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天津市政务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天津市政务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黄明[1]2004年在《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天津市政务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天津市电子政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增强,各个不同部门内部数据库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困难为天津市政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设置了障碍。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基于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政务资源平台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各个部门内部异构数据库中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1.分析了天津市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2.分析了异构数据库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目前异构数据库研究的成果。3.介绍了政务资源平台建设中使用的关键性技术,包括目录服务技术,XML技术和组件技术。4.结合软件工程的原理,阐述了政务资源平台的解决方案。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测试等方面介绍了政务资源平台的实现方案。

赵杨[2]2010年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力量,各国都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致力于本国国家创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不同创新主体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承担着国家创新发展重任。信息化环境下,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有力保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创新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的复杂工程,创新战略的实现要求国家创新系统中各类创新主体打破组织界限,整合内外信息资源,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创新合作。在国家创新发展要求下,信息资源配置范围已由组织内部扩展到整个国家创新系统,更加强调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与协调互动,促使信息资源配置不断朝着社会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模式日渐形成。当前,国内外对信息资源协同配置问题的探索刚刚起步,开展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和实践,不仅是推动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将协同学理论与传统信息资源配置理论相结合,围绕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构建面向国家创新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理论框架,从战略、管理、操作和技术层面探索其协同机制,着重研究协同配置演化机理和模型,详细分析了协同配置的整体化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仿真分析,找出制约我国信息资源协同配置实现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文中附有图100幅,表30个。全文约19万字,共分为8章,内容如下:第1章,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资源配置及其协同化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信息化环境中,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变促使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不断朝着开放化、社会化、协调化方向发展,由此对面向国家创新的信息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协同化发展。本章从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要求入手,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变革与协同化发展趋势,从协同学视角对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内涵、特征和要素进行阐释。第2章,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环境、定位与组织。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本章在对国家政策、经济、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资源分布格局、创新合作关系、信息沟通渠道等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总体目标:以国家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之间的整体协同提高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实现各领域的全面创新和协同创新。围绕总体目标,信息资源协同配置应以协同配置能力为序参量,采用有效制度安排下的自组织配置模式,按照合理的配置路径组织实施。第3章,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分层推进。按照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目标定位和层次安排,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需要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本章依据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层次结构,提出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和技术支撑层面依次协同的思路。其中,战略层面协同旨在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与国家信息资源配置战略的协同,国家信息资源配置战略与地区、组织信息资源配置战略的协同,以及创新合作组织之间的战略协同;管理层面协同主要包括国家信息管理机构和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之间的“上下联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协调与权责分配;操作层面协同旨在协调配置主体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优化整体配置流程,通过选择合理的协同配置实施模式促进配置主体竞争合作关系的协同演化;技术支撑层面协同主要实现各类配置技术的有机融合与集成应用。第4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模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创新主体的主动适应性和创新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具有多回路、非线性、高阶次和难以量化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系统动力学特征。本章以协同学原理为基础,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演化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从系统运行角度进一步揭示各协同层面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协同配置中的因果关系,绘制信息资源协同配置动力学流图,构建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协同配置实现过程的模拟仿真提供具体方法。第5章,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整体化实现。依据国家创新系统中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实现机理,本章从体制、技术、经济、法律多个维度分析了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整体实现方法。从体制角度而言,协同配置体制建设是实现有效配置监管、落实配置制度安排、指导配置实践的重要前提,必须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建立科学的体制框架,促进政府配置机制与市场自组织机制的协调运行;从技术角度而言,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顺利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本章从协同配置和协同创新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协同配置平台设计思路,应用SOA架构和Web Service技术构建了基于CSCW环境的配置平台模型,探索了平台核心功能的技术实现;从经济角度而言,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是一项经济活动,涉及多方主体的经济利益,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博弈-协商”过程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主体间持续合作与协同发展;从法律角度而言,信息资源在不同配置主体间的流动,涉及信息资源产权的转化,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来规范协调各类创新主体的配置行为,保障知识成果创造者的基本权益。第6章,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综合评价。由于国内外对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还未建立起适用于协同配置评价的指标体系。本章在参考现有传统信息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协同配置的基本特征与运作机理,应用平衡计分卡模型分析了信息资源协同配置与国家创新系统运行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四个评价维度: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协同配置流程、整体协同效应和协同配置效益。然后依据各维度的评估内容,构建出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协同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项指标权重。第7章,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方案与对策分析。本章在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情况和信息资源配置现状、配置效果与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状与问题出发,利用前文提出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理论方法,围绕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设计符合我国创新发展需求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方案,构建了国家信息资源协同配置体系框架。根据方案设想,应用第四章中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我国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实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预测未来15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仿真分析,揭示市场机制完善程度、政府宏观管理绩效、科技中介和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以及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收益分配机制这四项关键因素对我国协同配置效应产生过程的具体影响。依据这一结论,本章最后从政策制度保障、配套设施建设、配置主体联动、服务体系建设和配置经费投入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推进对策。第8章,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炼观点,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该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佚名[3]2005年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文中认为1710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科学IELDVD053:8914 05036402003年网格计算会议录=2003 fourth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grid computing[会,英]/IEEE ComputerSociety.—210P.(E)本会议录收集了会上发表的29篇论文,内容涉及网格存储系统,分布式环境应用数据库支持,网格数据描述,动态内容意识接入控制,网格故障,传感器网络,关系网格信息服务,网络监测。

