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应用针刺辅助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与肺氧合的影响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观察组30例使用针刺辅助全麻,比较两组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与肺氧合变化。结果 观察组QS/Qt指标低于对照组,而Pa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使用针刺辅助全麻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对肺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氧合;肺内分流;胸腔镜下肺切除术;针刺;全麻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作为常规手术,一般采用双腔导管插管麻醉,通过单肺通气期间,更利于手术操作。但该方法易诱发肺内分流、肺氧合异常,诱发低氧血症,甚至对机体多脏器造成损害[1]。本研究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30例肺切除患者实施针刺辅助全身麻醉,观察其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与肺氧合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胸腔下肺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ASA分级为I~II级,运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3.8±7.2)岁;观察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4.1±8.9)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局部麻醉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测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0.05~0.1mg/kg咪达唑仑、0.3ug/kg舒芬太尼、2.0~2.5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快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50以下时、肌松完善后,经口明视下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确定导管位置后固定。麻醉维持:4~10mg/kg/h丙泊酚、0.2~0.4u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术中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对双腔管位置确认后,将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控制为80,氧流量为1.5L/min;呼吸潮气量控制在6~8ml/kg,呼吸频率控制为10~12次/min,吸呼比控制为1:1.5,维持35~45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手术开始前行健侧单肺通气,调整潮气量6ml/kg、呼吸频率14次/分。
观察组则使用针刺辅助全身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针刺穴位选择合谷、内关、支沟、双侧后溪等;现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200A型号进行电针刺激麻醉诱导,调整仪器频率为2~100Hz,电流为6~12mA,根据患者耐受度进行调整。电针刺激诱导30min后,给予患者全麻,术中维持电针刺激至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采用Stat Profile 5型号血气分析仪,抽取患者1.5ml静脉血作为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两组手术单肺通气期间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肺内分流率(QS/Qt)等指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QS/Q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肺通气期间指标变化
3讨论
单肺通气是临床中常用通气技术,主要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治疗中,使手术视野更加充分的暴露。该方法虽然有利于胸外科手术操作,但由于单肺通气期间可使患侧肺萎陷,影响肺内分流与肺氧合,诱发多种病理变化,如: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血症等,其中以低氧血症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效果与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单肺通气期间改善肺氧合、减少肺内分流,预防并发症发生,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肺缺血性血管收缩(HPV)在单肺通气期间具有重要作用,其属于人体自我保护调节机制的一种,可减少肺内分流的发生,进而改善肺氧合,提高肺通气,减少各种不良并发症发生。据相关研究显示,针刺辅助全麻有助于改善减少肺内分流[3]。
鉴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针刺辅助全麻;研究选穴分别为合谷、内关、支沟、双侧后溪等,其中后溪具有宁神、舒经利窍之功,设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合谷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的功效;内关穴具有理气、安神、宁心的作用,再配伍支沟穴,起到活血定痛、通行百脉、振奋三焦元气、宣通胸阳的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QS/Qt指标低于对照组,而PaO2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辅助全麻有助于改善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对此,本研究结果认为采用电针刺激有助于调节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促使机体HPV功能,进一步的舒张支气管,使肺血管收缩功能增强,缓解局部组织水肿,进而使肺内血流与通气得以改善,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使用针刺辅助全麻处理,有助于改善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福杰,周英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80-181.
[2]徐建俊,陈彤宇,周嘉,等. 针刺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4):11-14.
[3]卫然,陈兰仁,隗清. 胸腔镜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率的对比[J]. 安徽医学,2018,39(1):48-50.
通讯作者简介:国玉芝,女,1966年5月,汉,黑龙江省桦川县,大学本科,主任药师,药剂科,研究方向 临床药学,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剂科。
论文作者:刘海萍,国玉芝*(通讯作者),王东伟,郭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针刺论文; 胸腔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电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