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茹玛汗·毛勒朵:58年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论文

人物

在祖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77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是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

58载,她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行走80000多公里,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

布茹玛汗·毛勒朵:58年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

--王小军

“只要我能走动,就会在巡边路上刻‘中国石’”

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和丈夫托依其别克在冬古拉玛安家。1964年,他们夫妇二人成为第一批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这里虽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她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决心。她不识字,便向亲朋好友讨教,学会了“中国”二字的写法。

至今,她已刻带有“中国”二字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十多万块,串成了长长的巡边路线。布茹玛汗·毛勒朵说:“巡边虽然很辛苦,但父亲常说要时常想着安宁,只有安宁一切才会好。我想既然是中国公民,我就有义务守护边境。”

“我想即使我不在了,但是我刻的中国石永远存在,中国永远在我心里。边境安全要比我的命还重要。所以守护好边境,不让坏人进来,我们的家园安定了,边境安宁了,祖国安定了,我们就能像现在这样日益昌盛,过上富裕好日子。”布茹玛汗·毛勒朵说:“只要我能走动,就会在巡边路上,刻‘中国石’。”

每每提起利丰雅高,时尚、精美、绚丽等词语不绝于耳,而这些词语,皆源自于利丰雅高的主营业务——高档期刊。高品质是利丰雅高长期坚持并引以为傲的资本,从成立之初至今,此殊荣确也实至名归。

“孩子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母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公开工作得到切实推进并取得诸多成就。然而迄今为止,该项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冬古拉玛山口58年的守边历程中,布茹玛汗·毛勒朵收获了无数的“兵儿子”,被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冬古拉玛大妈”。她自己早已经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她总说,“孩子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母亲。”

2004年7月31日,7名边防官兵在执行巡逻任务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耽误了行程。天黑后,他们在一处废弃的羊圈里宿营。凌晨3点钟,布茹玛汗·毛勒朵和儿子麦尔干·托依齐拜克顶着暴雨,在黑夜里跋涉了7个小时,向他们走来。她从背囊里掏出一个个馕:“孩子们饿坏了吧,快吃吧!”由于长时间被雨水浸泡,馕的边沿已经泡成糊状。而老人嘴唇乌青,站都站不稳。原来,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巡逻队到傍晚都没有赶到,猜测他们可能被大雨耽搁在路上了,便决定带着食物去接。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边境线上刻“中国石”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单地区、单中心研究,只能反映本地区的情况,不同地区、国家的医保、社保水平不同,对药物选择也有差别,对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影响。其次,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充足,可能是导致部分研究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的原因。再次,本研究采取的是病例对照试验,相比于随机对照试验,受影响因素更多,对结果干扰更大,可能会导致本研究结果和设想有出入。

“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

今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布茹玛汗·毛勒朵说:“我做了一个护边员分内的事,国家却给了我崇高荣誉,我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

布茹玛汗·毛勒朵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的儿子麦尔干·托依齐拜克从12岁就跟着她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他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成为护边员后,才明白边境线的意义。开始钦佩妈妈,为她骄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她风雨无阻,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最保守计算,她在守边路上走了至少80000公里。

布茹玛汗·毛勒朵回忆:“50多年来,我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巡边时只要见到大一些的石块就刻上‘中国’二字。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经常到边境一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为了进一步检验水泥胶砂试件抗折强度值曲线拟合的稳定性,现抽取龄期为3 d、7 d、14 d、21 d、28 d的抗折强度值数据,如表3所示。

布茹玛汗·毛勒朵表示,今后,她会继续以忠诚、执着的精神,守好边,也会教育好子女,把守边责任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新闻社)

标签:;  

布茹玛汗·毛勒朵:58年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