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禁银政策与中国纸币的早期出现_中国货币论文

唐代禁银政策与中国纸币的早期出现_中国货币论文

唐朝的禁银政策与中国纸币的先期产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纸币论文,唐朝论文,中国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纸币在中国始于北宋时代,比西方纸币的面世要早六七百年之久。纸币为什么最早产生于中国?笔者认为,这与唐朝统治者实行的禁银政策有关。

关于宋代纸币的产生,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是唐宋商业发达的条件下,由于铜钱不足,铁钱泛滥,不便贸易,因而产生出纸币“交子”。这种解释虽有道理,但并不充分。第一,早在纸币问世之前的唐代,社会上下已普遍把金银看作流通中的“轻货”,即使在宋代,金银仍与纸币一起被视为“轻赍”。特别是在唐代出现铜钱告乏的窘况下,由于采银业的发达,银在当时的流通领域日显活跃,它不仅客观上起着弥补铜钱不足或携带不便的作用,而且还存在着向本位货币过渡的趋势。第二,纸币属于社会生产过程较高阶段的货币。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流通中的货币,在它完全由那与被代表的金币同值的纸币所组成的时候,才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而唐宋时期的铜钱和铁钱都还带有实物货币的属性,因而被销熔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以,在唐宋之际,由铜钱不足、铁钱难用,进而一下跳越到货币的最完美境界──纸币阶段,应该有别的原因。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的商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客观上造成了对货币数量的更大需求;随着远程贩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兴隆,携带体小值大较为轻便的货币日益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那么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理想货币是什么呢?从唐代流通的情形来看,显然不是铜币,更不是纸币,而是贵金属银。

首先,中唐以后,唐政府为解决巨额铜钱的运转困难,已创制出一种“飞钱”,而这种“飞钱”当作货币在社会上流行,又为客商们带来方便,可以“轻装以趋四方”。但由此又可以看出,早在宋人患铁钱重之前,唐人就已患铜钱重了。其次,纸币固然可以保证其来源的永不枯竭,并具有身藏万金而人不知、轻捷致远而无不便的优点。但是,在纸币尚未出现的唐代,纸币的这些优点是人们无从认识的,更谈不上有意识地选择它。

再次,从唐宋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性质来看,这一时期货币发展的理想选择应该是贵金属银。因为,一方面,是货币史上,贵金属货币是属于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货币;另一方面,中国自唐代始,银的生产和流通渐广,为中国币制的更新提供了希望和可能。

唐代大量产银用银的事实说明,银在当时的流通中已客观上起着缓解铜钱不足和携带不便的作用,并确实存在着向本位货币过渡的迹象。而终唐之世,银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成为本位货币,不能不说与唐朝政府奉行的禁银政策特别是元和禁银令有关。《唐律疏议》明文规定:“若私铸金银等钱,不通时用者不坐”。唐元和三年,宪宗针对岭北银冶的增多颁布了《禁采银坑户令采铜助铸诏》:“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矿,铜者,有资于鼓铸;银者,无益于生人,适开玩好之端,岂救饥寒之患。……其天下自五岭以北见采银坑,并宜禁断。”有人考证,在诏书下达后,“元和初天下银冶废者四十”(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可见这一禁令带来的后果。唐代统治者对银的生产和流通之所以实行长期的禁限政策,有两点原因值得考虑。其一,重本抑末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思想。在唐初,当银的开采流通漫延开来以后,许多交粮纳赋的农户上山采银、冶银,从而使唐王朝预感到一种荒废农事的危险。其二,唐代统治者始终是以一种极为保守庸俗的眼光看待金银的,认为如果任其开采流布,只会助长奢靡之风。

唐朝的禁银政策对以后中国币制的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就是:银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通货的希望一时化为泡影,铜钱所固有的矛盾更为加剧,从而导致了唐季五代时铁钱的恣行泛滥,并促使中国先期进入了“纸币时代”。

史林漫步

标签:;  ;  ;  ;  ;  

唐代禁银政策与中国纸币的早期出现_中国货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