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古诗文教学论文_王伟

浅谈中学古诗文教学论文_王伟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青初级中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6-89-0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古诗文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如能在中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受益终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精粹而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敏感力,极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古诗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措施。

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这远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为本来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但与此相反的是,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刻意挖掘所谓的古诗词的文学营养和民族情结,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一以灌之。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花样翻新,为了诗的激情共鸣,极尽夸张表演之能事,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牵强附会。讲课时面面俱到,什么读出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什么写作特色,名句赏析,什么修辞手法,什么蕴含哲理,什么拓展延伸,迁移训练,什么比较阅读,什么当堂背诵,什么中考链接,内容无所不包,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进行评析,多如牛毛,学生苦不堪言,疲于应付。虽然我国早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很多地方"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局面却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多年来的古诗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理性的热爱情感,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拍案叫绝,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或配合老师的表演,这就导致老师"一言堂",学生收获甚少。所以尽管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此笔者呼吁,古诗文教学必须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不好大喜功,探出一条适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的路子来。

一、把握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石壕吏》是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根据目睹的现实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的憎恶。

二、朗读诗词。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多指导学生出声地朗读。学生在朗读或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在同桌、小组之间充分议论交流。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拓宽视野,纠正粗浅和偏颇的理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三、感受意境。

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例如《饮酒》(其五)写的是中国文人的隐逸情怀。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隐逸文人,其田园诗把自己隐逸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苏轼曾说陶诗中最富理趣的有三句,首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对于此句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这首诗在理趣、意境上,都相当优美。"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形成物我合一的境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薄、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陶渊明爱菊,"采菊"寄寓了他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而采菊也说明他极其喜爱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薄、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志趣。再例如杜甫的《望岳》,该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作者虽应试不中,但并无消沉颓废之叹,而是漫游齐鲁大地,显得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此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用夸张手法突出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让群山显得渺小的决心,表现了年轻时代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该诗影响深远,此句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中小语文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动听的韵律,深刻的内涵,优美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萃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内涵,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古诗文教学论文_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