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教育改革策略探讨_函授学历论文

函授教育改革策略探讨_函授学历论文

函授学历教育改革策略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历教育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3)01-0105-03

学校课程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纵观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函授大学学历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分析,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函授学历教育亟待探究的发展性问题。

一、增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地,也是学校办学水平与特色的标志。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关系到办学的规格与特色、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师范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组合,它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是学科专业,一是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转型”即传统师范大学向现代综合型大学转变的过程、[1]在成人高等教育竞争从“无序”趋于“有序”的变革时期,对于函授学历教育的课程调整与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对于学科专业课的改革:要强化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要求,提升专业学术性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阶段应重视阶段性论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特殊培养功能,实行导师制和论文答辩制;在注重学科综合的同时,应确立课程意识,即教什么的意识。根据成人的结构性知识缺陷研究教什么知识最重要?什么最有价值?整合教材内容,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与优化。从横向看,实行文理交叉、理论与应用结合、知识与技能交融;从纵向看,注重学科思想、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与了解;加强基础专业理论、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从专业对口型向素质适应型转变。(2)对于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强化学生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技能的训练;为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开设与其相适应的系列选修课和讲座,既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掌握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知识;又突出教育实践对培养新型教师的作用,增设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实践综合活动课程,以培养和训练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逐步建立“学科+师范”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新体系。凸显其综合功能,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复合型教师奠定课程结构基础。

二、深化弹性学制的改革,实行学会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

素质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2]在重视函授教育中对学生基础性学力培养的同时,承认人的个性差异,通过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这是体现成人特征,突出个性的多样化和自主性,以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素质的核心。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函授学历教育现行的学年班级制为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发挥了作用,但同时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则是对学生个性的忽视,违背了成人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在弹性学制基础上实行学分制,可保持集体授课优势的同时,为学生自主选择学科专业、选择课程、学习进程、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以之相应地要建立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1)辅修专业跨学科选修制,鼓励学生提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复合性;(2)弹性学籍动态管理制度,允许成人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延长、缩短修业年限,或休学一段时间集中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或在达到本科要求时提前申请论文答辩、提前毕业;(3)选择专业的制度,允许部分特长生、优秀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学习期间转专业,发挥其自身的兴趣与特长,鼓励个性显扬;(4)推行双学历制度,在本科阶段对部分优秀学生和特长生允许免试同时选修第二学历,以鼓励和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5)实行学年导师制,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制度,让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教育科这研究,以提高其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创新能力;(6)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加特长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改进课程考试考核办法,增加适合成人特点的、侧重于能力和素质方向的测试,力求测试方式的多样性,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考分离”人才评价体系,体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思想;(7)探索组建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班,实行联合培养、成绩互通、异地教学、多学科交叉的办学机制与特色,为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作准备。

三、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长期以来,函授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这样的教学行为下,使学生得到的是适应应考的知识,而失去的则是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行为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3]科学知识,作为培养人的载体,其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科学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发展变化的广延性。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他首先要树立教什么的意识,然后再去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即确立以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并重的教学理念,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1.倡导“问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提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人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成人教育要避免“死记硬背”的“填充式”教学,应倡导“问题+研讨”的教学方法,要倡导师生互动双向或多向交流,变课堂的单一信息源为多元化信息源,以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振,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思路的地方感悟出思路,在没有方法的地方寻找到方法,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问题—研讨”式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以启发为手段,以研讨为形式,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一种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它往往以创设问题情景为起点,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其对问题的提出、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辩和对新问题的派生;注重新旧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想;注重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分析;注重对问题提出的背景的认识与多角度思考;以期获得多种思维的撞击与感悟,达到思维的互补性感悟和升华,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倡“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阅历和经验积淀为参照对象,为其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至少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教学具有开放性,无唯一的答案;二是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三是多用于归纳思维并鼓励协作性学习。这种方法凸显了成人教育的个性优势及知识与经历的积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智力基础。现代教育观不仅关心知识的构建,而且更关注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分析人类思维过程的规律后认为,教学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是一致的。为此,他提出教学的五个步骤:[5](1)设计问题情境;(2)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由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3)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变革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树立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的目的在于积极探索适合成人特点和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于启智;倡导新的教学模式不等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相反,其目的在于激励传统方式中贯予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传统之中有创新,在平凡之中见新意,这才是教学之艺术,教改之目的。

当前,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成绩与问题同在的函授学历教育,这是我们应努力的。本文仅就其发展性策略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意在使更多的人们关心、研究和实践,以推动函授学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标签:;  ;  ;  ;  

函授教育改革策略探讨_函授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