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陆丹,张文婷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陆丹,张文婷

陆丹 张文婷(通讯作者)

(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黄浦 200010)

【摘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在脑瘫康复中,中医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从中医学对小儿脑瘫的认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脑瘫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和研究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中药;针灸;推拿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15-03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1]。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的脑瘫发病率为1.8‰~4‰[2]。近年来脑瘫患病率越来越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口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脑瘫的治疗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对小儿脑瘫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中医对小儿脑瘫的认识

中医并无“脑瘫”之名,多将其归为“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中医古代文献对其都有记载描述,如《保婴撮要》中有:“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幼幼集成》中亦谓:“头项软、身体软、口软、肌肉软、手足软”为“五软”。《小儿药证直诀》中有:“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为“五迟”。《婴童百问》中有“五硬则仰头取气,难于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脚心如冰冷而硬,此为风症难治”,把头颈硬、胸膈硬、手硬、脚硬和心腹硬称为“五硬”。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五软”、“五迟”、“五硬”并不能完全很好的反应其病理特点,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规范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名,以利于更好的指导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

2.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的病因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因人赖父母的精血而成形,与父母体质、年龄、多孕多产、双胎等有密切关系,因父母精血不足,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足,筋脉骨骼失养而痿弱,以致瘫痪。而后天失宜,气血亏虚,损伤脑髓,更促使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在《古今医统?五软五硬》中便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坠胎之剂不去,而竟成胎者,耗伤真气”的记载,其中对本病的病因有了较清晰的认识[3]。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脾胃亏损、气血亏虚,主要累及肝脾肾三藏。因肝藏血主筋,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臧精,主生长发育,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肾亏损,筋骨失养,精血不充,则筋不能约束骨而关节屈伸不利,骨失所充则骨空而软,生长发育迟缓。脾主全身肌肉,脾虚气血乏源,则肌肉松缓不长,产生“五软”或“五迟”。若气血不荣,肉肤毛孔空松,受风寒侵袭,则筋脉拘急挛缩,不能伸展,或先天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肢体,受外邪侵袭,血液运行不畅,或瘀血阻窍,经脉不通,而成“五硬”。

3.小儿脑瘫的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对小儿脑瘫的分型尚无统一标准,魏文著[4]根据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四型:一是肝肾不足型,表现为筋脉拘急,发育迟缓;二是脾肾两亏型,表现为头项软弱,不能抬举,足软,食差;三是气血虚弱型,表现为肢体软弱,面黄肌瘦;四是心血不足型,表现为智力不全,肌苍肢挛。朱梅等[5]总结分析出脑瘫的中医证候规律,将脑瘫分为肝肾不足证、阴虚风动证、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脾虚肝亢及痰瘀阻滞。冯兆才等[6]从虚实和部位进行辨证,发育迟缓头项肌肉软而无力者为虚证,发育迟缓,四肢躯干腹部肌肉硬而张力高者为实证。根据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异常的颈项部、上肢部、下肢部、背部和腹部进行局部施治。钟小蓓等[7]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口涎多而清稀为脾虚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冷涎多而流出,伴畏寒肢冷等为脾冷型,方用理中丸加减;口涎黏稠,伴口臭烦渴、大便干硬等为胃热型,方用通心饮加减。

4.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方法

4.1 针灸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是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循经、远道及邻近取穴,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醒脑健脾、补益肝肾、益气活血、解痉止痛、安神镇静、扶正祛邪等功用。针刺治疗脑瘫能缓解肌张力,提髙肌力,增强智力,改善患 儿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

4.1.1张小莉[8]取夹脊穴、十七椎、长强穴,以针刺背 部夹脊穴为主治疗354例脑瘫患儿,显效84例,有效241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91.8%。

4.1.2崔艳丽等[9]在脑瘫康复中也遵循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依照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按每个证型制订针刺方案,在小儿脑瘫的 康复治疗中起到显著的疗效和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改善肌张力上,还是在纠正异常姿势上,对脑瘫患儿各方面功能的恢复都有着快速而明显的临床效果。

4.1.3汤健等[10]采用靳三针疗法中的“头针四项”,配合PT,OT,ST,治疗后至进行Gesell量表评估和BAEP测定,结果提示患儿Gesell量表均有所改善(P<0.05);各波PL,IPL及V波反应闽值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对照组(P<0.05)。

4.1.4刘 震寰[11]以头针为主,取穴从神庭沿皮直刺向百会,从 百会至前顶一线的外侧2.25寸(双侧)。若下肢瘫痪选百会刺向通天穴,从百会至前顶一线的外侧1.5寸(双侧)。此12针为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选穴及 区域。若有语言障碍可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语言 1、2、3区。治疗210例,疗程为3个月,结果显效率 39.1%,总有效率91%。

4.1.5唐强等研究表明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可协调脑瘫患儿头部控制[12]。

4.1.6鲍超等[13]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个月后运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进行评估显示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组。

4.1.7张举玲等[14]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40例脑瘫患儿,头针取 顶旁一线、顶旁二线、顶颞前斜线,酌情加取颞前线、额中线、顶下旁线;体针:颈项软取风池、大椎、颈夹脊(C3-7),上肢取肩髁、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总有效率为85%。

4.2 推拿

推拿在我国脑瘫康复中是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具有舒经通络,调和气血阴阳,补益肝肾,活血逐瘀,恢复脏腑及肢体活动功能的作用。现代医学 研究表明,推拿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肌肉和神经组织,营养神经肌肉,恢复肌组织弹性、改善骨和关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降低肌张力,恢复 肌力平衡,促进机能发育,防止肢体畸形出现 。

