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_国企论文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_国企论文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强对论文,国有资产论文,国有资产流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有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据1995年正式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后的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表首次运行结果表明,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长,截止1995年底,国有资产总量为57 106.04亿元, “八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7.9%。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据权威人士的保守估计,国有资产近年来每年流失的数量都在 500亿元左右,平均每天流失超过一个亿,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已刻不容缓。

国有资产流失,既包括改变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即变全民所有制资产为非全民所有资产造成的流失,也包括国有资产的各种损失,如毁损、浪费、侵吞等,还包括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营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有国有资产的存量流失和增量流失、静态流失和动态流失、有形流失和无形流失、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造成的流失、国有资产使用价值的损失和价值贬值造成的流失等各种“隐性”、“显性”流失。而且,上述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仅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应该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各种流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有种种途径:

1.产权变动引起国有资产的贬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营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过程中,特别是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按国际惯例,企业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作为投资进行合资合作、联营或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及进行公司化之前,要作资产评估,这是我国明文规定的。然而,据1992年对上万家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情况的调查,进行评估立项的仅2 100多家,近8 000家没有作资产评估。其中5 000 多户是以帐面价值出资折股的,价值为675亿。某家企业帐面资产5 000万元,没经评估就与外方合资,后经资产评估部门检查,扣除折旧、通货膨胀等因素,该企业实际资产价值2.1亿元,另外1.6亿元资产轻易地从国家户头上流走了。若按清产核资第一批试点企业情况统计,国有资产的平均升值率为45.2%,则仅此一项就损失国有资产305亿元。 若再将这部分资产应分得的收益和增值因素考虑进去,损失更大。而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资产评估,但却有意无意地低估低评,人为压低国有资产出资的额度和比例。众多企业在合资合作中不作资产评估或故意低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的行政干预。有些地方合资心切,地方官员急于显示“政绩”,生怕评估后资产升值,吓跑了外商。

在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产任意低评或者根本不评,国家股与其它股种同股不同利的现象相当严重。据统计,仅1992年一年,国家股收益就流失达三个亿。

承包、租赁过程中,承包者、租借人行为不规范,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某地一汽车队实行承包,规定每辆车每月上缴4 500元,4年后车归个人所有。这实际上等于改变了国有资产的部分产权。却未经任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2.产权不清,国有资产在转让、处置中流失。

当初,国营企业为了解决家属的就业问题出资兴办了许多集体企业,这实际上是把国有资产无偿奉给集体企业,收益归集体企业所有。据清产核资第一批试点企业统计,国有企业资产中被各种集体长期占用的达0.5%,据此推论,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被集体占用的有150亿元。兴办这样的集体,无疑缓解了就业问题,但从谁投资谁受益的角度来看,受损的却是国家。同样,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占用国有资产,兴办三产,搞创收,也在不同度地侵吞着国有资产。尤其在机构改革中,一些单位为安置富余人员,用财政的钱办公司,却不与机关脱钩,创收的钱进了单位的小金库,而不是按全额、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这三种单位预算管理形式的要求,按规定上交或抵顶行政事业经费的不足,这无疑又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这“三乱”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据抽样调查,“三乱”支出约相当于企业利润总额的15%,按此比例推算,我国国有企业每年支付的费用在250亿元左右, 其中一部分用于公用事业,另一部分则被作为预算外资金消费掉了。

3.企业效益不佳,管理不善,使国有资产在悄悄流失。

一方面是重复建设过多、投资效益差。许多行业布点过多,单个厂家和生产能力达不到最佳经济规模,而全行业的生产能力总和又严重过剩,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据1996年统计数字,我国有25个省以机械为支柱产业,24个省以电子(通讯、微机)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整车厂已有125家。据专家测定,汽车生产企业最小有效经济规模应当上40 ——60万辆,但我国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一汽、二汽两家,100 多个厂家不足5 000辆,而还有22个省在“九五”期间准备“上汽车”; 我国冰箱的年生产量已达1 600万台,而年需求量只有800万台,至2000年年需求量也只能达到1 100万台;与此同时,电力、运输、能源、 普通民宅等产业却继续处于短缺状态,这种结构失衡的调整至今未有较大进展,每年因此而牺牲的效益达数百亿元,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生产增长缓慢,效益较差。1995年我国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比1994年增长14%,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增长7.2%, 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在内增长9.5%,而集体企业增长15.8%, 国有企业增长速度比集体企业慢了8.6个百分点,中外合资、 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增长19%,比国有企业快了11.8%个百分点。同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亏损面由1990年的30%上升至1996年的43%,且出现净亏损。国有企业的全部盈利额与亏损额之和,1994年为净盈利900多亿元,1995年基本持平,1996年上半年净亏损130多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管理手段不健全,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事业负责人的思想不端正,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财产,使国有资产大量被侵蚀。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其它利用公款个人消费和集团购买力的膨胀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关资料表明,在饭店、宾馆的大吃大喝中,70——80%都是公款请客,每年用于吃喝的近1 000亿公款中,至少有1/3是非法的。 今年湖南省对“大哥大”手机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后,表明年度省内手机通讯费用达1.7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公费支出。

