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550018)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自2016年8月开展肺康复治疗以来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吸入药物指导治疗,治疗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经治疗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FEV1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肌;肺康复;呼吸操
呼吸困难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来越高。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及第4位社会经济负担[1]。目前COPD急性期的治疗已经引起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而康复期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病人的肺功能呈进展性损害。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中重度COPD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入肺康复治疗,并提出每一期的患者都能从肺康复中获益,特别是II-IV期(根据GOLD推荐的COP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的患者[2]。因而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干预对于 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的疗效。我科自2016年8月建立呼吸疾病康复中心以来,采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9例,符合2007 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修订版中稳定期COPD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8岁,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或听力障碍,不能配合治疗;②合并哮喘、肺癌等肺部疾病,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③不能完成随访者。
1.2研究方法:
1.2.1 教育人员组成及培训方法:医院成立慢阻肺康复治疗指导小组, 小组人员经过专门训练, 熟练掌握慢阻肺康复治疗知识及健康教育技巧。对住院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治疗组患者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处于稳定阶段,即对其一对一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教育培训, 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嘱患者自行坚持锻炼,出院后经常电话随访, 咨询锻炼情况, 给予病情指导, 每周随访一次, 锻炼时间6个月以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药物指导治疗,每周随访一次,随访6个月。
1.2.2 呼吸肌锻炼方法
1.2.2.1 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吸气并尽力应用膈肌的力量,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 :2 或1 :3,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适度的标准为呼出气流可将距离口唇15~20 cm处的蜡烛火焰吹至倾斜,每天进行2~3次,每次20~30min。
1.2.2.2 腹式呼吸:采用卧、坐、立位练习, 以吸鼓呼缩的方式, 一手放于胸前, 一手放于腹部, 胸部尽量保持不动, 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 腹部尽量回缩, 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 同时要注意吸气要用鼻深吸气, 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 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 ~ 2 倍。5 min/次, 渐增加至10 ~ 15 min/次, 2~ 3 次/d 。同时可结合缩唇呼吸。
1.2.2.3 呼吸操:分卧、立、坐3种姿式进行, 分述如下:①卧式呼吸操:仰卧于床, 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 8 次, 屈肘时吸气, 伸肘时呼气(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 ~ 8 次;两臂交替平伸4 ~ 8 次, 伸举时吸气, 复原时呼气(伸吸复呼);双腿屈膝, 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 复原时呼气, 4 ~ 8 次;缩唇深呼吸, 4 ~ 8 次或/及腹式呼吸4 ~ 8 次。②坐式呼吸操:坐于椅上或床边,双手握拳, 肘关节屈伸4 ~ 8 次, 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 ~ 8 次;展臂吸气, 抱胸呼气, 4 ~ 8 次;双膝交替屈伸4 ~ 8 次, 伸吸屈呼:双手抱单膝时吸气, 压胸时呼气,左右交替4 ~ 8 次;双手分别搭同侧肩, 上身左右旋转4 ~ 8 次, 旋吸复呼。③立式呼吸操:站立位,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叉腰呼吸4 ~ 8 次;一手搭同肩, 一手平伸旋转上身, 左右交替4 ~ 8 次, 旋呼复吸;双手放于肋缘吸气, 压胸时呼气4 ~ 8 次;双手叉腰, 交替单腿抬高4 ~ 8 次, 抬吸复呼;缩唇腹式呼吸4 ~ 8 次;双手搭肩, 旋转上身4 ~ 8 次, 旋呼复吸;展臂吸气, 抱胸呼气4 ~ 8 次;双腿交替外展4 ~ 8 次, 展吸复呼;隆腹深吸气, 弯腰缩腹呼气4 ~ 8 次[ 3] 。锻炼时, 量力而行, 以患者自己觉得稍累而无呼吸困难为度。心率较平稳时增加, 呼吸频次<20 次/min , 冬天户外锻炼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加重病情。
1.2.3 效果评定方法:经治疗6个月后观察以下指标:①呼吸困难评分:采用mMRC呼吸困难问卷(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因严重呼吸困难明显不能离开房间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明显定为4分;在平地上步行100 m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定为3分;因呼吸困难,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定为 2 分;当快走或上缓坡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定为 1 分;一般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定为0分。②肺功能气流阻塞情况 FEV1%;③运动能力 6min 步行距离。
1.2.4 注意事项 要掌握运动强度,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如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加重以及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不能继续接受训练的,应当停止训练,运动前后注意休息,冬天及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1.2.5 统计学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工具为Microsoft Excel 2007(FTEST、TTEST),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 ±s)表示。若P < 0.05,即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6个月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明,肺功能FEV1%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X±S)
表3 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患者肺功能(FEV1%)比较(X±S)
3.讨论
讨论: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目前临床多满足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 而对缓解期的康复治疗缺乏必要的重视。呼吸肌功能锻炼作为肺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 ,是医疗体育的一种形式 。慢阻肺患者呼吸肌负荷过重,导致呼吸肌慢性疲劳,以至产生一系列呼吸肌功能减退和呼吸衰竭等病理生理现象。因此,如何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肌疲劳,促进肺功能有效代偿,以此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呼吸肌也可以像骨骼肌一样,通过适当的锻炼来改善其功能。金先桥等[4]研究发现,现代呼吸康复对缓解 COPD 患者呼吸困难的有效率为76.19%,能明显增加患者 6min 步行距离。通过缩唇呼吸 , 减慢呼吸频率 , 延长吸气与呼气时间 ,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及能量的需求, 同时借助逐渐增强的腹肌收缩力 ,增大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 ,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 ,减少残气量 , 改善缺氧状态,提高了呼吸肌的供氧 , 使呼吸肌的收缩功能得以改善 , 并改变异常的呼吸形态[5],再结合全身呼吸操锻炼,可使呼吸肌得到积极有效锻炼。目前已有研究认为,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性改善患者的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生理学功能,可有效防止 COPD 病情的逐渐恶化趋势发展[6],并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7,8],通过呼吸肌锻炼的方法来改善呼吸肌疲劳和肺功能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9]。
本研究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干预,主要通过呼吸操、缩唇及腹式呼吸进行呼吸肌的炼,并且长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受试者呼吸肌锻炼干预半年后,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患者锻炼后与锻炼前相比,治疗组在FEV1、呼吸困难程度及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进一步证实了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增强患者体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从而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改善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增强,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综上所述,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稳定期 COPD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晓聪,王向东,白春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国际呼吸杂志,2011,31:493-497.
[2] COPD Working Group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 www. goldcopd.org,201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6-17.
[4] 金先桥,赫立爽,陈文华.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62-663.
[5] 孟凤芹, 刘学梅, 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方法的对比观察[ J] .护理学杂志, 2003 , 18(3):171-172。
[6] 邢西迁. 如何提高 COPD 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9) : 858 - 863.
[7] 唐菊玲,赵秋月,詹跃燕,等. 呼吸训练对 COPD 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8A) :15 - 17.
[8]刘鹏珍,黄秀香,任立新,等. 呼吸肌康复训练改善 COPD 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J]. 临床肺科杂志,2006,10( 2) : 67 - 68。
[9] Scherer TA,Spengler CM,Owassapiand,et al.Respiratory muscle endurance traininginchronic obstructivepul monarydisease.Impacton exercise capacity,dyspnea and qualityoflife[J].AmJRespirCritCareMed,2000,162(5):1709-1714.
论文作者:姚顺敏, 于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困难论文; 疾病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