转化为实体,甚至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刚需。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势必能加快社会整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深切落实到位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开创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汪端德.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6.5.

[2]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 +”[A].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

[3]闫妍、秦华.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01).

[4]吴俊平.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及路径[A].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广东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201711845056)。

作者简介:

卢思帆(199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彭晓帆(1997-),女,广东兴宁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李凌杰(1997-),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投资学专业2016级学生。

论文作者:卢思帆,彭晓帆,李凌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前景研究论文_卢思帆,彭晓帆,李凌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