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 5周年之际我国信托业发展与未来的回顾与展望_信托公司排名论文

“入世”五周年中国信托业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五周年论文,未来论文,信托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入世”五周年中国信托业发展态势及回顾

以1999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方案的通知》为标志,信托业开始历时最长、最彻底的第五次清理整顿。从2001年开始,各信托公司清产核资,清理原有业务,一些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被撤销、关闭,另一些信托公司以单独保留或合并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重新登记。2001年《信托法》颁布,当年10月1日实行,这是奠定信托业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法律基础。经过一年的等待之后,在2002年,信托公司终于开始推出了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托理财业务,我国信托业因此掀开崭新的一页,信托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枝繁叶茂的特征。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末,全国共有55家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自营资产达624亿元,负债15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71亿元,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 763亿元。2006年虽有金信信托、吉林泛亚信托由于违规违法被关闭,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发生行业性的灾难事件。这其中显著的变迁是:

(一)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通知精神,各信托公司正式展开重新登记工作

2001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公司据此正式开始了重新登记工作。人民银行初期推行“一省保留一家”的原则,后期做了调整,对经济发达地区有所倾斜,截至2004年末,已有59家信托公司获准重新登记。可以说,到2005年底,我国信托业基本完成清理整顿工作。

经过这一次的重新登记,信托公司总体资产质量显著提高,原有业务得到清理,停止了存款业务,放弃了结算业务,剥离了证券经纪与承销资产,完全贯彻了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所规定的“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的政策。

在实施信托分类处置、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原有绝大部分信托投资公司都通过关闭、转制等各种方式退出了信托业,只有一部分经营业绩较好、内控比较完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信托投资公司得到保留,并在核销坏账、补充资本、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实现了重新登记,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理财队伍,为我国信托业的重新崛起提供了组织准备。

(二)信托业在信托本源业务的归位中,探索新的信托发展模式

在吸取了前四次信托整顿的经验教训后,以信托归位为主旨的第五次信托整顿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以信托业归位为立足点,形成了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为基础的信托监管法规框架,并相继出台了信托会计制度、信托专用账户制度等关系到信托能否正常运转的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信托投资公司以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和房地产信托为核心业务的经营范围基本确立,为归位后的信托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信托市场经营环境的重大变迁

近几年来,信托市场在超常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日益趋于稳定,特别是在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的基础上,信托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向更加趋于理性,而这其中显著的特点是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外部约束趋于制度化。

1.信托产品的审批环节相对简化。从目前信托投资公司的展业流程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程序看,总体还是较为顺畅和相对宽松的。以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为例,与2004年出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相比较,就审批环节而言相对简化,信托产品采用备案制,一般无需监管部门审核批准,信托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针对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风险问题,监管部门又适时调整政策,强化监管措施,将备案制改为审批制,从严审批证券类及房地产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2.信托业务的创新空间十分广阔。这三年来各家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产品,无论在制度运用、架构设计、运作方式、投资方向、业务范围、推介宣传、销售流通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创新。在展业过程中,通过财产信托与资金信托组合运用、优先收益权转让、提高单位信托合同销售起点以及伞型信托、开放式信托、信托池等方式,在严格遵守“一法两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了信托规模的制约问题;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和资金优势,快速介入房地产投资领域、上市公司法人股收购业务、国有企业改制领域以及参与国有不良资产处置等,在这些其他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染指”的创新业务和敏感领域,实现了超常的突破和成果;通过信证合作、信银合作,运用代理销售、资金托管、信托产品质押贷款等一系列方式,在取得合作双方战略双赢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托产品推介、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上的瓶颈制约。

3.信托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信托业均采取了以扶持为主的政策导向。2002年以后,信托业在资产质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上全面得以提升,自律意识空前强烈,同时,监管机构、监管体系、监管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05年初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成立,令信托行业的外部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四)信托规模稳步扩大并成为重要的理财品种

