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重点探寻论文_唐美丽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 要】目的:重点探寻剖宫产术腹壁不同种类切口(横切口和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2018年(1~6)月间我院共收取97例产妇均在我院实施二次剖宫产术分娩,对照组产妇(48例)二次剖宫产术腹壁采用横切口,而观察组产妇(49例)二次剖宫产术腹壁采用纵切口,重点探寻以上两组产妇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用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胎儿窒息情况和术后盆腔粘连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实施腹壁纵切口,不仅能缩短手术用时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减少产妇痛苦和提升术后效果的意义重大,故临床上值得借鉴。

【关键词】首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纵切口;二次剖宫产术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众多妇女选择二次生育,是二次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再次选择受孕,会面临以下风险如:子宫破裂、胎盘粘连以及胎盘前置等。剖宫产术的运用可以解除以上风险,对保障围生儿健康、孕产妇的生命意义重大。临床上为了降低二次剖宫产发生的危险,多数主治医生在二次剖宫产术中会对原腹壁切口位置再做一个切口[1]。相关文献中指出[2],不同腹壁切口的选择会对二次剖宫产的效果产生影响,为此笔者将其影响做重点探寻,主要宗旨是为临床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以供参考,相关材料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产妇(48例)二次剖宫产术腹壁采用横切口。年龄:25岁~40岁之间,平均(28.0±4.1)岁;孕周:36~40周之间,平均(38.2±1.3)周;孕次:1~3次,平均(2.1±0.2)次;距离首次剖宫产术时间:3~6年,平均(4.4±0.3)年。

观察组产妇(49例)二次剖宫产术腹壁采用纵切口。年龄:25岁~41岁之间,平均(28.1±4.0)岁;孕周:36~40周之间,平均(38.1±1.3)周;孕次:1~3次,平均(2.2±0.1)次;距离首次剖宫产术时间:3~6年,平均(4.3±0.2)年。

以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数据互比(P>0.05),但可以研究。

1.2符合标准

(1)两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间隔>20个月;(2)未实施试产;(3)符合二次剖宫产术指征;(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字确认。

1.3二次剖宫产术

1.3.1对照组(横切口)

①切口的位置和长度根据胎儿的位置和大小决定;②在切口位置将皮下脂肪切口3cm,直至筋膜位置;③撕开皮下组织;④腹直肌前鞘切开后,充分暴露其腹膜;⑤撕开腹膜;⑥腹膜切口长度适当的延长;⑦子宫膀胱层和反折腹膜切开;⑧刺破羊膜;⑨将羊水全部吸出;⑩将手缓缓伸入宫腔,将胎儿头部上提和转动,另一只手在产妇宫底部向下推,直至胎儿顺利娩出。

1.3.2观察组(纵切口)

①沿着首次剖宫产切口纵向将产妇的皮下组织切开;②腹直肌前鞘剪开,分离腹直肌;③将腹膜采用血管钳提起并纵向剪开;④再将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向两侧切口,直至子宫肌层;⑤刺破羊膜,尽量将羊水吸出;⑥应用拇指将子宫切口钝性延长;⑦一只手伸入宫腔后,将胎儿头部提起;⑧另一手按压子宫宫底并向下推,直至胎儿娩出。

1.3.3胎儿娩出后操作

①当胎儿娩出后,及时清理胎儿的呼吸道;②应用催产素,剂量:20U注射在产妇宫壁;③胎盘去除后,对其宫腔壁进行擦拭(无菌纱布);④缝合浆膜层、子宫肌层采用可吸收线;⑤对其两侧的附件进行检查;⑥观察切口出血状态,并对其盆腔的积血进行清除;⑦手术器械清点完毕后,关腹。

1.4观察指标

①盆腔粘连情况;②新生儿窒息情况;③手术用时情况;④术中出血情况;⑤胎儿娩出用时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t互比检验;数量数据以(%)表示,x2互比检验,如互比值<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互比手术效果

2.1盆腔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

观察组产妇发生盆腔粘连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窒息情况亦低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互比两组产妇盆腔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n)

3讨论

剖宫产术具有创伤性,二次剖宫产增加手术的风险。瘢痕子宫产妇和首次剖宫产产妇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更加容易发生产后大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瘢痕子宫产妇的子宫宫壁薄弱、弹性低,尤其切口最容易发生切口撕裂,引发大出血,威胁其产妇生命。另外,二次剖宫产会对其子宫内膜以及肌层造成损伤,变薄的胎盘面积不断的扩大,而产妇子宫下段的瘢痕子宫会影响其胎盘的移动,进一步影响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3]。

临床上剖宫产多数采用横切口,因为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适用于高危妊娠产妇。另外,横切口操作中,因为暴露的面积较大,即增加腹直肌前鞘和肌纤维的损伤,加之炎症和出血等相关因素,提升再次手术的风险。在对该类产妇实施二次剖宫产中,首先要分离粘连的部位后再实施手术,故增加手术操作用时。而腹壁横切口中因为需要将腹直肌前鞘钝性撕开,增加创伤面积,伤口愈合后整齐度较差,故损伤位置纤维组织正常生长受限,即增加发生切口疝和盆腔粘连的发生几率。此外子宫下段暴露情况较差,增加胎儿娩出的难度和术中出血量的同时,提升产妇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性更大[4]。

首次产妇采用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产切口可以按照原来切口实施手术,以此来缩短手术切口长度、简化手术整个流程,更为重要的在减少对产妇的损伤的同时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比如:切口开裂、盆腹腔粘连以及切口疝等。值得一提的是,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产术中,操作视野清晰、开阔的同时,亦能减低手术风险的发生几率和产妇的痛苦。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用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胎儿窒息情况和术后盆腔粘连亦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参考文献:结果相一致[5]。

由此可见,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实施腹壁纵切口,不仅能缩短手术用时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减少产妇痛苦和提升术后效果的意义重大,故临床上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4):705-706.

[2]张微.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61-1362.

[3]蔡毓青.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82-84.

[4]林杏婉.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影响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139-140.

[5]王秋明,秦桂萍.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77-78.

论文作者:唐美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重点探寻论文_唐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