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概况: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4年上半年,专题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文章88篇(查国内权威性报刊)。大致分三阶段:①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前)。专题研究的文章很少,但伴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讨,涉及这个专题不少,限于党中央没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系统概括,理论界对这个专题认识也只是初步的,形成共识的东西范围很窄。②逐步展开阶段(十三大到邓小平南巡谈话前)。这期间专题研究此问题的文章不断被推出,原因在于十三大第一次总结和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十二条),有了研究的契机。③系统深入阶段(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到1994年上半年)。出现了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所悉统计资料看,每季度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数量仍在上升。出现这样的研究动态,至少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二是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精辟的概括;三是整个改革的实践需要这方面理论的指导;四是党中央重视理论研究,提议并批准在全国成立五大研究系统,由中央党校等五大单位牵头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机构。
研究的主要成果:经过十多年的研讨,理论界基本形成共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正式形成,而且以成熟的形态公布于众,但又觉得不是完美无缺,有许多提法有待实践的检验。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起点究竟怎么划,理论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意见的分歧点集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此会作为起点所形成的共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表明我们党真正是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人们突破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禁锢,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探索,逐步创立和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起点划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五十年代也形成了共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党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八大”文献,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人提出的许多思想,记载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
不同观点争论:徐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经历三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后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前为初步探索阶段,党和毛泽东虽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并做出了有益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十一届六中全会为初步形成阶段,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十二大到十四大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发展完善阶段,十二大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并公开举起了这面旗帜。
陈兆德也持三阶段说,但起点与上不同。认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理论的产生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理论的形成阶段;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理论的发展阶段。
田克勤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最初理论概括,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召开以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概念提出及其内容的进一步扩展阶段;从十三大到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和从不同角度进行初步概括的阶段;从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到十四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和对它进行比较深入、系统概括的阶段。
李泽仁也持四阶段说,他的前两个阶段的起止与上述四阶段说相同,第三阶段是从十三大到十三届七中全会前;第四阶段是从十三届七中全会开始到他写此文为止(当时十四大未召开)。
杨育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理论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八个阶段:第一时期,从建国后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失误、曲折前进的时期。这一时期,具体说,从1949年至1957年,基本上是成功的。主要表现是我党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举措是成功的,此间进行了“一化三改”是成功的。1957年又是我国发展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从1957年到1966年是十年经济建设。这一段有成功,也有失误。其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缺乏科学性的、盲动的,但我们党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的动机是好的,党在1961年以后的经济调整工作是成功的,是有宝贵经验可鉴于后人的。从1966年到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从总体上说是错误的。1976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两年徘徊。总之,第一时期我们党就开始了探索,特别是1956年以后,毛泽东就力图摆脱苏联的模式,走一条自己的路。当然,客观地、历史地说,我们党这一时期的探索,在实践上,还有很大盲目性,还有曲折甚至严重失误;在理论上,还不自觉,还不成熟,还不系统。第二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这十四年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觉探索,取得最大成功的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党总结经验教训,自觉地探索、构思阶段,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个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主要思路已初步形成;从十二大邓小平发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理论要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从十三大以后到十三届七中全会是进一步深化这一理论的阶段,提出了十二条理论原则;从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到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条内容,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理论更成熟、更完善了。
王忠华、孟昭华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的根本条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并不具备;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没有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