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定位与调整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的定位与调整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于199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但不少人并未把高等职业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致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很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调整人们的认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80年代把“职业教育”定义为:培养技能人员(skilled personnel)着重于实际训练的中等教育后期进行的教育;把“技术教育”定义为: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高中后教育初期,培养中等水平以及大学水平的在高级管理岗位上的工程师和技术师,而进行的理论、科学、技术以及相关技能训练。这些规定虽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未必完全相符,但仍可作为参考。

我国将职业教育定义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类型,前者称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后者称为高等职业培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高校培养的人才,大致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大类。它们之间虽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甚至是相互渗透的,但一般说来,从学术型到技能型,理论知识的要求逐渐降低,而实践技能的要求则逐渐升高。人们通常把这四种类型概括为科学型(或学科型)和实用型(或职业型)两大系列。按学习年限的长短,每一个系列又可以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几个层次。一般说来,层次越高,要求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越深越多;层次越低,要求掌握的技能越高越精。

人才的类型(或层次)不同,其知识能力结构各异,培养教育的方法也有区别。一般说来,科学型人才多用“学科中心”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用“能力中心”模式培养为佳。

“学科中心”模式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它从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组织编排知识,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学科知识的全面传授,为将来形成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打下基础。有了基础,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就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显然,这种模式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所以,毕业生刚出校门时,往往由于动手能力较差而缺乏竞争力。

职业教育的模式是“能力中心”模式。其课程安排是在分析具体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各种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学科知识内容,不求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只强调各学科知识在同一应用目标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注重具体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上岗后,专业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理论基础不够系统、扎实,往往显得后劲不足。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同类型的人才需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直接,与社会稳定也密切相关。因此,应当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客观规律。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正面经验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注重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特别是近几十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因而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职业教育也发生了高延的趋势。据统计,当今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94个设立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例如:联邦德国曾将职业教育视为“秘密武器”,高等职业教育简称FH。他们的工程师70%以上是FH的毕业生。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占高校学生总数的40%。美国的高等职业学校称为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学制以2年为主。在校学生数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40%。英国的高等职业学校称为多科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3年。部分技术学院或专业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东亚,几个后起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也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例如:台湾的职业教育分为高级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院三个层次。除前者以外,均属高等教育范畴。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有三种,其一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5年,简称“五专”。其二招收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高职)毕业生,修业2年,简称“二专”。其三招收高中或高职毕业生,修业2年,简称“三专”。其中“五专”学生占全部高专在校生的60%以上。1974年又设立了技术学院,培养技术师,学制2—4年,2年制的招收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4年制的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历相当于本科。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技术学院与普通高校有明显区别:一是专业针对职业岗位设置;二是基本不招普通高中毕业生,而是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衔接;三是培养目标也不相同。

除了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之外,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对在职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并分别由企业、社会团体或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投资和操持。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也正在深入变革。他们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方法,改为体现实际需要、注重实际能力、培养适应能力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灵活多变的适应程度,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竞争能力。同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促使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往往不是来自教育部门内部,而是来自经济和社会就业部门。

2.反面的教训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对待职业教育问题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例如韩国,60年代以前,其政府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尚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教育兴国”的口号下,盲目地超前发展单一的高等教育。一般国民则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盲目追求高学历。结果到50年代末,韩国的学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严重过剩。社会上出现了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大军,成为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又严重短缺。盲目地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没有实现“兴国”的目标,反而引起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几乎造成“教育亡国”的恶果。严重的教训使韩国人认识到,职业教育才是一种生存教育。于是他们按照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摆脱了“高等教育——失业——动荡——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走上了“职业教育—就业—稳定—经济振兴”的良性循环轨道。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韩国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东亚四小龙之一。

3.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生产力发展中的科技含量迅速增长,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引进了大量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各行各业对第一线技艺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岗位的中等技术人员的水平不够用,普通高校毕业生又不实用。据上海“企业人才需求预测课题组”对49家企业的400多名资深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认为1991~1993年高校毕业生专业实务能力缺乏和独立开展业务能力不强的各占79%。这充分说明,传统的高等教育确实需要认真研究人才类型结构,进一步重视培养具有专业实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确实需要“大力发展各层次的职业教育”(江泽民语),“培养更多工艺型、应用型人才”(李岚清语)。现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若不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结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势必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造成不良后果。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

1.要转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

由于我国近代经济欠发达,加上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尚缺乏认识。要进一步改革、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问题,提高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层对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只有认识端正了,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把职业教育办好。

2.应按我国国情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鼓励高等专科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本来是高等教育中最低的一个层次;而职业教育则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系列,它不但有专科层次,还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如果从宏观上以理论知识的相对深浅和技术能力的相对高低组成一个二维坐标系,那么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这个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大致(只能说大致)相当的。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水平来看,当今世界的职业教育是以专科教育为主(这与科技发展程度有关,如60年代及以前职业教育即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所以国家教委积极鼓励专科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传统的专科教育是按“学科中心”模式设置专业、组织教学的;而职业教育是按“能力中心”模式设置专业、组织教学的。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培养出来的人才上手较慢,但后劲相对好些;后者培养出来的人才上手快,但往往后劲不足。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小型企业居多,尤其是乡镇企业,现阶段工程技术力量尚不雄厚,分工不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独当一面,“拳打脚踢”;即使是规模较大、分工较细的企业,也存在着技术不断更新(众所周知,现代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和岗位变更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人都要终生不断地补充、更新知识和技能,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吸取“学科中心”和“能力中心”两种教育模式的长处,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专科学校应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按社会需要设置新专业,改造原有专业;针对专业岗位需要安排课程体系,专业口径不宜过窄(除非服务对象有要求),要加强必备的理论基础,诸如与现代科技关系密切的实用数学、语文和计算机基础必须得到保证;还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诸如与现代技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外语以及专业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必须得到加强。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提出的“保证主干学科,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覆盖面,加强新技术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结构上实施综合课程模块化”的安排值得借鉴。

3.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5年制大专、4年制中专套办,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199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多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施初中后为重点的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教育分流。最近他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有利于高等教育全局的结构调整和已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培养基层和农村需要的高等实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科教兴农”第一线服务。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老少边贫地区及广大农村差距更大。每年全国约有15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至少有600万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若将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改制,重点面向农村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四套办”,培养职业型人才,无疑有利于高等教育全局结构调整,有利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生产第一线,为“科教兴农”培养高等和中等实用人才。

日本现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济及教育发展程度都比较高。其政府曾于1961年颁布《高等专门学校法》,规定设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的高等专门学校,传授专门科学知识和技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这类学校对生产需要的新兴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非常重视,为日本战后的工业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此类学校在日本至今仍有62所。

台湾被称为东亚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也较高。1993年其“五专”学生仍占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这种学校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我国曾经举办过一批五年制专科学校,如苏州高专、国民党政府办学的中央电校都属此类。如今仍有一些学校在坚持试验,如集美航海学院、无锡江南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他们多年实践雄辩地证明,这种办学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上述情况表明,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5年大专、4年中专套办的学制是可取的。它符合我国国情。如能取得突破,必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  ;  ;  ;  ;  

高职教育的定位与调整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