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人才论文,对策论文,效应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129(2008)01-0047-05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得才而兴,失才而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科技人才集聚是科技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一般指科技人才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地域环境和单位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不同的地区或单位向某一特定地区或单位流动的过程。科技人才集聚的目标区域或单位通过人才集聚占据发展先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科技人才在集聚的过程中自身价值也得到迅速提升。因此,探索人才集聚机制,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创造性地推进人才集聚,对于我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筑21世纪人才高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人才集聚的自组织机制
科技人才集聚是一定数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向目标区域或单位汇集的过程。在集聚过程发生之前,每一位科技人才作为一个个体,分布在科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单元中。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每一个个体是否选择流动,若选择流动又流向何处?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科技人才通过集聚为自身创造了新的协作、竞争、创新环境。优势技术领域或优势学科则在人才集聚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壮大。
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技术领域或优势学科的形成和演化完全符合自组织现象所共有的特点和规律。在全球或某一区域科技系统中,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技术领域或优势学科的形成和演化正像地壳板块隆起、下沉形成的造山运动一样,其形成和发展以子系统发展的非平衡性为基础。一些子系统在某一时期内迅速崛起,另一些子系统则相对下沉;整个科技系统相对于系统环境,也一直处于上升或下沉的演化状态中,原有的非平衡有序结构不断地破坏,新的非平衡有序结构不断地产生。虽然在演化过程中能会衰落以至解体,出现局部的无序,但整个科技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发展,不断上升,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总趋势中。
一项政策出台,一个新项目上马,一项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成果的实施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科技、管理专家。具有独特素质的科技人才流入,在科技系统中产生一个小涨落。某些小涨落适逢其会,在相干效应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发展成足以决定整个科技系统运行行为的“巨涨落”,使系统由原来的不稳定结构跃变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这个由小涨落放大而成的“巨涨落”就演化成为人才集聚,进而形成一个优势技术领域或优势学科。这一过程正像普利高津所研究过的白蚁筑巢现象一样。当大量随机分散存放的材料达到一定程度时,偶然地,某一材料堆变得足够大,构成一个涨落,接下来白蚁便接连不断地把材料放置到相应于涨落的料堆中,形成一个“巨涨落”,生长起一根柱子或一堵墙。如果碰巧若干个柱子或墙彼此非常接近,最后就形成塔形结构。科技系统由大大小小的子系统和单位构成,分属各个子系统和单位的科技人才、技术领域或学科,形成科技人才系统的空间结构。每个科技人才个体相当于一个涨落。若在某一时期中,某些人才、技术领域或学科得天独厚,发展迅速,取得先机,就可能成为一个科技人才吸引中心。随着大批科技人才的流入,这样的涨落势必演化为“巨涨落”,演变为一个领导科技发展潮流的优势技术领域或优势学科[1]。
一个涨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化为一个“巨涨落”。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涨落与系统的宏观参量相比是微乎其微的,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哪一个涨落会被放大为“巨涨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在科学技术大系统的特定发展阶段上,导致新的耗散结构出现的“巨涨落”的形成又具有其必然性。科学技术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构——功能——涨落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人才集聚、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因。管理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就在于及时敏锐地发现正在成长或有可能快速成长的潜在“巨涨落”,创造条件促进它的发展,放大其积极效应,籍以推动整个科技系统的快速发展[2]。
二、科技人才集聚效应
科技人才集聚形成创新团队,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
1.个体效应
每一个科技人才个体通过加入创新团队可能获得巨大的个体效应。团队成员在为团队成长贡献聪明才智的同时,依托创新团队这样一个新的平台提供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创造力也得到迅速提升。团队成员在与团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个体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升值效应。人往高处走。科技人才一般在个人的作用难以发挥或个人价值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流动。作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科技人才在决定流动后进行目标选择时一般会考虑流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层次更高的单位或更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岗位。新的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往往会更高。科技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同样一个人,使用落后或行将淘汰的装备与使用一流装备,其工作效率及所取得成果的水平不能同日而语。
美国学者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个人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绩效,个人绩效与个人能力、条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物理学中的场强函数关系。由此他提出了如下的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式:
B=f(p,e)
其中:B为个人的绩效;p为个人的能力和条件;e为所处的环境。
团队成员长期合作共事,形成共同的愿景。他们在共同的创造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时而是合作伙伴,相互支持;时而是竞争对手,互争高下。团队成员相互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有时因对某一问题看法一致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时因观点不同而激烈争论。名师出高徒,将门生虎子。英国的凯文迪许实验室,产生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产生了10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们通常认为,在一流大学任教的学者,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高,这就是水涨船高的升值效应。
二是抗风险效应。理性人都是厌恶风险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安全感。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从事的工作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创新活动这种复杂劳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失败风险。科技人才个体通过加入创新团队找到归属感,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失败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同时,团队成员有条件使用团队公共资源,公共知识积累,共同分享集体成果,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2.团队效应
创新团队通过汇聚优秀人才而不断地汲取新的能量和动力,使团队自身实现持续成长,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创新团队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正是由于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团队效应。
团队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工协作效应[3]。分工与协作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而出现,并推动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有高度综合的大趋势,使得创新活动的集成化程度大大提高,创新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过去那种以单兵作战为主的个体创新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大规模集成创新和大兵团作战必须进行合理分工和高效协作。合理分工使每一个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某一特定的专门领域,较快地完成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创新效率迅速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共同完成任何单个个体所难以胜任的创新任务。这是人才集聚产生的团队生产力和创造力。
