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综合性学科,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初中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考试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重视课本教材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对较复杂繁琐,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对枯燥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致不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迫接受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及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学习水平较低[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素质教育指出,初中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调整优化当前的教学策略,设计出迎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策略研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致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源于生活的实用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感悟与思考,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例如,在讲解《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例举出生活中常见及常用的法律条文,如肖像权、名誉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如“爱国”主题教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英雄纪念碑参观、拜访当地的革命老干部,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加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及革命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化学生知识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相对较复杂且抽象繁琐,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生动化,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及掌握。例如,在《心中有法》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如《树》等,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对我国的法治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塑造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效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福.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0期:63.
[2]李逢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成才之路.2019年11月第33期:21-22.
[3]方百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9月:50、52.
论文作者:陈志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法治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