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实验探讨,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与血糖水平,建议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02-02
糖尿病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持续升高,会给患者引起全身系统的损害,从而增加一系列并发症,所以,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加剧其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转归[1]。据统计:约占18%~4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良心理,且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心理障碍程度越发严重。为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康复,临床认为: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关键。本组实验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现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88例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将其随机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17例(38.64%),男27例(61.36%),年龄分布范围:61~79岁,平均(69.64±0.78)岁,病程分布范围:1年~31年,平均(20.48±0.19)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15例(34.09%),男29例(65.91%),病程分布范围2~32年,平均(20.52±0.21)年,年龄分布范围:61~80年,平均(69.71±0.81)年,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做好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及机体抵抗能力,提升护理效果,有利于增进疾病治疗效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心理支持疗法:护理人员加强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结合其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尽可能多给予鼓励和安慰,消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各种不良心理,还要告知老年患者积极、健康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帮助解除心理顾虑,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2];认知干预:由于老年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加之部分受教育水平有限,受病程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影响,难免会加剧心理负担,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向其讲解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科学膳食、注意事项等。纠正其错误认知,避免影响临床配合度[3]。此外,帮助患者解决诊疗期间的各种疑问,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及血糖,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与病友交流[4];此外,教会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方法,如肌肉放松疗法,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放松时由手部到双脚,每次5~8s,还可以帮助患者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5];善于利用家属的作用,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怀,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感,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观察,其中SAS和SDS临床分界值均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护理实验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依次用t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糖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3.讨论
临床总结发现:糖尿病病程长、认知水平有限、并发症多、基础病多等都会加剧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机体的康复。常规护理,护理内容有限,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疗效,但干预缺乏针对性,导致护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而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干预,其中多增进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解除其心中的疑惑[6];认知干预,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从而积极配合临床;行为干预,可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心理,帮助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此外,善于利用家属的作用,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关怀,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等,诸多护理内容的干预,不但调节了患者的心理,而且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高。
综上,为了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与血糖水平,建议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元杰.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30):135-138.
[2]吴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8,14(3):197-198.
[3]严华,宗洁,曹文静.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3):243-244.
[4]胡玉琴,郑涛.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分析及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97-298.
[5]陈兰.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5(b06):2165-
2166.
[6]侯莉,冬兰,刘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17,26(s1):214-215.
论文作者:陈田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疾病论文; 水平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