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学习小组,明确个人职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开展学生间学习的互助与合作,发挥学生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促使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各个方面的提高,分组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为使每个小组活动都能顺利开展,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积极沟通协商,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学业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组员搭配上力求均衡,使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积极帮助本组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自己失败而失败。为了鼓励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做明确分工。
二、重视小组预习作业的布置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项工作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必须体现出计划性、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我每节课都要做到精留课后作业,细留预习作业。下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包含在预习作业中,我所留的预习作业原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多整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机会。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达到信息交流与共享,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个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预习作业的布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再次,可以为小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常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轻视别人的汇报交流成果,自我意识特别强。因此,我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学会用赞美的语言赞美他人,学会用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用激励的目光鼓励自己学习的伙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那些缺乏合作勇气的学生,我经常通过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有意识地让这样的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的积极性,经过师生的双方努力,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合作学习气氛浓厚,都愿在合作中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分享学习成果,多向信息交流的课堂小组学习氛围悄然形成。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在什么场合采用合作学习,要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涉及问题性质等因素来确定。
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当班内大多数同学同时遇到困惑时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产生最大程度学习需要,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合作需要。
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想法,不仅问题越辨越明,而且,学生问题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培养,学生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由意见不统一走向统一,成多元并存,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小组合作、多方对话的过程。
3.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的练习设计中,开放题题目较多,他们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由于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往往想不出过多答案,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方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
四、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时常出现不到位的现象,6人小组长中只有4人左右参与,有个别学生认为,参与或者不参与都不会影响很大,而有些合作小组在讨论中会转移课题,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严重影响了学习,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本人总结出一条经验,在学习中采用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几种:
1.语言激励
对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有所专长的同学,我除了在班上面向全体同学用口头表扬之外,还用身体语言进行激励,面对同学轻轻点头、淡淡微笑,靠近他拍拍肩、摸摸头,这样的激励,会收到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2.“物质”激励
我将所教的班级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节课都根据发言情况、态度等方面给各组打分,一直持续到期末,对获得第一名的小组每名同学奖给校长签发的荣誉证一张,这样做大大激励了同学积极参与教学,很少违反课堂纪律。使课堂管理完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对比激励
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小组间或组员间的竞争机制,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以达到竞争、合作的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宗旨,不仅使学生的性格在合作学习中得以张扬,而且,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品尝了合作互助的甘甜。
论文作者:赵茂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自己的论文; 会用论文; 成员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