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就业优先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张左己在就业优先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
就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过去主要是从社会、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层面,是从民生民计的角度讲的。对经济发展只是从保障的作用和意义而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自然而然,经济增长是我们很长一个时期首选的目标。
在发展历程上,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3个时代,其中发展到现在第3代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前端一体化及后端小型化,具备系统集成程度高、系统稳定性高并能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功能,主要是融入新发展的网络传输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数字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
现在情况不同了,经济增长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地、自然地、成比例地带来相应的就业规模和增长。未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创业和创新,依赖于科技和人力资源的贡献,所以,就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前提。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所以,就业优先作为宏观调控政策,既是当前形势需要的人为选择,也是就业内在属性决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同时,又提出就业是“财富之源”,就是这个道理。“双创”时代,是就业大显身手的嘉年华,就业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
从积极就业政策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到就业优先政策的演化,中国走了十几年,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化解了许多风险和危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就业仍面临着总量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压力,迎来了就业工作一个新的拐点,就业政策需要升级或重构,以实现就业优先的决策。
从劳动力供给方来说,新一代劳动者成长在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生活水平远高于父辈,接触的信息也远多于父辈。除了温饱与物质满足,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基本信条是崇尚自由,个性的发展也更加鲜明。
从上世纪末“两个确保”解决“下岗潮”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局。好消息是,青年劳动者不再留恋国营单位、固定工作,不再鄙视服务行业和灵活就业,开始选择动态的阶段性就业,越来越多的初次就业者涌入服务业,比如快递业、送外卖、共享交通等从业人数迅猛增长,既解决了进城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问题,又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服务业中的快递业、送外卖、共享交通这三项共创造了将近2500万个就业机会)。坏消息是,合格劳动力供给减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招不到工人。“宁可送外卖,也不去工厂”,一时成为青年人的择业理念。有统计表明,2017届本科毕业生进入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9.2%,较之2013届下降6.6个百分点,每年以1.6个百分点递减。
而“结构性矛盾凸显”,就目前来讲,正在损害着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着力解决。应该有个中国的说法。
2.1 9 0 例房颤患者11.06±3.42 pmol/L,29例正常对照组6.05±0.48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建议是,就业优先不仅是就业的规模和数量,更是提升就业的水平和质量。在倡导“工匠精神”,表彰“大国工匠”的同时,加快推动工人技术资格等级以及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产业工人整体工资水平。
“招工难、用人荒”的现实,反映出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劳动力价格倒挂,产业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价值被低估。有专家认为,人均GDP近一万美元大关后,相当一部分产业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应该步入中产阶层的行列。我认为这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应该选择的下一个目标。
就业工作的三大问题中,其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不减”,是人口众多的国情所致。这是爹娘给的,无从改变,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可逆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本世纪初世界金融危机的应对中,我们都成功的解决了下岗失业问题,对此自有中国方案。至于“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有很大的不可测、不确定性,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就像中美贸易摩擦,需要纵横捭阖,沉着应对,对此自有中国智慧。所以这两点,暂且不去说它。
就业优先,职业培训是先行官。它也是纾解结构矛盾的良方。本世纪初,我曾提出,“职业培训是劳动就业工作新的增长点”,当时一些同志不理解,现在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
“招工难”甚至带来劳资双方态势的强弱转化。谈判中,过去工人是弱势方,看老板脸色,现在老板得看工人脸色,一不如意,过去是老板炒工人,现在是工人炒老板。
(3)老年人课程设计。老年人群由于生理因素导致身体的机能逐步衰退,较为明显的是视觉下降、听力变弱、记忆衰退和肢体灵活功能下降等[19]。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课程设计之内。在课程设计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内容难度较低;②学习材料有文字时,将字体放大;③授课者的语言简单能够清楚的表达课程内容、语音较高、语速平缓。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就现实而言,除薪酬之外,有无职业升迁空间,有无兴趣自由,有无带薪休假等成为年轻人择业的更现实的考量,而这些恰恰是工厂的软肋。能够开出高薪,提供优厚福利,不加班加点的工厂少而又少,很难让员工有长远的职业预期。
他喜欢叫我小妖精。他常常对我说,小妖精,我一点也摸不透你。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双手一般都在我身上游离摸索,我往往顺势一笑,别,你已经摸透我了。
道理很简单,技能低怎么会有高薪酬呢?而要提高技能就得先培训。以康养、家政、月嫂服务为例,市场空间很大,方兴未艾,蓄势待发,但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差强人意,诟病甚多,关键是职前培训跟不上,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对月嫂需求量不下400万人,而现在实际从业人员不足100万人。市场火爆导致月嫂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月嫂工作涉及母婴护理、保健、急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比一般保姆要求高,同时更需要职业操守和执业规范。美、英、日等国家的很多大学设有家政专业,菲佣更为全球公认。在这一点上我国还是空白。这是仅从一个侧面说明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具体建议是,就业要优先,必须先培训。培训要加强,就必须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在职工培训中使用1000亿失业保险基金的结转投入是个很好的开端,但还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并且要有持续性。像当年争取教育资金要占国民支出4%那样去争取财政对职业培训的投入。特别是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等重点领域,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同时争取扩大企业和社会资本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和份额。
就业优先,实施之要是“全面发力”。既然是国家层面上的决策,也可以称为国策,就是全国全党的头等大事,而不只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情,光人社部门发力不够,要全国全党全员发力。若仅限于在我们系统之内圈子里讨论,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方面,仍然是自说自话,体内循环,影响有限,作用有限,很难开创全面发力的局面。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我们要把这项要求落到实处,具体建议是,在政治动员的范围和力度上,在工作部署的规格和层级上,在配套政策的后续制定上,在宣传的热度、广度和深度上发力。从研讨方面来说,要由主管部门甚至是更高行政机关来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讨论。亦应争取人大、政协就此展开调研讨论,咨政建言。就业优先,作为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紧接着就应发布工作上的部门分工、落实责任的相关文件。所以,要实现就业优先,开创“全面发力”的局面,就业人任重而道远。
就业优先政策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