自2002年7月18日以后,中国信托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抬头区间,不仅信托品种及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信托产品结构也呈多元化态势。据市场不完全统计,2006年共发行集合信托产品519个,募集资金规模约577.5亿元。证券市场成为金融类信托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2006年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有132个,资金规模超过73亿元。其中,专门用于打新股的信托资金规模约17.5亿元,这一数字占到了金融类信托产品资金规模的24%。可以说信托所具有的创新天赋被充分激发并展现出来。另据2006年银监会6月末的数据显示,整个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已达2 763亿元。

目前,信托市场已初步形成了证券投资型、股权投资型、资金贷款型、资产准证券化型、资产转让受益权型、信托资金租赁型等多种类型的信托品种,更为重要的是“信托银团”的组建已从市场的探讨阶段步入现实。同时,在不同信托公司间的差异化信托产品规模、期限和收益方面,也出现了募集资金从几百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期限和收益多样化的品种。这不仅方便了委托人根据其投资偏好选择信托类型的空间,而且也加剧了信托行业内不同类型信托产品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同业竞争。

(五)行业竞争加剧,强势信托机构涌现

由于信托公司的融资模式属于直接融资范畴,因此在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在内的多个市场上对资金需求不断升级的环境下,各信托公司不约而同地展开了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在这场近三年的比拼当中,一部分强势信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提升,其优势也趋于明显。

表1是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前三季度信托融资规模排前五名的公司市场份额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托行业内的强势机构正在显现出来。此外,从2005年前三季度市场融资量排名前五家信托公司在市场中融资的规模来看,其势头依旧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如果考虑到第四季度各公司排名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预计2005年全年表1中排名前五家信托机构的市场份额将会占据信托行业融资的35%左右。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深圳国投、中信信托、北京国投、重庆国投、联华国投、华宝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平安信托等公司在业内已逐渐凝聚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在市场的融资规模和品牌建设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积累。由于单一信托规模没有披露,一些隐藏较深、道行较高的信托公司则会逐渐浮出水面。

单纯从信托市场的发展特点来看,“入世”五周年中国信托市场的发展确实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制度性推动,但这期间仍旧发生了一系列的市场问题和制度问题,使市场间歇性地发生震荡。如德隆帝国的覆灭,让金新信托、伊斯兰信托以及庆泰信托就此停业整顿。随后,“金新乳品事件”又成为市场遭遇前所未有“寒流”的“导火索”和“触发器”。为此,中国银监会随后颁布了“46号”文,令信托全行业的整顿风暴再次拉开序幕。尔后的爱建事件、金信事件的登台又引导信托市场极大的震动、调整和反思。而这也充分暴露了信托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在信托市场风云不断涌现的同时,在“入世”五周年金融全面开放阶段,信托市场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特别是盈利模式的结构性缺陷令信托金融业务的开展空间受限,进而令信托本源业务资源出现了与市场发展极其不协调性的现象,以至于根本上就无法同其他金融行业展开正面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较,属于不公平竞争,也导致信托公司的金融业务总量和盈利水平呈下滑的态势。

2006年,对中国信托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国家鼓励、提倡和支持创新的金融宏观环境,为信托业以创新求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已经到来的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对在现实的市场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信托业来说又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信托业在自身发展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风险控制上潜伏的隐患,很可能会制约其发展的步伐。临近2006年年末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办法》)使信托业的未来又平生变数。

二、对未来信托市场变迁格局的研判与展望

(一)《新办法》下信托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优化

1.强势信托公司并购弱势公司。强势信托公司将收购一些地方弱小信托公司,小型信托公司有可能成为这些强势信托公司的子公司或其业务延伸。目前信托公司还不能设立分支机构,信托公司收购其他信托公司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但政策的坚冰开始融化。2006年底安信信托公告指出,中信信托将负责安信信托的重组工作,这似乎表明相关政策已经松动。

2.信托牌照将分类发放。中国银监会可能将会对各项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分批发放牌照,比如目前企业年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开始实施,以后可能会推行到信托公司其他业务领域。根据《关于信托公司过渡期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公司将分为从事事务管理类业务信托公司和从事综合类业务信托公司两类。目前信托公司的业务五花八门,实行分类牌照的方式有利于监管层进行监管,也利于对风险的防范。

