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_认识论论文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_认识论论文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战略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 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 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把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写进党的 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正确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善于进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水平,就要懂得并掌握战略思维及其方 式。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作为认识主体即人头脑中的以战略概念为 基础的思维活动过程;战略思维方式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思维定势和思维运行模式的 总和,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下面就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战略思维与两个“飞跃”

研究战略思维方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个理论基础。

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曾概括为“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的总公式。在《人的正确思想是 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毛泽东进而提出了“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两个“ 飞跃”多次反复认识的总过程,并强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 的认识论”。毛泽东这里所指出的是,是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人类认识通往真理的正确 道路,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史上最 科学、最先进的基本思维方式,即现代辩证思维方式。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方式同毛泽东概括的“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公式和“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认识总过 程是什么关系?对此应当首先加以说明。

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空前的革命,是人类思想史上一 次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曾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 ”的网上评选活动,马克思名列第一。在千年人类历史中,曾经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思想 家和理论家,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都给人类文明留下值得重视的精 神财富。然而,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 那样重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所 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深刻揭 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认识论的 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 证法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 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史上对于思维方式研究的伟大变革与飞跃,为人们进 一步深入研究思维方式指明了方向。毫无疑问,对战略思维方式的研究必须坚持辩证唯 物论,沿着马克思主义开辟的认识真理的道路前进。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不能凭什么人主观臆造,而是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 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受实践检验。只有人们的社会实 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 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 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 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注:《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毛泽东还指出:“人们在 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 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 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 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 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成功……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 更伟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 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 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 ~321页。)毛泽东上述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概括是十分精辟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他所揭示的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他所指出的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方 向和目标,是人类探求真理的总体方向和基本目标。在研究某一具体门类科学、探求某 一具体真理的过程中,应当以此为指导,应当按照这个方向和目标去进行,否则就会走 上歧途。但同时,普遍规律不能代替具体原则,基本原理不能代替具体过程。任何机械 地理解、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法都是错误且有害的,也是违反马克思主 义的自身要求的。

这里的问题在于:在两个“飞跃”产生的过程中,人的头脑到底起什么作用?是怎样发 生作用的?或者说,在两个“飞跃”产生的过程中,人的头脑里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思 维活动?思维是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活动的?显然,两个“飞跃”不是人的纯粹生理学意义 上条件反射的产物,也不是头脑自发地产生的。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客观 条件和实践活动中,同是正常人,有的人产生“飞跃”,有的则没有产生?同是“飞跃 ”,为什么有快有慢,有多有少,其结果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这实际上是人的头脑 的“加工”作用问题,包括思维方式问题。对此,毛泽东特别提出“自觉的能动性”是 人类的特点。他说:“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 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 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列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 、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的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 ’,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7页。)他以战争 为例,认为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自觉的能动性”特点。他说:“战争的胜负, 固然取决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 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 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他又 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 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 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 壮的戏剧来。”(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8页。)毛泽东还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 :“军事的规律,和其它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 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因此,学习和认识的对象……都应该看成研究 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8 1~182页。)头脑这个研究主体发挥怎样的作用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思维过程作 为“加工”过程来表述。毛泽东则形象地说:“我们的脑子是加工厂。”(注:《毛泽 东文集》第8卷,第393页。)他又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 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 计划、办法,只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 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 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8页。)

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的两个“飞跃”的产生,绝不是人的头脑纯粹凭生物本能而自发地完成的,都要经过人 的“头脑”这个“加工厂”进行“自觉的能动性”的“加工”才能完成。这个加工的过 程,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即经过思考作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1 页。),制成思想、道理、意见、计划等“完成品”。既然是经过“加工厂”进行“加 工”,就有一个在一般加工原理指导下的加工方式问题,包括加工结构、方法、程序等 ,这就是思维方式。对“完成品”有普遍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这就形成了哲学层次的 基本思维方式。“完成品”有不同的种类、规格、型号和工艺要求,相应的就会有各具 特点的具体的加工方式,即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一个复杂的“完成品”需要经过多种 综合“加工”,所以往往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统一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思维方式才 能完成制作。马克思曾指出,在辩证思维方式产生以前,人类历史上存在过艺术的、宗 教的、实践—精神的思维方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9页。)。在现实 生活中实际存在着多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如艺术门类思维和其他门类的科学(指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的各种具体学科)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超前思维和反馈思维,单一性思维 和全方位思维等等具体思维方式。就是说,思维方式有哲学性质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 还有各种层次和类别的具体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原理,其辩证思维 方式作为哲学性质的思维方式是最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思维方式,“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公式和“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两个“飞跃”的 总过程是对它的总的概括。在这个普遍原理和基本思维方式指导下,还有各种不同门类 、不同规格、不同型号和不同工艺“完成品”所要求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具体思维方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必定还会产生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具体思维方 式,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辩证思维方式所开辟的宽广思维“道 路”上,理应而且必定会有一条又一条具体思维方式的“车道”。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哲学思维方式的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思维方式只不过是人 的头脑这个“加工厂”制作“战略”门类各种型号“完成品”的一条思维作业“加工线 ”,是在辩证思维方式无比宽广“道路”上的一条带有“战略”标识的思维“车道”。

