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谢明霞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谢明霞

谢明霞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要改变传统认识,树立新观念;其次是要做到激发创造热情、鼓励大胆想象、引导标新立异、鼓励质疑、开展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创造热情;大胆想象;标新立异;质疑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敢想敢为的创新勇气、不怕挫折的创新意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刻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从思想上

1.深化对教育创新职能的认识。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职能重新进行认识。传统的观念认为教育的最大功能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播知识。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除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外,还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功能。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作为教育目的,把教育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形成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形成学生的学习以模仿、练习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过程更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也就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2.以创新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并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搞一套,而是把创新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所以,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

3.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如个性化、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民主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等。培养创新能力,首先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权威的课本、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当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这是创新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采用的做法

1.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目前,中小学教学和教材中多有不注意学生身心特点、将某些认识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它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事物,而是将成年人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难以跟进,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切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确实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如讲完“环保”为主题这一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作画、表演小品、表演快板、朗诵等等。活动完之后,教师可要求写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文章。教师要尊重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作,当然最后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想象很丰富、很活跃的时期: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学生有丰富想象力的“金矿”,关键是教师教学中是否善于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心灵的振撼和情感共鸣。这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且文中还充满了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学生“美读”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为题作画或复述课文。这种学习、体会、做画等教学方法还可以运用在诗歌讲述中。这样给学生提供想象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关键在于教者要挖掘教材、积极引导。

3.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如《秃鹰之死》这篇说明文,因为没有故事情节,所以大多学生不爱学。那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理解把它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出来。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要求教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有一位有创新胆识的教师曾在教《安塞腰鼓》一课时,在下课前十几分钟让学生理解“一擂起来,就没命了、就忘情了。”课堂上没有鼓,也不可能去体会黄土高原的重。于是,教师就设计学生擂桌子。学生在教师手势的指挥下,舒缓急促、声音的高低起伏都体现得很清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忘情的擂,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事理,当学生的思维偏向,教师必须予以点拔,同时也要给以概括或恰当的评价,要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看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观众对主持人崔永元都有深刻的印象。他所组织的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明确的话题。崔永元并没有以主人自居而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而是引导、调动各位嘉宾和现场观众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在一旁不失时机地营造轻松的气氛,并巧妙地启发话题,适时引导话题的方向,准确地总结每个人的发言,最后归纳出话题的主题。30分钟里使人轻松自如地接受到思想启迪。这种节目主持人的艺术,的确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引导,而且也要会总结。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思维中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眼中有问题的学生才是最具有潜质的学生。思维中的发现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分析: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敢想、好说恰是青少年的天性。但是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活”和“敢”的优势不见了,代之是让人痛心的规矩和沉默。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放手,学生才能放胆、教师放心、学生才会安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当十分珍惜、爱护、鼓励学生的好奇及想象力。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必忙于自己去解答,而应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同共思考。这不仅极大地鼓舞提出问题的个别学生,还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勇于大胆想象、喜爱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

学生可以抓课题质疑、抓重点词句质疑、抓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还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联系上质疑、从篇章结构特点上质疑、从图文处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等。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要帮助引导学生筛选、提炼出重要问题,使学生的质疑由表面质疑向深层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质疑入课堂,使学生在“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5.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氛围,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对对子、读诗作画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点”,向写作迁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让学生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提高,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驾驭知识的主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我们只要有心计,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论文作者:谢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谢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