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剖宫产产妇手术室中的心理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共收治施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624例,选取其中的200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100例)和对照组(n=100例),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及手术中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术中的情绪低落状态和焦虑恐惧状态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及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心理特点;护理
剖宫产产妇术前容易出现不安、紧张、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这就容易对剖宫产术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如何缓解剖宫产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已成为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1]。为了分析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施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共收治施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624例,选取其中的200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具有剖宫产指征;②无产科并发症;③产妇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100例)和对照组(n=10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12±3.74岁;孕龄37~42周,平均39.54±2.47周;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22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87±4.34岁;孕龄36~42周,平均38.97±2.64周;其中初产妇81,经产妇1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龄及产次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护理服务,即根据剖宫产手术中的相关操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忧虑情绪护理:根据产妇的忧郁情绪状态,于产房中循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协助产妇缓解不良情绪,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紧忧郁感[2]。在开始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详细讲解手术流程,以使产妇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产妇积极的鼓励和安慰,以有效消除产妇的忧郁感。同时,产前使产妇家属陪同产妇,且尽量延长陪护时间,给予其积极的精神鼓励。同时,虽然目前人们已经不像封建社会那样重视胎儿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少数人希望可以生儿子,部分家属甚至会由于得知为女儿后表露出不满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家属的沟通,防止使产妇出现忧虑感[3];②紧张情绪护理:剖宫产术中护理时,进行操作前需向产妇详细讲解操作的目的和作用,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亲切感,使产妇可以将其作为精神寄托,且术中全程强调手术的顺利进行[4]。③术中护理:剖宫产手术会使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故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通过紧握手等方式帮助产妇放松。分娩成功后应立即使产妇看到胎儿,并及时表达对产妇的祝福[5]。
1.3效果评价标准
①显效:术中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未出现不良心理情绪,情绪状态比较平稳,满意护理效果;②有效:产妇出现轻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术中出现轻度不配合情况,较为满意护理效果;③无效:产妇具有严重的心里不良反应,且出现精神崩溃前兆,影响正常的生产流程,不满意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妇心理状态分析
剖宫产术中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及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情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话语数减少、话音降低及惧怕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部分产妇甚至会出现哭泣等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产妇术前的情绪低落状态和焦虑恐惧状态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术中的情绪低落状态和焦虑恐惧状态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会产生比较大的手术伤口,给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身心刺激,这样往往会使将行手术的产妇出现不安、紧张、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特别是在初产妇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从而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紧张感主要是由于担心剧烈疼痛感、术中大出血及胎儿意外等情况,从而使产妇出现焦虑,降低产妇的依从性。同时,产妇也容易出现忧郁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紧张造成,因其担心术中发生意外和术后恢复不佳等情况。因此,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术中的情绪低落状态和焦虑恐惧状态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情绪状态,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及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晚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5):3244-3246.
[2]陈幼娣,张波.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33-34.
[3]杨芳,陈长香,王瑜等.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对剖宫产产妇术前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7):1755-1756.
[4]李彩红,李彩芬,黄秀芹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7-128.
[5]马令,王灿辉,李纯等.定期知识培训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不良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4(9):1400-1401,1402.
[6]江婉笑.剖宫产产妇手术室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7(20):358-359.
论文作者:胡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产妇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论文; 状态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