3.信托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将大幅增长。根据新的规定,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项下依照规定可以运用的资金,可以存放于银行,进行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自用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不得进行实业投资,但中国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不能投资实业,只能投资金融市场,这会促使信托公司增加金融证券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好转,公司已经开始留意证券市场,而规定要求信托公司要压缩业务,估计信托公司将有相当部分资金转战证券市场。

4.中国信托业面临着新一轮的路径优化改革。中国信托业正处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权衡阶段,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对我国的信托公司而言,如果一方面能够通过加强创新,提升在某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合作、合资等渠道加强与外资机构的深层次交流,仍旧有机会在信托业目前的监管政策导向下,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国际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融合是信托公司的现实选择。从当今国际上信托业务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看,信托业在各国的发展都与银行业有着密切联系。要么信托业为大银行所垄断,如英美等国家;要么信托公司转为经营信托相关业务的信托银行。

(二)对中国信托市场未来演变趋势的研判

1.大宗特定信托业务突破在即,机遇与挑战并存。2006年以后,大宗资产管理业务将会成为信托行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并会成为各信托公司横跨金融领域与产业领域以及多个市场的核心业务,特别是企业年金业务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其市场规模正呈不断放大之势。据了解,业内已取得年金受托资格的三家信托公司正在马不停蹄地拓展着这类业务,并已将年金业务作为2006年重点发展的业务品种。

2.信托机构间的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未来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迅速由自由竞争向准垄断竞争业态过渡,行业排名前10家的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1/2强。对此,2006年后的我国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将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并具有浓厚资源背景的信托公司正式亮相信托市场。其次,多项特定信托业务的推出,也将会拉大信托市场的贫富差距。另外,由于目前信托机构的盈利能力不够突出,所以在未来信托市场的竞争中,只有那些通过差别化战略,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信托机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从未来信托市场来看,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的信托机构将有可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

(三)对中国信托市场未来优化发展的展望

未来中国信托市场的多种形式创新将会举不胜举。首先,制度优势会促进信托产品创新,特别是从满足资金需求者融资需求的角度来看,未来信托产品的创新会主要表现在信托种类的丰富上,除了传统的贷款信托、证券投资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和受益权之外,房地产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其次,未来的信托市场将会构建信托产品转让的信息平台,并会逐步构建信托转让的做市商制度。尤其是随着业界对信托机制理解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托业发展所涉及的监管环境和税收、外汇、工商登记等外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未来信托产品的创新将更多依赖信托的制度优势,并会在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融资等领域大展身手。

信托公司的发展趋向将会向信托控股集团蜕变。目前,我国信托市场正沿着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其根本目的在于激活信托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切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制度和措施,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市场化和规范化必然引致市场结构的变化,进而令集团化发展成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托市场将会在“十一五”规划中完成自身的新使命。特别是随着大量信托法律法规的出台,各信托公司将会快速展开业务转型,并会努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而随后银监会将要实施的“分类监管”,将会使信托市场产生根本性变革,从而进一步推动信托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模式要实现两个提升和转变。第一,信托公司要从被动融资型向主动理财型转变。比如原来是房地产项目到信托公司来融资,信托公司帮助房地产公司融资,未来是信托公司已经有几百亿的资金放在信托资金池里了,然后以现成的资金来给项目投资。由于信托制度的优势,未来信托投资公司将优先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资金平台与资金池,然后优选项目,从被动转为主动,组合投资,这样有利于规避风险。第二,信托公司要从佣金收入型向投资收益型提升。以后信托公司不是简单地给某个项目贷款,然后收取一定的信托管理费。未来的发展是信托公司看中某个项目以后,会一起来与这个项目的公司合作,以股权的方式投资这个项目,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两个模式,就是未来必定出现的信托基金。总之,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信托公司而言,最迫切的任务是:尽快通过业务转型,培育专业化的销售能力和投资能力;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成为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标签:;  ;  ;  ;  ;  ;  ;  ;  ;  ;  

中国加入WTO 5周年之际我国信托业发展与未来的回顾与展望_信托公司排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