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对其技术进行改进,有效地降低其开裂的可能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施工技术相当重要,不仅关系到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安全性,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在工程实践中完善并改进施工技术,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进一步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机制,同时尽快制定健全的施工技术方案,迅速反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突发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优势
所谓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材料进行相应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位的施工建设,而其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混凝土材料并非是一种施工原材料,是由砂砾、碎石、水泥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并且对这种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一般来说也并不是单独进行施工建设,而是和钢筋联合使用,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
对这种混凝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强度方面具备极强的优势,这一点和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混凝土中的水泥等胶凝材料更是对这种施工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因为这种强度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应用该技术就显得更为必要,尤其是对一些承重墙或者支撑柱的构建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还是极为突显的;(2)在建筑工程中恰当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这一点对建筑工程来说也是极为关键的,只有具备了较好的防水效果,才能够保障其后期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渗水等问题发生其他的一些应用故障;(3)具体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来看,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施工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进而就能够在施工的工期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些优势的体现也进一步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需要从四个质量方面考虑:水泥,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的质量。水泥的质量、原料的配合比、水泥品种等都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严重影响,所以,在选择原料时,应该注重对水泥质量安全的控制,比如采购时对于厂家的质量安全认证加以核实、对水泥类型、生产日期、产地、保持期等进行核对,并在购买时签订有效合同,对双方责任加以明确,并进行抽样调查与试验,确保所购水泥符合施工要求;其次,对于骨料质量如砂石的强度、化学性能、杂质含量加以明确,并进行抽样测试,确保密度、含泥量符合标准,还需要做好库存安全与防火、防潮、防腐等工作,防止污染; 再一个对于外加剂也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并做好存放与安全防护等。
2.2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
在建筑工程建筑中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工作。在配制混凝土时,可选用碱含量在0.6%以下的水泥,并使用矿粉掺和料、低碱活性集料和低碱外加剂等多种配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混凝土的试配,然后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和强度等报告进行混凝土中的砂石、外加剂和水的含量的计算。而在试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情况的检查。在试配后,需要检查混凝土质量是否达标。
在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大部分商品混凝土将由基地供应,而工程部分的混凝土需要通过现场搅拌获取。在搅拌时,需要确保选用的水泥、砂石和外加剂与基地供应的混凝土材料有着相同的标号,从而使现场的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搅拌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安装的搅拌机的保护配备情况的检查,以确保搅拌工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完成对底架上搅拌机的稳固性、搅拌车空车试转情况和电动机保护情况的检查。此外,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搅拌筒能够维持湿润,并且避免设备出现受潮故障。而在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配合比规定要求进行砂石等材料的添加。搅拌后,还要进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和强度等内容的检查。一旦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就需要进行二次搅拌,并直至混凝土均质性符合标准。
2.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技术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泵送的时间和路程的需求,从而采取合理的拌合材料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一般而言,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过长而产生了凝固和离析的现象,这就会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质量。因此若出现了分层和离析的现象,就必须对其进行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使用。合理安排运输的路径和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保证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就能送到施工现场,并进行现场的浇筑。
2.4浇筑、振捣技术
混凝土入模浇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所以在浇筑进行前要对浇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器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卡具、泵管、输送泵等,以免浇筑过程被迫中断,另外要结合建筑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应急方案,将影响浇筑正常进行的后果尽可能有效控制,在浇筑操作过程中除对搅拌站或施工单位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外,要在保证所用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洞等符合操作需要的前提下对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例如禁止相关人员随意添加或减少水的用量或应用规格与商品混凝土不符的混凝。在振捣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合理的振捣棒,而且振捣棒的排列既要保证均匀又要与浇筑顺序保持一致,振捣的频率应以快插慢拔为主,而振捣棒每次的移动距离要控制在其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且插点间的距离不能超出450 毫米,为保证振捣过程达到预期目的,不对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构成影响,在振捣的过程中应注意振捣棒不可与模板、预埋管、预备件等发生接触,以免对其造成破损或改变其位置。当振捣位置混凝土浇筑量较大且存在冷缝问题时,要在振捣调整工作进行后,需要在钢管架上安置泵管架,并以1:5 的倾斜度与40 厘米的厚度逐渐向前推进,以此降低泵管在振捣过程中对安置于底板的钢筋的影响程度,而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有积极的调整作用,此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的概率。
2.5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
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流动性特点,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再加上混凝土配比、材料的影响,需要在混凝土施工后期采用养护技术,保障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某住宅区建筑,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力度,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促使混凝土结构处于不同的凝固状态,养护过程中同样采取分级养护的方式,针对不同状态下的混凝土安排恰当的养护方式,以免干扰混凝土的养护效益。
总之,混凝土作为多数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小敏. 对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 江西建材. 2016(01)
[2] 汤斐. 浅析建筑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5(17)
[3] 王波. 探究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5(15)
论文作者:尹善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