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建水县禹乐冲水库最高坝高19.0m,坝体由粉砂岩浆砌石构成,由于筑坝时建筑材料不达标,在地震等的诱发下,离坝顶8m和14m处出现裂缝,坝体开始出现渗漏;在动水压力的影响下渗漏量开始变大,坝体的安全性存在隐患,水库的正常蓄水受到影响,对下游的安全产生威胁。
关键词:禹乐冲水库;坝体;渗漏
1 概述
禹勒冲水库兴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筑坝石料为长石石英砂岩,石料并没有经过细选,有风化的石料掺杂其中,且坝身单薄,上游坝坡1:0.1,下游坝坡1:0.3,加之支砌时砂浆不饱满,支砌质量差等原因,坝身上漏水点遍布全身,总渗漏面积较大约为588m2,总渗漏量9~10L/s,高水位时呈喷射状,其中有两个较大的漏水点,分布情况见图3,q1=5L/s,q2=1L/s。禹勒冲水库在施工时坝身未安装任何观测设施,大坝渗水严重。
2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 水文
2.1.1气象
水库库区海拨高度一般在1600~2000m之间,最高海拨在2000m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最大降雨量1400㎜,6~10月为雨季,气候垂直分带明显。
2.1.2水文
建水县曲江镇高梁地水库属南盘江水系的支流及源头,该水系在区域上自北东向南西流经建水县,河面狭窄,水势较缓。水库水源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的控制和影响,总体上水源排泄与山形地表水文网相一致;水库接受补给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层孔隙水、泥灰岩裂隙水及大气降水。
2.2 地形地貌
水库位于曲江禹勒冲村南西0.2km的冲沟上,其周围山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南北向,呈长条状展布,由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构成,山顶呈浑圆形或长条形,高程一般在 1424~1753m。水库附近地形高程在1410~1460m;地表水从水库北东方向排向曲江河,为曲江河上游的二级支流。
经实地调查,水库区内无滑坡、坍塌及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库位地形条件较好。
2.3岩土类型
大坝坝体根据勘探试验成果分析,按其土体岩性、密实度及物理力学指标的差异,将坝体及坝基岩土体分为A、B、C三个单元,现分别简述如下:
(1)A单元: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ac)紫红色、灰紫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角砾、粉砂状;根据岩石的风化强度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全~强风化地层埋深在风化带5m左右。微风化层石英砂岩厚度较大,节理裂隙较发育,在勘察区岩石定名为石英砂岩,上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层厚5m;下层为微风化层,该层未揭穿,揭露层厚15~24.1m,岩石较完整,性脆、坚硬,分布于整个大坝区。
(2)B单元: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覆盖于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ac)中至细粗粒粉砂岩之上,呈灰黄、紫红、黄色,长石石英砂岩上伏土层,属山间冲洪积层,呈粉土质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质粘土,欠饱和状,由于大坝建设时取土,故局部地段缺失,大坝区厚度为0.00~1.50m,主要分布于大坝坝肩及水库库岸边。
(3)C单元第四系筑填土层(Qml)浅褐、褐灰、黄褐色等杂色含砂质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及粉土质砂等组成;是浆砌石重力坝,暗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母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19m;由前人筑坝时堆积而成,构成大坝的主要构筑物。
2.4 地质构造
经实地调查,并查阅前人地质资料,其坝址附近无大的断裂构造,为单斜地质构造,地层产状较稳定,地层产状为:93°∠12°。
2.5不良地质现象
水库处于曲江大河支流菜园河上游地区,沟谷呈“V”字型,库岸坡度为20°~25°,呈一个对称的沟谷地貌。两岸山体较为厚实,坝址高程在1420~1460m,属低中山地貌类型,左库岸植被覆盖率低,右库岸植被发育,主要生长有松树,其次是灌木及杂草。坝基附近无滑坡、坍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库区地形条件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渗漏分析
3.1大坝渗漏的发生和发展状况
禹勒冲水库1960年9月开工,筑坝用的石料为500m以外的长石石英砂岩,水库所处位置交通不便,石料全部由人工挑、抬,历时两年零一个月,终于1962年10月竣工并投入运行。
1970年曲江大地震引起右坝肩倒塌,从坝顶到坝脚长12m一段全部倒塌,组织群众重新支砌,现在使用的低涵为当时所建。
