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静

(山西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烧伤患者1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对照组的为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烧伤患者中可以促进患者皮肤愈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关键词】 综合护理;烧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284-02

烧伤为一种易见的意外急性创伤,患者的致伤物质、烧伤面积、烧伤部位都不同,其并发率和感染率都较高[1]。患者易伴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且不适感剧烈,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较难进行,护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问题,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对象为160例Ⅱ度烧伤患者,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烧伤病灶,经过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37:43,年龄为21到57岁,平均年龄为31.14±5.52岁,深Ⅱ度、浅Ⅱ度患者分别为41例、39例,烧伤位于胸背部、四肢者、头面者分别为30例、20例、30例;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35:45,年龄为21到59岁,平均年龄为31.27±5.69岁,深Ⅱ度、浅Ⅱ度患者分别为45例、35例,烧伤位于胸背部、四肢者、头面者分别为27例、21例、32例;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1)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相关知识的健康宣讲工作;(2)积极救治患者,并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对患者的社会角色、家庭成员、医疗支付方式、职业、年龄做好评估;(3)患者经济压力的护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家庭收入越低患者越焦虑,所以在患者刚入院时应将治疗的大致费用告知患者,将每日的费用清单详细列出,帮助患者办理使用各类医疗保险,尽力维护患者的经济利益[2]。

1.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结合下列措施:

(1)心理护理

烧伤患者因为烧伤的刺激,机体易发生强烈的疼痛,还因为瘢痕不易愈合,特别是面部烧伤的患者,害怕毁容,留下色素,所以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语言应该亲切柔和,态度应该诚恳,富有同情心,热情主动,并给患者以安慰,理解和容忍,解释患者的病情,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做好接受各种治疗的心理准备。使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2)疼痛护理

烧伤患者护理难题是烧伤创面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很多患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换药等操作使患者的疼痛进一步加重,疼痛损害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并加大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使患者的代谢紊乱[3]。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为患者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疼痛,给予护理干预,例如强化舒适护理,认知疗法,物理疗法等行为的干预,控制疼痛,保证无痛,如换药不揭去内层敷料对患者的刺激,使用高科技的纳米银敷料以及减轻创面疼痛的消毒液和药物,进行针刺镇痛,执行医嘱配合换药,做好防护工作等。

(3)创伤面的护理

创伤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够使创面长期受压或者污染,避免创面引发压疮或者创面加深,保留Ⅱ度创面的完整水疱,去除已脱落的水疱,处理后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抹创伤面,涂抹厚度为lmm,涂抹间隔为4小时,涂抹湿润烧伤膏前,将坏死组织、液化物、渗出液以及原药液进行清除,涂抹动作须轻柔。患者处于康复期时,烧伤部位皮肤生长,常可出现发痒症状,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挠抓,面部避免太阳直射,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护肤品。患者创面愈合后,指导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按以下标准进行判定:(1)无效,指上述症状均无好转。(2)好转,指全身症状好转,皮肤创面愈合大于50%,局部功能未恢复;(3)显效,指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皮肤创面愈合面大于80%,局部功能基本恢复;(4)痊愈,指全身症状消失,皮肤创面愈合,局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4]。

1.4 统计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1。

*注: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烧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是因为放射结、化学物质、电流、炽热金属、火焰、高温气体、蒸气、热液等因素导致的皮肤组织性损伤。烧伤能够引起患者出现全身反应,可出现各系统、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大面积烧伤患者是一种重症高危者,病情发展快,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烧伤治愈成败的关键是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和临床早期治疗[5]。

根据多个文献报道显示,烧伤患者治愈后大概1/5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约一半的患者伴有应激并发症,且烧伤程度越深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患者的烧伤部位越暴露、创面越深、烧伤面积越大,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本次临床研究将综合护理用于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常规的护理方式仅考虑患者的愈合程度和生命安危,将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生存状态和心理干预忽略,本次临床研究采取的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创伤面护理等护理模式,不仅使应激症状减少,还可以使患者创伤面愈合的速度加快,此外还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治疗结束后回归社会的勇气增加,使患者出院后的依赖性降低。护理人员在采取心理护理模式时,与患者的交流要耐心诚恳,这样使患者的环境轻松愉悦,对患者自身情感的表达是十分有利的。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为95%,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可知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24.4±3.42分、32.53±3.87分,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23.23±3.35分、32.14±3.41分,其差异较为明显(P<0.05),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烧伤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使患者的心情愉悦;此外,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皮肤愈合时间为9.15±2.35d、13.15±3.17d,可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缩短烧伤患者的皮肤愈合时间,使患者的皮肤尽快愈合,减少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烧伤患者中可以促进患者皮肤愈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茹.不同的护理干预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52-253.

[2]周云霞,周月峰,黄成美.不同护理模式对烧伤患者综合生存状态的影响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02-104.

[3]柳宁君,郑巧燕,贾一飞.循证护理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03):180.

[4]曾袆玮.综合护理干预在手烧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20-121.

[5]徐露.综合护理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4):1984-1985.

[6]吴量,郭人文,胡宁等.综合护理在II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09):154-156.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