二、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方式与战略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 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辩证思维方式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 略思维方式的形成只有在辩证思维问世后才具备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才能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逐渐有了开花结果的适宜土壤。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同时都具 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时代特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曾对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从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角度,将人类思维方式分成三个 阶段:古代朴素的整体思维方式,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现代辩证思维方式。对于 古代朴素的整体思维方式,恩格斯指出:“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 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 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 ,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首先是自然 科学和历史研究的任务;而这些研究部门,由于十分明显的原因,在古典时代的希腊人 那里只占有从属的地位,因为他们首先必须搜集资料。”(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第359页。)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指出:“把自然界分解为各 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现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样的解剖 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 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 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 不是把它们看做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 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去以后,就 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注:《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3卷,第359~360页。)对于现代辩证思维方式,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在考 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 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 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运行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1页 。)

恩格斯的上述考察,给我们研究战略思维以深刻的启示。“战略”是一个十分古老的 概念,在古代就存在着朴素的整体的战略思维方式。古代战略思维方式虽能把握战略“ 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因而是笼统的、粗糙 的甚至是模糊的。而且,在古代战略思维中,很少运用概念的逻辑推理,多是靠惯例、 比喻等来说明道理、构建法则,停留在直观性、经验性的水平上,抽象性不够,局限性 很大,因而不可能构成科学的认识论层面的战略思维方式。近代形而上学的战略思维只 是体现在具体的军事科学门类中,较多是“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孤立地、静止地就 军事论军事,就战争论战争,受其特有的“解剖形态”及分解特征的局限,也不可能构 成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层面的战略思维方式。即是说,辩证唯物论哲学的认识论层面上 的战略思维方式的形成,只是在现代辩证思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才提供了这种可 能性。当然,战略思维方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古代和近代的战略思维都是十分宝 贵的遗产,应该对其进行辩证地“扬弃”,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去研究和把 握现代辩证的战略思维方式。就是说,一方面,作为认识对象的“战略世界”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战略思维方式要能够从总体上、从全过程去把握 对象;另一方面,每个具体战略运动和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复杂的动 态系统,研究战略思维方式要善于从全面的、具体的联系中去把握各种对立统一与矛盾 运动,进行抽象的思维加工。将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综合,按照战略自身 的运行轨迹去逻辑地把握它的思维运行规律,这是研究战略思维方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战略思维与思维层次

思维方式的类型可以从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方式的“种”“类”从属关系上去 划分,而每一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层次(注:参见陈中立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第四 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按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思维方式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学理意义上的 科学(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门类具体学科)思维方式和哲学层次的思维方式。这三 种层次的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 可以在不同层次上、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而同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在对不同 问题的思考中交叉使用。这一方面说明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和多层 次的社会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又说明一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会对人们的思维活动发生 多层次的作用,会对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和相当范围的指引、启发、选择、评价等作用 。战略思维方式在前两个思维层次的思维活动中都已广泛地显现出来。

日常生活思维层次。实际上人们在做一件较大或较为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思维 定势,都要回答“做什么?怎样做?谁来做?”的问题。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看,这就是从 事情的全局上和运动的全过程来把握事物,就是在这个层次上按战略思维方式进行的思 维活动,尽管可能是不自觉的。具体的例子在日常生活层次上可以说数不胜数,毋庸置 疑,掌握和运用战略思维方式能减少盲目性,使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清楚,措施更恰当 ,成功率更高。

学理意义上的科学思维层次。“战略”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原是军事名词,被用于军 事战争的研究与指导中。自从“战略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后,也就形成了军事学的战 略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步在政治领域使用“战略”与 “策略”概念,形成了各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于是,战略思维方式被运用于政治这门 学科中,形成了政治学的战略思维方式。一般来说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战略”概 念开始被用于经济领域,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战略思维方式被运用于经济学这门 学科中,形成了经济学的战略思维方式。此后,战略概念逐渐扩展至文化等领域。如今 ,“战略”、“战略思想”等概念已被广泛运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国家、广大地区和 诸多领域,诸如全球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文化发 展战略、军事发展战略等。可见,战略思维方式在科学思维层次上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 ,它无疑极大地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种”与“类”的从属关系上。在对军事学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以及其他学科 的各“种”战略思维方式本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其共同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找出其共同的思维运行的规则,从而上升到比“种”更高一个阶次的“类”的战略思 维方式,如职业战略思维方式等,使其具有更加广泛一些的普遍性。“类”的战略思维 方式从抽象程度讲仍属于科学层次上的思维方式,只是相对更具普遍性。

辩证唯物论哲学的认识论层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认识论层面上的战 略思维方式,不同于经验实证或纯数学逻辑式的推理,它需要从上述各层次的战略思维 方式中加以提升,并创造相应的概念和理论系统,进行哲学的抽象和提炼,经过分析综 合,从总体上把握作为认识对象的“战略思维世界”,从而使战略思维方式更具有普遍 意义,对社会实践更具指导性作用。显然,这一过程需要更深厚的社会实践作为基础, 要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修正、充实、丰富,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我们认为 ,应该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战略思维方式如同系统思维方式,还只是属于辩证思维方式 层次的具体思维方式。

标签:;  ;  ;  ;  ;  ;  ;  ;  ;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_认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