二是传承效应。创新团队的开拓者在某些特定的科学技术领域形成深厚的积累,树立起团队“品牌”,这种团队“品牌”具有可继承性。创新团队在“品牌”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显性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被一代又一代团队成员流传、承袭,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发扬光大。后来者依托团队“品牌”能够使自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快速起步。
三是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在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马太效应普遍存在。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起步阶段,一般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探索期,经历一段缺少资金、缺少项目,没有声誉、没有影响、没有社会地位的艰难岁月。加入一个具有一定“品牌”声誉的团队能够使青年科技人才直接跨越效率较低的探索期,无资金、无项目的问题迎刃而解。贴上团队“品牌”的标签,借助团队的社会影响和声誉,能够较快地走向成功之路。创新团队由于青年才俊的加盟不断获得新的能量和动力,团队“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飙升。人才个体和团队双方的马太(正)效应均得到放大。
3.社会效应
科技人才集聚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人才集聚的目标区域或单位通过人才集聚形成人才高地,占据发展先机。
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社会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羊群效应。科技人才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情况下,受其他科技人才行为的影响,模仿他人进行决策,或过于依赖社会舆论,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决策[3-4]。正像羊群跟着头羊跑一样。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羊群效应使科技人才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作出不完全理性的决策,从而使人才集聚目标区域或单位的人才引进成本大大降低,迅速形成人才高地,获得先行发展的优势。人才培养通常需要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需要家庭、政府、社会的巨额投入。有效运用羊群效应吸引人才的地区或单位可以跨越漫长的人才培养期,将成熟或基本成熟的人才连同积淀在他身上的人才培养投资据为己有,抢得发展先机[5]。美国的“经济奇迹”,正是得益于其从全球各地掠夺来的科技人才。美国为了抢夺各国科技英才,多次修改移民法案,一再增加特殊人才移民(H1-B)名额。人才集聚使美国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是加速器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形成的创新团队在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加速器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的沿海开放战略,促进了大批科技人才向沿海开放地区集聚,形成“孔雀东南飞”的人才集聚效应。人才集聚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铸就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优势。在中外许多著名高校,某些长期徘徊不前的学科由于优秀人才的引进迅速启动,飞速发展的事例比比皆是[6]。
三是示范效应。创新团队由于人才集聚产生的超常效率以及团队成员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正确抉择,使创新团队和团队成员成为其他组织和个人模仿和学习的标杆,在社会上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带动社会组织效率的全面提升,促进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
当然,科技人才集聚超过一定限度也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大量重复引进专业知识背景和层次、水平相近的科技人才,必然会出现人才闲置或浪费现象,导致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甚至出现人际关系恶化,引起恶性竞争,造成团队内耗。对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促进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其他任何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7]。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本国科技及经济的发展战略,着力强化人才高地建设。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8 ]“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8 ]我们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做好科技人才集聚这篇大文章。
1.百倍重视领军人物
对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领军人物或具有领军人物潜质的人才应当给予百倍重视。领军人物对人才群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的“小涨落”最有可能演化为“巨涨落”,成为科技人才集聚的吸引中心。领军人物就是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的“领头羊”,谁拥有“领头羊”,谁就能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稳操胜券[4,9]。领军人物缺位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而且远非一纸任命所能够弥补。为吸引、稳定领军人物,值得我们花费百倍的资源和心力。
谈到科技队伍建设,人们往往十分重视“将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帅才”即领军人物则重视不够。我们缺乏行之有效的科技领军人物选拔、培养机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实施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计划、国家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制度、国家人事部实施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推行的各种拔尖人才奖励计划,都是侧重于选拔、培养科技“将才”。虽然“将才”与“帅才”有相通之处,许多“将才”最后能够成长为“帅才”,但“帅才”与“将才”选拔、培养的机制、要求是不相同的,他们在人才集聚中的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语。科技事业发展当然需要大批“将才”,但在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中,必须拥有“帅才”,我们才能牢牢控制住人才高地[10]。
2.进一步强化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团队已经凝聚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正在或行将演化为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的“巨涨落”。如果说我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科技领军人物选拔、培养方略,通过创新团队寻找科技领军人物则是一条捷径。在创新团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自己的领军人物,尤其是正处于萌芽、发育期的团队,更是如此。创新团队建设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实施的“创新群体”资助奖励计划以及各级政府和许多高校建立的“创新群体”培育制度,都在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创新团队吸引、集聚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3.着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集聚的载体
吸引、凝聚大批科技人才需要有相应的待遇和物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载体,是建功立业的平台[9]。一位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本打算回家乡工作,可省里唯一的一所重点大学没有他对口的学科,只得作罢。正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要吸引一流人才,必须首先构筑高水平载体,“筑台引凤”。国家重点大学、重点科研基地、重要高新技术园区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乃至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等,都是优秀人才集聚的载体。当高水平载体达到一定规模时,自然在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形成一批“巨涨落”,产生巨大的人才集聚效应,带动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肩负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重任的领导者,致力于区域人才高地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人才集聚的牛鼻子,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高水平载体的培育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