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湖海塘小学 321000
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品行尚未养成,各个学生之间由于家庭、生长环境不同,性格以及身体素质也都不相同。小学体育老师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客观成长规律和原有的特性,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身体素质、运动天赋等因素决定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发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1.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体育老师尤其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特长、身体情况等信息,其中有些可以通过与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沟通,有些则需要在体育课中观察,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并挖掘某方面的潜能。其中,对于学生性格脾气的了解尤为重要。例如,含蓄内敛的学生往往好静,体能上相较于其他同龄人而言较弱,内心敏感脆弱,甚至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在教育此类学生时应当注意委婉批评,不能过于强硬,必要时还可以私下提出意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多动,体能好,内心粗犷大度但不容易听进老师的批评,若此类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则应当严厉批评,给他们深刻的印象,避免再犯。
2.分层要求。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天赋都存在差异,老师在尊重学生人格上应做到一视同仁,在提出要求时却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体弱的学生,应适当降低要求,为其安排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放慢教学进度,不能过于严苛;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让学生的体能更上一层楼。另外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喜欢跑步的学生可以参加接力赛、短跑比赛;跳跃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组织其进行跳高和跳远活动;身体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参加综合活动……但教师应当注意在分层要求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明确告知学生:比对其他同学要求低并非意味着不信任和看不起,而是一种尊重,是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
3.民俗游戏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小学生在年龄上偏小,有着较为好动和好奇心强、毅力较弱、喜新鲜事物的特性,不宜采用过于严格和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将民俗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民俗游戏有着种类繁多、简单易学、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和广阔的场地、且运动强度可以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优势,教师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丰富课堂内容。民俗游戏对于胜负的界定不甚严格,以娱乐为主,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放松地投入体育锻炼,非常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民俗游戏多为集体活动,可增加学生彼此间相处的机会,培养学生感情,增强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4.趣味田径代替传统田径。传统体育的田径项目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趣味田径——趣味田径乃是国际田联在全世界推广的包含跑、跳、投三大类的教程,其活动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具有一定的竞技功能,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趣味田径安全性较高,不会引发安全事故。趣味田径中还有一些综合项目,可同时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相比起民俗游戏的娱乐为主,趣味田径则是技术与娱乐兼顾,可在高年级学生中推广。
二、因材施教的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行各业凡成大器者,必虔诚地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体育课向来是“无趣”的代名词,老师也未曾重视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未能让学生树立主动锻炼的思想,而因材施教是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设置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活动过程,可以完美契合学生的情况,引起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具备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很有帮助。
2.挖掘学生潜能。由于遗传因素、出生家庭、父母收入、教育方式、个人经济等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异,各人性格不同,潜能不同。因材施教是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设定教学内容,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不同方面的潜能,例如有些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强,有些则是跳跃能力强,还有些耐力强、有些爆发力强……通过老师刻意的训练,学生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适宜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一代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比很大,家中有多位家长宠爱,又因为网络游戏的盛行,其娱乐活动多为室内活动,缺乏足够的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因此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经验,容易产生寂寞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会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组织大量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沟通交流之道,提高办事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老师悉心照顾,必定会对老师心怀感恩,而老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对学生产生感情,加上课上活动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一定能够建立起温馨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提高课堂效率,并能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温床。
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目前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教育体制改革,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升,为学生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金一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老师论文; 田径论文; 民俗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