禹勒冲水库开始运行便发现有漏水现象,1972年,将前坝坡清缝后进行粉面,效果不佳,一直渗漏。坝身上一处大的漏水点,先后两次采用砼从内坝坡堵塞,效果不佳。
禹勒冲水库大坝坝顶凹凸不平,宽窄不一。坝身单薄,凹凸不平,筑坝石料为长石石英砂岩,密实度及强度差,大坝砌筑质量差,导致大坝投入运行便开始漏水,漏水点遍布全坝身,高水位时呈喷射状。其中有两个较大的漏水点,分布情况见图3,q1=5L/s,q2=1L/s。
3.2渗漏特征
坝体渗漏点呈层状分布,自坝顶而下分别为:约8m处为A层,约14m处为B层;总渗漏面积为588m2,总渗漏量7L/s,高水位时呈喷射状,其中有两个较大的漏水点,分布情况见图,q1=5L/s,q2=1L/s。禹勒冲水库施工时坝身没有安装任何观测设施。
3.3渗漏原因分析
3.3.1 渗漏试验成果分析
在对水库钻探勘察过程中,对坝体及坝基进行压(注)水试验及地下水位观测,根据其勘察试验成果分析。大坝坝体渗漏通道呈层状分布,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交互成层,根据其坝体裂隙的渗漏特性可以大致确定该坝体为层状渗漏型;其渗漏带明显,呈两个层状分布。
3.3.2 水样分析
勘察期间取zk1、zk2二组水样送室内作水质简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数据分析表明:现状下,综合判别地表水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坝体渗漏影响较小。
3.3.3 大坝坝体土体分析
筑坝材料为粉砂岩经人工打磨成块状,中间用石灰、砂和水泥来镶砌成浆砌石,具有一定抗剪强度,但在水的作用下,其间部分筑坝材料崩解软化,总体抗剪强度降低,特别是坝体内坡体长期被水直接侵泡,其抗剪强度降低更大,导致坝体内部出现裂隙,形成渗流通道。根据勘探原位试验成果和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坝体土体:(1)V第四系填筑土层(Qml),厚0~14.50m,浆砌石重力坝,为暗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母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具有一定抗剪强度(C=45kPa、Φ=10º)。渗透系数为3.22×10-2~4.74×10-2cm/s,其渗透性属强等透水层。其坝体的透水性由于长期受库水渗透动水压力的影响,部分区段已不能满足防渗要求,因此,坝体力学指标降低已严重的威胁了坝体的稳定。
3.3.4 大坝坝基土体分析
坝基由第四系冲积物含风化砂岩砾石层和震旦系下统粉砂岩层组成。坝基置于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ac)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地层之上,岩土有一定的抗剪、抗压强度,能满足水工设计要求,所以,坝基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多年来的运行情况得到证实。从老坝体的现状看,原坝基清至现后坝脚下1.5m左右,估计已清至完整基岩,未出现不稳定问题。但由于坝体与坝基岩体接触带出现渗漏,随时间的推移,它会潜蚀坝体与坝基岩体接触带的岩层,对坝基的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4结论
(1)禹乐冲水库坝体后坝坡出现渗漏,渗漏面积为588m2,渗漏点大致呈层状分布,大致分为两层,分别距坝顶8m和14m,渗漏流量约为9~10L/s,坝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两坝肩与基岩接触带出现间隔渗漏,随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潜蚀坝肩与基岩接触带的土层,对坝肩的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2)禹乐冲水库坝体和坝肩的渗漏现象主要是由筑坝材料不达标,填筑时间较长,施工碾压质量差,土层结构松散,压实度极不均匀,弱等透水性,成分混杂所引起的。
(3)建议对水库整个坝体采取防渗帷幕灌浆处理;处理至下震旦系微风化粉砂岩(Zac),建议灌浆处理深度延深至帷幕灌浆底界设置于透水率小于或等于1Lu的部位,两坝肩长度是正常蓄水位与相对隔水层交点处。坝肩基岩风化层严重,对坝体的筑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全~强风化基岩(土)建议用灌浆帷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2350489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06-01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B10006027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07-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B1003289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07-01
论文作者:彭金花,王晓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砂岩论文; 水库论文; 坝基论文; 长石论文; 大坝论文; 曲江论文; 震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