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微探论文_石敏

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微探论文_石敏

〔摘 要〕 在职业教育环节中,诗歌鉴赏课的存在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诗歌鉴赏课的实际效果,做好对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先对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原则进行分析,之后对诗歌鉴赏课堂教学方法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中的诗歌鉴赏课教学效果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教学 方法

诗歌是我国古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所能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方面的进步,更是素质、道德上的提升。在职业教育阶段,诗歌鉴赏课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其对于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素质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做好对诗歌鉴赏课教学研究至关重要。

1 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原则

1.1 充分阅读。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其想要让学生实现对其的有效鉴赏,就必须要先做到充分的阅读,因为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贴近诗歌本质,才能做到真正的鉴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都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会导致学生在尚未真正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就进行鉴赏,这既达不到既定的诗歌效果,还容易抑制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因此保证充分阅读是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

1.2 文本意识。诗歌作为一种文本内容,想要做好对其的有效鉴赏,就必须要遵从文本意识原则。在实际鉴赏过程中,不同的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其中指向性明确的诗歌容易鉴赏,有些隐喻偏多的诗歌则不容易鉴赏,这会对学生的鉴赏带来困难。在这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把握文本,只要鉴赏结果与诗歌本意相近即可予以支持。

1.3 差异鉴赏。在进行古诗词鉴赏过程中,不同学生在鉴赏结果方面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应当对此予以科学认识。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最基本的差异性鉴赏表现。在鉴赏过程中,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角度、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理解方法,所以他们所鉴赏出的诗歌结果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在把握鉴赏整体方向不偏移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以鼓励他们的鉴赏行为。

1.4 意境感知。我国著名学生王国维曾经说过:“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掳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当中意境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其意境表现方式更为隐晦,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需要鉴赏者予以关注和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鉴赏效果,做好对他们意境感知的教学引导变得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注重联想。联想是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在诗歌鉴赏环节中,注重对联想方法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效果具有重要帮助。诗歌作为高度凝练的文学艺术,其以字数简短却暗含丰富意蕴而见长。在诗歌的艺术表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虚实结合来予以体现的,作者会通过丰富的留白,来让鉴赏者予以思考和揣摩,达到最终的鉴赏效果。

2 诗歌鉴赏课堂教学方法

2.1 “以意逆志”鉴赏方法。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下所创作出的文本,每一首诗歌当中都蕴涵着诗人无限的情感,我们要想更为深入的完善对诗歌的鉴赏,就需要对诗人有所了解,了解内容包括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诗人的生平经历、诗人的性格等等,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才能够更为准确的贴近诗人作诗、写词时的感受,才能够好的完善对诗歌作品的鉴赏。以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为例,如果鉴赏者不了解杜甫颠沛流离的生活、伤时忧世的状态以及暮年多病有家无归的状态,我们就无法感受到作品当中的凄凉与伤怀,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对这一作品的最基本鉴赏结果,所以在诗歌鉴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以意逆志”是非常必要的方法。

2.2 以作品为中心鉴赏方法。对诗歌的鉴赏行为是以诗歌作为基本对象而进行的一项艺术活动,在这项艺术活动当中必须将基本对象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达到最佳的鉴赏效果。因此,在诗词鉴赏课当中,将诗词作品放在中心位置上来予以鉴赏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在实际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作品一分为二的看待,其一是诗歌的主体,其二是诗歌的部分,诗歌主体的鉴赏侧重于对诗歌的意蕴表达,诗歌部分的鉴赏则是对优美诗句的品味,这种拆分式鉴赏不仅能够让鉴赏者更为深入的体会到诗歌作品的美感,还有助于提升鉴赏者的语言运用、遣词造句能力,以实现对诗人优秀语言表达的学习。

2.3 以读者为中心鉴赏方法。以读者为中心的鉴赏方法是从客观角度来开展的鉴赏行为,其实以差异性原则为基础的鉴赏方式。在实际鉴赏过程中,其更注重鉴赏者的主观体验与感受,这是现代文学的一大特征。在实际鉴赏过程中,对于一些予以浅白的诗歌,教师可以让鉴赏者自己来予以阅读、体会,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意蕴较深的诗歌,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能够在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对诗歌的鉴赏,并在鉴赏当中做到学有所获,实现对自我思维能力的启迪,开阔个人思路。以柳宗元《渔翁》为例,有学者认为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更像是画蛇添足,而苏轼则觉得其别有一番趣味,这就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所表现出的不同鉴赏效果。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阶段开展诗歌鉴赏课是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鉴赏课的实际效果,我们一定要在给予学生适当指导的前提下,让他们更多的依靠自己来完成诗歌鉴赏,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感知到诗歌当中的文化、精髓所在,才能够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梁咏鸾.古典诗歌鉴赏课堂中情感分析的教学初探[J].语文月刊,2012(11):39~42

2 薛长海.诗歌阅读鉴赏课堂教学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4(05):90~93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

论文作者:石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微探论文_石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