4.2.1郑宏等[15]基于辨证采用循经推按和穴位点按干预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患儿GMFM-88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均有明显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2赵鑫胤[16]的循经取穴点揉、弹拨于胃经足三里、丰隆、解溪;胆经阳陵泉、悬钟、足临泣;脾经血海、三阴交;肝经太冲;膀胱经委中、承山、昆仑、大肠俞等,支持在治疗脑性瘫痪尖足时用按摩疗法,纠正尖足或肌性足外翻时刺激小腿前群肌。有效地刺激瘫痪肌收缩还可向脑输送信息,促进损伤中枢的康复或功能重组。治疗脑瘫患儿尖足30例,总有效率为94.6%。

4.2.3苏炜等[17]在康复训练同时加用推拿手法治疗34例痉挛型脑瘫,使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在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MAS)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4.2.4胡鸾等[18]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是采用摩法顺督脉走行方向摩整个脊柱(长强-大椎),按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擦肾俞、命门和八髎穴等手法。旨在通过调整使肌张力增高的神经纤维的调节能力,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疫挛,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总有效率达到86%。

4.2.5史惟等[19]运用中国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与国外神经发育结合创立的治脑瘫的手法,对55例痉挛型、6例手足徐动型进行治疗评估,并通过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大体运动发育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分值明显上升。

4.3中药治疗法

中药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补益肝肾,醒脑开智益神,兼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综合治病,事半功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依据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的特征,辨证分型,确定治则,选取相应方药进行治疗。

4.3.1钱旭光等[20]将70例脾虚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脑瘫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的益气健脾中药口服,比较治疗后唾液淀粉酶、血清Zn、Fe、血红蛋白水平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揭示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的益气健脾法能提高脑瘫患儿的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水平和患儿血清铁和血清锌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整体康复。

4.3.2陈静[21]通过对1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中药熏蒸的治疗,发现该疗法可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同时发现穴位注射药物后实施中药熏蒸,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熏蒸后做推拿更利于功能训练,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

4.3.3姜友珍等[2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和于海波等[23]使用中药敷脐疗法改善小儿脑瘫流涎症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5.总结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患之一,治疗难度大,病情恢复困难,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诸多负担。小儿脑瘫属于沉病病疾,至今还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康复学校教师、临床医师及家长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其治疗过程。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多样化,而且各有优缺点。中医治疗脑瘫疗效明确,近年来受到诸多中医儿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在治疗脑瘫己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24],但针刺取穴和针刺方法种类众多,无确定的选穴原则,评定标准亦不统一。中医药临床治疗存在疗效评价笼统或不规范等问题,没有针对性的中医疗效评估体系;单一中医药疗法较少,多为在康复基础上配合中医药疗法,这些都影响了其疗效的说服力,也很难确定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临床大量工作仍停留在临床观察,严格对照的研究较少,治疗效果由于难以量化而造成评价困难。而且很少有人进行有根据的机理探讨,阻碍了中医药及康复治疗脑瘫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应制定统一、客观的疗效评判标准,设立严格的对照,明确的排除生长因素及治疗时间长短和疾病构成等干扰。还应根据临床分型及辨证,经过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少而精的方法及最佳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时期,中医药治疗在脑性瘫痪的治疗中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之处。中医药及针灸推拿等治疗副作用较西药少,操作安全,疗效明确,且中药汤剂、针灸及推拿等治法可联合使用,从而取得满意疗效。总而言之,中医治疗脑瘫在临床上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在脑瘫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上应重视中医药及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晓捷,陈秀洁.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

[2]黄文娟,杨致远,朱毅.脑瘫治疗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儿童福利院脑瘫医疗康复模式的组成[J].医学信息,2010,23(1):289--290.

[3]琚伟,葛湄菲.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94-396.

[4]魏文著,杨冬冬,杨振球等.芒针透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41-742.

[5]朱梅,马丙祥,琚伟等.小儿脑性瘫痪中医证候初步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4)35-36.

[6]冯兆才,马融,李瑞仕.脑瘫患儿个体辨证论治探讨[J].中医研究,2012,25(11)6-8.

[7]钟小蓓,王迪华.辨证分型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70例[J].陕西中医,20.10,31(11):1466-1467.

[8]张小莉..针刺夹脊为主治疗脑瘫35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5):269.

[9]崔艳丽,王慧娟,白莉恒.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8,27(32):95-96.

[10]谢忠礼,韦大文.从临证指南医案探讨叶天士络病学说的主要思想[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15-17.

[11]刘震寰.头针为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11):651-665.

[12]唐强,朱琳,王艳等.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063-1064.

[13]鲍超,李建兵,王楠,等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770-780.

[14]张举玲,程立红,所闽娜等.头、体针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0.

[15]郑宏,张建奎,雷爽,等辨证施术推拿按摩对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52-954.

[16]赵鑫胤.循经推拿拮抗肌群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性尖足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14-15..

[17]苏炜,王建文.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65例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3,32(11):838-840.

[18]胡鸾,邰先桃,王春林.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1):4345.

[19]史惟,王素娟,廖元贵等.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J].中国康复,2004,12(6):351,352.

[20]钱旭光,符之杰,赵勇等.四君子汤在脑性瘫痪患者益气健脾治疗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3);310-311.

[21]]陈静.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05.

[22]姜友珍,谭晓如,刘振寰、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3):213-215.

[23]于海波,潘孝锦.针灸配合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9-20.

[24]王国洪,姜帅,林瑜.针灸按摩联合溶栓胶囊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191.

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特色项目项目编号:Shjcyynlts-sqzyyts-22针灸推拿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陆丹,张文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陆丹,张文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