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识字教学中的历史方言&“千字”简介_千字文论文

汉字识字教学中的历史方言&“千字”简介_千字文论文

汉字识字教学史话——简介《千字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史话论文,简介论文,千字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35—546年)的启蒙识字课本《千字文》,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那一种,距今已有近1500年了。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仍然风格鲜明,魅力无穷。

关于《千字文》的编撰源起,唐人李绰在他所著的《尚书故实》中说:“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

这大体是可信的,表达了人们对《千字文》及其作者的高度赞扬。

《千字文》编撰成书后,很快就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了流行各地、备受欢迎、在群众中深深扎了根的启蒙识字课本。

唐宋以后,《千字文》还被译成满、蒙等文字,供满、蒙等民族的儿童识字用,并流传到日本。

隋代以后,《千字文》逐步取代了《急就篇》,各地官学、私学均把它作为启蒙的儿童识字的必读课文,直到清朝末年。

一种启蒙的识字课本,使用了将近1500来年,成为“恒用”教材,这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就是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创造了世界纪录。《千字文》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确有其独到之处。

就其内容说,《千字文》丰富多彩,实用性强。有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名物;有帝都、朝廷、典章、人物方面的辉煌盛况;有伦理道德、立身处世的人生哲理;有务农、读书、饮食、居处、园林、祭祀等方面的生活常识;有训诫子弟的言论,等等。

《千字文》的开头是很精彩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从开天辟地入手,讲“天地宇宙”,讲日月星辰,讲寒暑四季,讲云雨霜露,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历史悠久民族的儿童少年都十分关心、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一下子就把读者吸引住了。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大背景下,再介绍社会、人生知识,就很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这同《急就篇》从琐碎的人名开始讲起相比,就高明多了。

接着,《千字文》又介绍了祖国的名物和历史: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奈,菜重芥姜。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书中还讲了不少伦理道德、人身修养等方面的格言,有不少在今天还有用,比如: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mí)恃已长。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儿童入学后,就告诉他们社会规范和准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是非常必要的。

就语言来说,《千字文》优美精练,整齐押韵,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便于记诵,通俗易懂,用典不算多,也不算难懂,没有生僻字,没有任何勉强硬凑的痕迹。在有限的一千个字中能做到这样,确是很不容易的。

《千字文》所选用字,都是南北朝时期常用的汉字,在今天,绝大多数依然还是常用汉字。据统计,对照1988年1月26 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千字文》含现代的常用汉字88.4%,其中常用字占81%,次常用字占7.4%,而11.6 %的非常用字中,很多是少有一点文化的人都知道的,如:坟、妾、禄、凋、诛、犊、筵、枇、杷等字。(参看唐松波注释《千字文助读》)这反映了古今常用汉字大部分是一致的。

《千字文》在语言的运用上,简洁优美,文采飞扬,独具匠心,是了不起的创作。比如: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早雕。

陈根委翳(yì),落叶飘飖(yáo)。

游鹍独远,凌摩绛霄。

《千字文》要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但使用的字要严格限制在1000个之内,这就不得不借助省略和压缩的办法,把意思表达完美。比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实际上省略了“暑来寒往,春生夏长”两句。又如“磻(pán)溪伊尹,佐时阿衡”,是大量的省略,也可以说是大的跳跃。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北流入渭河,相传是周朝姜太公钓鱼的地方。后来姜太公在这里遇到了周文王,受到重用,帮助武王灭纣,统一了天下。文中只提“磻溪”二字,却代表了姜太公辅佐帝王开创一代江山的大量事迹。“伊尹”也是辅佐帝王开国的名臣。姓伊名挚,“尹”是官职名。传说伊挚辅佐商汤灭夏,汤去世后,又辅佐太甲和沃丁二朝,忠心耿耿,德高望重。“伊尹”二字,同样代表了大量的省略。

《千字文》最后一联是讲文言虚字的。“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当然,汉语的语助词,绝不只是这几个。语助词,是文言虚词中的一种。文言虚词用得好,会使文章准确、生动、活泼,比如“似兰斯馨,如松之盛。”“之”是文言虚字,在“松盛”这个主谓结构之间加上“之”字,就变成了偏正结构。“斯”字本来是个指示代词,但在这里的作用,也就变得同“之”字一样。这一联的意思是说:像兰花那样清香,像松树那样茂盛。加上“似”“如”两个同义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使这一联显得十分优美动听。

《千字文》能从南北朝使用到清末,成为中外教育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课本,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我国的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新的教学内容需要传授给下一代,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又多要遵从《千字文》中宣扬的儒家思想,并按照这种正统思想教育下一代等原因外,就是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都是常用字,实用性强,又通俗易懂,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好学好记。所以在周著《千字文》产生先后,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版本的《千字文》,但或因用典太多,古奥难懂;或因生僻字太多,内容艰深;或因分量过大,超出了儿童的接受能力,均无法和周著《千字文》相抗衡,相继败下阵来。因此,周著《千字文》得以享受“经久不衰”、“恒用”的地位。这一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引以为鉴。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了解、熟悉这部中国启蒙的三大基本识字教材之一的《千字文》。

标签:;  ;  

汉字识字教学中的历史方言&“千字”简介_千字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