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投入了数千亿元的巨额国有资产,对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也亟待加强。一方面,一些国外合资企业的中方国有资产投资单位产权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致使一些外商钻管理的空子,采用拖延投资、实物投资低价高报、利用境外采购和产品外销两道环节转移利润等手段侵犯我方权益,甚至人为制造虚亏实盈,逃避税收和向中方投资单位上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亏损面已达40%以上,部分地区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效益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一些较大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合资前企业效益很好,合资后却连年滑坡,甚至由盈利转为亏损。受效益滑坡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甚至有减值的趋势。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不仅境内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由于缺乏跨国经营活动的管理经验,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一些境内投资者对国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合作伙伴选择不当,盲目投资、贷款或作担保,造成投资失误等损失;一些境外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它客观因素导致企业被撤销、出售或破产,却把应调入国内的资金存入国外银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境外经营单位和机构管理混乱,致使少数人利用职权,采用非法手段,侵吞国有资产,某些境外企业以私人名义注册,导致大量国有资产被非法挪用、捐赠,甚至作为个人资产被继承。以上种种,都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4.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流失。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我国每年税收流失都在近千亿元。税收流失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企业的偷漏税。据称,有50——60%的全民和集体企业、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偷漏税,每年总额以百亿元计,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5.行政事业单位忽视财产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经费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相脱节,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管理出现如下问题:经费分配忽视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使用状况等因素;许多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复购置、管理混乱;事业单位经营性大型设备的添置采取无偿拨款的形式,既不提折旧也没有收资产占用费。这样,一方面,行政事业经费支出增长迅猛,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大量闲置,浪费损失严重,使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潜在流失。

6.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力,流失严重。

资源性国有资产在非法经营、粗放经营中被大量破坏,流失严重。每年仅由于土地的非法交易,国家损失百亿元以上;完整的矿脉经常被非法开采破坏,干扰和破坏了国有矿山的正常生产,缩短了国有矿产的开采年限,造成的损失极大;国有森林每年被乱砍滥伐,屡禁不止,再加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作用,损失无法估量。

7.无形资产的流失日益严重。

无形资产的流失有各种情况,如合资过程中中方的著名商标、土地使用权、特许使用权等作价过低;外商控股企业的中国名牌退出市场,丧失继续增值的能力;忽视专利权的申请和保护等等。

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此严重,既有政府对国有资产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不力等政策原因,也有产权关系不清,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内在机制原因,还有市场体系和经济法制体制不健全的外部环境原因,更有经济理论上的、管理水平上的、管理手段上的甚至思想文化上的各种原因。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也决非制订几项政策、采取几项措施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必须从各方面花大功夫:

1.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制度。

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国有资产立法、执法体系,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及其职能职责、国有控股公司的设立及操作规范、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手段以及国有产权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收益管理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以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并加强执法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权的充分发挥,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受到严厉惩处,才能从宏观上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打好基础。

2.明晰产权关系。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产权清晰”则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前提。在认真完成“资产清查”、“产权界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土地估价”、“资金核实”等工作,搞清国有资产存量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出资者和出资额,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的考核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产权收益分配和监缴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及时足额上缴,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工作。

在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领域转移,以利于更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转让的产权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工作,加强对国有产权变动收入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产权转让收入转投到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中去。

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在服从宏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途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工作的基础。近些年,一些企业把精力集中在产权、股份化、公司化等问题上,以为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企业效益问题,却忽视了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这一提高效益的关键点。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企业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谈不上效益的提高,也就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让企业面向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安排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资金运用率等并非老生常谈,而是要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的问题。同时要提倡节约,防止浪费,杜绝挥霍公款、以公肥私等问题。

对有外商投资的企业,也应该加强其中国有资产的管理。要管理好合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首先要把好一开始股权设置和双方利益的划分这道关口,这对于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加强国有股的管理,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的评价、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与经营者的利益挂起钩来,做到权责明确。并完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收缴和监缴工作。

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应大力加强。应借鉴和参考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其海外子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办法,并对境外企业派驻产权代表,代表国家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进行监督和管理,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

4.加强税收管理,防止税款流失。

税务机关要完善征管、稽查工作,加强税务审计、核算工作,对偷、漏税行为要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5.发展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它们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各种公证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机构、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对国有资产的投资、评估、财务报告的查验等加以必要的制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标签:;  ;  ;  ;  ;  ;  ;  ;  ;  ;  ;  ;  ;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