佚名[4]2005年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文中提出Y2002-63503-1314 0501305用于电信系统硬件模拟的快速样机技术=Fast proto-typing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hardware simulation of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会,英〕/Re,A.D.&Narmarelli,A.//2001 IEEE Thirty-Fif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Systems & Computers,Vol.2 of2.—1314-1317(HE)

蔡杰, 安晶, 岳兆新, 袁定波, 艾萍[5]2015年在《面向服务的城市水务管理平台及其在天津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现代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水利、供水、排水和水生态管理等不同领域信息资源及业务应用整合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城市水务管理中存在的政务、业务和企业运行管理等多类型业务协同特征的基础上,按照"集中+分布"的资源整合策略,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构造城市水务管理平台的基础框架,并据此提出天津市水务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与主要建设内容。实践表明,该平台较好地满足天津市水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的实际需求,具有开放、可演化和支持与供水企业运作等相对独立的业务领域有效协同的特点。

佚名[6]2010年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TP11 2010021966离散网络化群体系统一致性H∞控制/李向舜,方华京(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应用科学学报.―2009,27(5).―525~531.针对网络化群体的一致性问题给出了状态反馈H∞控制器存在的条件。通过状态分解将系统状态进行适当的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线性矩阵不等

于冬[7]2004年在《面向数字城市的复杂性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城市的建设主要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数字的认识和需求,也是为了城市更好的适应进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数字城市除了技术细节的问题,影响其运作更主要的方面是作为系统的复杂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不确定性和非线性上,这是一般的处理技术难以预见和解决的问题。探讨研究数字城市实施中的复杂性问题,对提高数字城市实施的成功率,维持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研究。1.结合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对城市信息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和辨识,指出该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并用熵的概念对该系统的演变进行了辨识。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超熵产生判据提出了城市信息系统发展的超熵产生定量模型,指出了系统发展的稳定状态点。应用不确定性观念的定义,在城市信息系统中概率统计规律中引入了最大信息熵的概念,以便确定所考察系统的真实概率分布。2.提出了基于信息熵和知识表达体系的属性依赖关系。应用客观属性值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属性列表之间的依赖度,给出了条件属性重要度的计算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决策和系统的实施。3.研究了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基于分布式结构调整了数字城市系统的组织模型,解决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通达、便捷。并基于Agent技术中的合同网模型建立了主体(Agent)间的通信机制,在有效地调用资源的同时使需求和任务发布更好的传递。4.从Rough集的基本概念出发,基于Rough集理论解决城市信息系统中信息不确定,数据量大的困难,给出决策表的知识表达系统,提出计算最小决策规则的算法。通过运用Rough集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空间数据决策表的实例进行属性及属性值进行约简,挖掘其中隐含的知识,从而得出最小决策规则。解决了城市中空间数据表达方式中的模糊性问题。5.改进了信息化指标的评价方法。通过引入Rough集中属性数据的隶属关系,给出了评价体系中有关权重的确定方法,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在处理权重时的主观缺陷,并通过华北地区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天津市政务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D]. 黄明. 天津大学. 2004

[2]. 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D]. 赵杨. 武汉大学. 2010

[3].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J]. 佚名. 电子科技文摘. 2005

[4].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J]. 佚名. 电子科技文摘. 2005

[5]. 面向服务的城市水务管理平台及其在天津的应用[J]. 蔡杰, 安晶, 岳兆新, 袁定波, 艾萍. 水利信息化. 2015

[6].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10

[7]. 面向数字城市的复杂性研究[D]. 于冬.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  ;  ;  ;  ;  ;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天津市政务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