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金田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 537200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为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迫切要求我国转变土地利用管通的思路与模式。本文从分析经济新常态与土地利用管理的关系入手剖析了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管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而阐述了“节约集约”、高效率、高效益的的新常态型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思路,最后着重从产权、制度、市场、技术等角度提出了响应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管理对策,以及促进土地利用管理和谐融入国家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新常态;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原因;管理对策
1.前言
作为人类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空间载体的土地,其利用与管理方式转型与匡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息息相关。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意味这中国已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平稳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国土资源供需正在出现调整,反映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就要求决策部门根据土地利用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创新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措施。
2.经济新常态与土地利用管理的关系
2.1经济新常态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GDP 由过去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并存。要求土地资源要从增量扩张转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从保障数量转向保障数量和提高.质量并重。面临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严峻挑战,土地资源传统的开发型、粗放型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靠土地谋发展的模式也是难以为继,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和供给刚性不足的矛盾会不断加剧,这要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迫切需要土地利用管理部门转变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对当下地方政府崇尚的土地财政经济模式是巨大的冲突和挑战。
2.2土地利用与管理是保证我国经济新常态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
土地利用与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和监督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是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法律,运用法定职权对全国或某一区域的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市场等进行监督。管理和调控的工作。
3.目前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 0 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城镇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也面临着很大的破坏,数量骤减、质量下降、生态威胁严重等问题突出,其中土地财政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下土地利用管理畸形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因此,本文重点剖析土地财政问题,以及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原因。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收益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包括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行为。
3.1土地征用制度不规范,损害农民权益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做法的延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弊端日益凸显,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障碍,尤其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征用过多、过滥,失地问题严重;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损失严重;补偿方式单一,难以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补偿金发放监管不力,克扣贪污现象严重等。原因主要有畸形政绩观的推动和土地征用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城市扩张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根据2018年国土资源统计,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批而未供的土地近46.67h㎡,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为0.3-0.6,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许多城市的扩展是平面的蔓延式扩展,这是一种连续的、无秩序、无计划的随机性空间的扩展方式,无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分区,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太多。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经济发展模式主导下,采取以资源换发展的思路,城市用地呈现“ 摊大饼” 式扩张,大搞新区、开发区建设,而由于没有结合当地实际,盲目攀比跟风,造成许多圈而未用的工业用地,且扩张用地基本上是以征用城市近郊的土地为主,从而引起大规模的“ 圈地运动”,导致城郊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浪费严重。
3.3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配置作用薄弱
我国引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已有20多年,但从发展情况来看,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化程度不高,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造成国有土地的大量流失。同时,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实现,但我国主要还是以划拨土地为主且土地的出让价格大部分是政府确定,而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功能得不到发挥,土地低效利用普遍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土地流转停滞。
4.建设新常态型土地利用管理的对策
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迫切需要新常态型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孕育。所谓新常态型土地利用管理就是兼顾“ 常态” 与“ 效益”,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实现土地利用的“ 节约集约、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既要发展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又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措施,通过对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及土地市场等有效管控,更合理地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污染,用稀缺的土地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目标。
4.1有效稳妥推进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新常态化改革
土地政策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破解驱动土地征用、追求土地财政、造成土地浪费的体制与机制矛盾,推进包括土地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以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城乡社会发展转型。其中关键的在于改革政府“ 土地财政”,促使政府职能转型。
4.2挖掘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与管理的节约集约化程度
土地节约集约化发展是和谐融入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因素,经济新常态要求土地利用与管理转型升级,而土地节约集约发展就是最显性的转型方式,其高效率、高效益、低投入的特征是实现经济新常态强有力的助手。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土地整治,归并零散用地,提高土地规模利用,减少土地浪费,同时,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在城市地区,可以通过城中村改造、工业园区废弃地再利用等措施充分挖掘隐形的土地资源,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做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3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有效流转
只有产权清晰稳定,土地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明晰土地产权是土地流转的基础,如果没有土地产权制度的科学、清晰界定,土地就不能合理流动和有效运转。因此,国家一方面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5.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是对改革开放3 0 多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地做出的战略性部署。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国土资源供需正在出现调整,传统的开发型、粗放型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同样面临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 节约集约、高效率、高效益” 的新型土地利用与管理思路与方式迫切需要孕育而生,相关研究急需顺应时势破茧而出,以期为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事业科学、合理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大转型的潮流中提供坚强的支撑,为我国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程烨等,略论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1997,7.
[2]杨国清,于正林,论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12.
[3]陈子超,浅析土地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1
论文作者:刘月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土地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常态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经济论文; 节约论文; 制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