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给电力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大量电子元器件的相互联系作用,造成运维过程中潜隐着一些危险点。 在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情况下, 建立完善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预测防范机制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意义重大。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复杂而又高危的变电运维工作,更需要强化变电的运维管理, 变电检修中危险点的预测预警工作和安全防范措施对变电站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危险点;预测;措施
1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
1.1 倒闸操作
变电运维中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做出相应的举措,电力系统运行分为正常运行状态、检修状态、故障状态和备用状态。 备用状态又分为冷备用、热备用、国民经济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等。 倒闸操作是进行电力系统的状态切换。 首先要填写倒闸操作的操作票,为倒闸操作做好基础,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现实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操作,倒闸操作人员不应该会出现擅离职守、 跳项操作等不正当的操作, 而应该各司其职尽职尽责, 把变电运维的安全工作做到位。
1.2 接地刀闸的误操作
接地刀闸在检修过程中易出现误闭合的情况, 这样会使得电压互感器的接地刀闸的误闭合,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变电运维工作中操作人员误合母线侧的接地刀闸, 导致中断供电的事故发生。 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运维管理的相关章程进行,首先工作人员对相关倒闸工作范围做到了然于胸。倒闸操作人员对刀闸的工作范围要有清楚的认识, 尤其是母线具有较多的倒闸,更要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每组刀闸的连接线路,开合倒闸的影响范围,尽最大力量避免刀闸的误操作。有些变电站使用电磁式互感器, 这些互感器的连接端子需要牢牢固定,传感器需要进行保养,套管的安全防护要做到位。器件表面的油漆除尘等,如果操作不到位或不规范,可能引起变电站的运行故障,甚至造成停电事故。 此外,禁止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反送电等不合乎规定的行为。 防止操作过高的温度,对变电站的器件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发生火灾。
1.3 倒闸静电
倒闸产生的静电可能对变电站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进行倒闸操作时要防止静电伤害。 进行设备校验时静电可能影响其准确性,因此需要做好防静电的措施。 ,电气设备和电网系统有时存在漏洞导致设备验电问题。 要及时处理变电站的这些问题,否则可能导致静电伤人事故发生。 此外对于带电挂地线等不当行为需要严令禁止,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对电力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及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变电站进行倒闸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熔断器、 引出线等对变电站中的静电易发生的设备进行处理, 这样有效的防止静电伤人的安全隐患。
1.4 压板问题
变电工作人员需要对压板进行检查,尤其是进行自投压板和低周保护压板的检验。 压板没有被正确使用将导致变电站的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 例如,工作人员进行变电站定期检查主变保护的操作中,可能由于保护压板退出而没有在停电期间进行导致安全隐患。 进行性操作过程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应规章进行操作,致使安全事故发生。 线路的后备保护检测时,可能使得母联断路器误动作,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在实际运行中,变电站普遍存在未能将保护压板退出运行的现象,压板功能需要对变电站的操作人员讲解,使得他们能够正常操作安全板,安全板中的跳闸保护压板、重合闸安全板、延时压板等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专业操作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使安全板上的危险降到最低。
1.5 接地线的安装
接地保护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意义重大。 接地保护的安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不可任意安装,需要按要求安装在操作的降额地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际中变电站的接地安装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而随意安装, 这样带来了带电操作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漏电安全事故。 在安装接地的区域不可以进行操作用具的堆叠。 但是存在某些变电站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导致操作用具随意安置,缺乏对操作用具安全管理,尚未对接地线的安全责任到人,操作用具在接地线附近的任意安放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甚至是安全事故。
1.6 缺乏安全检查
在变电站进行变电操作结束后,缺乏对操作的安全检查,无法做到零安全事故,这样就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安全事故。 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导致变电站的安全工作得不到保障。 安全隐患可能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中爆发,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性事故。 变电站中的交换机的职能是数据传输,交换机的安全检测包括电气检测和信号检测,分别对保护设备、测量设备、电度表、逻辑单元、设备接口等设备 进行检测。只有完全通过检测的设备才能表明设备正常运行。 在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检修中,检测人员只对信号等进行检测,缺乏全面的检查,无法对触头的安全接触与否、设备运行温度进行检查,即使出现故障也不易发现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
2 预测防范措施
2.1 倒闸操作规范
①要明确倒闸顺序,断开断路器停电操作的顺序:先断开断路器;②断开母线隔离开关;③断开线路隔离开关。 送电的合闸操作顺序:先闭合母线隔离开关然后闭合负荷隔离开关,最后闭合断路器,送电顺序总结为从电源向负荷进行。 停电操作时倒闸操作的顺序:先停用一次设备,其次是停用保护、自动装置。 断开的顺序:先断开该设备各侧断路器,其次拉开各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 送电操作时倒闸操作的顺序:先投入保护、自动装置;后投入一次设备。 在投入一次设备时,先合上该设备各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最后合上该设备断路器。
2.2 安全制度管理
安全制度管理包括: ①安全运维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使得操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严格按照相关的章程进行操作,对可能的危险有一定的措施,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进行改正。 ②管理方法要完善。 管理办法做到以人为本,建立责任制、考核制、质量监管体制,确保管理层面的全面,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极大的减少运行的危险。 加强对变电站的管理,绝不能忽视变电运维中出现的安全漏洞。 平时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建立安全知识考试制度,改善安全运行的环境,最终形成人人注意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局面。
2.3 完善监督机制
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的减少变电站的倒闸防误操作,提升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能力,并对变电站的危险点有效预防。在工作开展之前,操作人员需要操作票才能进行操作,否则不能进行操作。在进行监督工作时,需要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做到全程监督,小心操作,保障变电站的安全供电,尤其是重点监督重要环节。 例如,闭合三相隔离开关时做到三相同步而且闭合到位, 防止因电路震荡和触头松动而导致变电站的安全事故。严格执行变电站操作监督制度,严格把操作按照要求做到位,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操作中的不正确行为。此外,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很重要,进而大大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随着居民对于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 电力的安全供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存在许多危险点,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预控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极大地减少电力事故。
参考文献
[1]曾森淼.分析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6).
[2]谌中杰.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
[3]翁正瀚,张洲.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00112.
论文作者:于世峰,李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变电站论文; 操作论文; 压板论文; 危险论文; 设备论文; 断路器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