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机盎然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论文_樊虎年

打造生机盎然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论文_樊虎年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业中学 737200

摘 要:“课堂是进行创新、传播并运用知识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数学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生成性契机”中培植创新之芽、在“不和谐杂音”中孕育创新之芽、在“随机性题型”中滋养创新之芽。教师应该让创新理念高效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为每个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创新人才而助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生成性契机 不和谐杂音 

曾有专家说:“课堂是进行创新、传播并运用知识的主阵地。”的确,所有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到教与学这个主阵地上来,真正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高效理想创新课堂。基于此,我们必须重建一种更加成熟、更加周全、更加有效的教学观、课堂观和质量观,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为契机,将创新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与课堂教学发生碰撞、重叠、糅合和创新,让创新理念高效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以此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制定多样发展策略,为每个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创新人才而助力。

一、在“生成性契机”中培植创新之芽

不得不说,在公开课中,教师总是把关爱的目光频频洒向那些回答问题特别利索的孩子,而那些结巴或者说话总是不完整的学生总是被老师有意避开,以免课堂出现“纠结”“不顺畅”和“磕磕碰碰”。然而,谁能说那些未说完的话中就没有“珍宝”?或许,正是孩子们的半句话中蕴藏着有价值的契机和教学可以突进的地方。对此,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孩子们对话中的任何蛛丝马迹,追踪孩子们对话中蕴藏的生成性或契机,以此创设意蕴十足的创新教育和创新课堂。

二、在“不和谐杂音”中孕育创新之芽

小数课堂中,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能按照预定的轨道向前挺进,答案基本向着标准的方向靠拢,思路朝着老师预想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个别情况,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一些意外之音、一些“旁逸斜出”。此时此刻,教师是直接屏蔽孩子们的“不和谐音”,还是视这种难得的机会为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加以开发或利用呢?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

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问:“你如何画出一个圆来?”学生争先恐后:用圆规,用圆规。于是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醒目的颜色画出一个动态的、巨大的、鲜艳的圆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教学“顺风顺水靠岸”,但偏偏一个学生在角落中发出了“不和谐音”:“我能用瓶盖画出一个圆来”……

没错呀,绕着一个瓶盖就是能画出一个圆来,借助其它东西,如硬币、游戏牌中的王牌、杯子等都能画出圆来。的确,不依靠教师,不借助任何工具(如圆规),不凭借任何现代化技术“画出圆”才是创意,才具有创新精神,才是培育孩子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

实践证明,教学中的不和谐音、意外之音、旁逸斜出等等并非毫无用处,恰恰说不定蕴藏着“珍宝”、蕴藏着“创意”,或能培育创新之芽。抓住这种契机并加以开发,应该成为创新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视点。

三、在“随机性题型”中滋养创新之芽

“创新教育”一词之所以在国外众多专家研究的“热词”中“高居榜首”,是因为创新教育是经验学习,而不是知识学习;是创新创造,而不是复制模仿;是解决0到1的问题,而不是解决1到100的问题。唯一的、固定的答案将会蒙蔽甚至扼杀学生的灵性,会把学生拖到死气沉沉的边缘之地。所谓“创新”中“创”是“创造、首创、开创”的意思,正是打破固定答案。基于此,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给学生精心准备好一切试题的习惯,转而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题,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创新教育新天地。

比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基本训练题型是:“28路公交车”每隔10分钟开出一班,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这一条件创造几个问答题,分别使用不同的时间单位。一番绞尽脑汁之后,学生的问题出笼了:1.我想搭9∶10分的一班公交车,但由于一件小事耽误了几分钟,9∶13才到车站,那么还要等待多少秒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2.“28路公交车”于10∶12开走了,小明到达时已经是10∶15,请问还要等待多少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瞧,一模一样的题型,但单位不一样,一个是“秒”,一个是“分”。可以发现,正是放权让孩子们自己“出题”的过程中,学生才一次次分清了“时分秒”的细微差别。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出题(自己造物)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精神,需要绞尽脑汁,否则不容易“骗过别人”,否则不容易使用不同的时间单位。

“差异”和“个性”正是儿童的天性和现实。这样的从“0”到“1”的创新思维,这样的“无中生有”,需要孩子们的灵感闪念,需要创意的汩汩而出。而这不正是创新教育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数学老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多多出题解题,多多从“0”到“1”,多多“无中生有”,少一些整齐划一,倡导“自己走”的模式,以此引领孩子们在创新的天地中渐行渐深。

参考文献

[1]闫成凤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6):15。

[2]林凡瑞 不妨让孩子翘翘“小尾巴”[J].中小学德育,2016,(3):72。

论文作者:樊虎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打造生机盎然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论文_樊虎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