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项目的全面进步,也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系统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内智慧园林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积极落实系统处理工序,确保能强化信息交互效率,从而促进智慧园林工作的进步。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GIS的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整体规划,并从接口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两个层面对具体设计要点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GIS技术;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整体规划;设计要点
一、基于GIS的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整体规划
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GIS技术的优势,确保能结合设计图纸完善共享建库的综合水平,从而推动分级应用管理项目的基本效率,也为新格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为人们形成高效性一站式服务机制。
第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为了保证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发挥其实际价值,要在设计工作开始前设立完整的数据库,借助GIS信息集成功能模块优化管理工作效果,尤其是园区基础多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利用三维模型数据库就能提升数据的汇总效率,也能建立更加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多维性数据、多源性数据以及多时态数据,真正意义上推动数据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1]。最关键的是,在数据库建立的同时,也能结合实际设计要求建构完整的维护机制和更新策略,为差异化处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保障。另外,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因为要结合不同职能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就要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分类处理,提升调度分层数据库管理水平。
第二,要建立GIS基础服务平台,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要将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项目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搭建更加多维度的数据基础性服务平台,确保能利用可视化结构和Web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系统运行的科学性,为进一步提升系统应用效能奠定基础。
第三,建立开发应用平台,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搭建是为了提升智慧园林三维应用效果,因此在技术升级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展示机制,对系统和电脑终端予以管控,从而保证能利用三维模式实现手机导航系统的监管,真正意义上建立网上虚拟园林,确保人们能借助相应的系统就能获得可视化体验和触屏导览的功能[2]。
二、基于GIS的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设计要点
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技术运行体系,并且保证设计要点都能结合设计规划有序开展。
(一)接口设计
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主要分为三个基础管理系统,分别为:
1)多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对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并且要对地理信息予以存储和管控,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维护机制,以保证地理信息数据得以有效应用,强化挖掘深度和广度,为系统应用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多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因为数据管理工作较为具象化,因此能为其他工作平台提供直观数据[3]。
2)三维数字园区可视化平台,就是应用相应的信息建立对应的可视化数据处理机制,确保能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体系,有效提升数据的应用效果。
3)Web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在多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三维数字园区可视化平台共同作用下就能形成数据的处理控制机制,针对业务数据建立共享体系,且能利用 服务接口建立对应的共享调用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功能模块设计
要想保证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效率,就要对各个模块进行集中设计,以提升其功能有效性,维护系统运行管理要求。
第一,综合信息查询模块。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利用GIS系统,能建立集通信、遥感于一体的园林景区动态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相关人员只需要对专题数据进行查询就能得到地图的实际情况。例如,对园林区域内的景点进行查询,并且结合地区浏览过程和地名定位过程,保证建立多窗口地图对比,从而获取相应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综合信息查询模块中还能对园林新闻动态以及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数据查询,从而在访问链接的同时形成用户意见的交流和反馈[4]。
第二,集中监控管理模块,在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GIS技术也能建立有效的地图查询项目,确保能利用技术应用过程完成摄像头的定位,有效整合实时监控视频。最重要的是,在地图上也能直观地对监测点客流量和车流量予以信息判定,从根本上及时刷新和完成数据监测。正是借助监控系统就能对园区内人流量进行集中控制,从而有效建立疏导游客的工作规划,减少智慧园林内部人流压力。
第三,虚拟旅游模块,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不仅能为园林区域管理提供直观的数据,也能有效为游客提供虚拟旅游的体验,主要是借助单位模型立体成像算法开发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园区,能将虚拟显示技术和三维渲染引擎作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实时交互模式。正是借助可动态交互的实时性3D立体生成技术,利用双投影设备就能完成具体操作,这种处理机制不仅具有人性化特点,且运行较为流畅,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空间定位可视化技术的融合[5]。
第四,智能环境监测模块,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就能对环境的温度参数、湿度参数以及红外参数等进行集中测定,有效发挥GIS技术的优势,确保能获取第一手的环境监测数据,也为全面升级无线技术、有线技术管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数据统一整理的基础上,就能结合叠加动态监测数据完成相应参数结构的监督,建立全方位24小时的数据动态化监督和管理。
第五,工程信息监控模块,在依据GIS技术建立空间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要对数据处理和交换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例如,在系统结构中,不同项目在地图上就能显示出不同颜色图例,相关人员只需要点击工程项目就能对具体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有效整合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从而制定树种配置和苗木调运计划,确保能为后续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借助统计分析模块也能对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专题测绘,从而提升规划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基本效率,维护工作的实效性[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系统需求和运行结构建立对应的系统监督控制机制,确保设计过程和模块功能管理符合技术要求,且能提升各个功能的融合效果、协调效果,全面推动智慧园林监管工作和应用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司家成,李哲.基于GIS的智慧园林综合信息门户的设计与应用[J].城市建筑,2015(30):244-244.
[2]李永钧.基于RFID的智慧园林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6):133-136.
[3]戚荣昊,杨航,王思玲等.基于百度POI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评估与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3):32-37.
[4]李一帆,田国行.家家流水,户户园林——古洛阳都城理水智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8(2):32-39.
[5]周宏俊.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视野下的借景理法的数字化研究[J].南方建筑,2016(4):25-30.
[6]池腾龙,曾坚,王思彤等.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演化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10):78-83.
论文作者:曾书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园林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智慧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就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