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必须走市场化道路_旅游产业论文

发展旅游业必须走市场化道路_旅游产业论文

发展旅游业须走市场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世界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5%,而全球旅游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10%。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的临近,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开发旅游产业的经济规律,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旅游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发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是我国旅游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现代市场运作。要让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就必须重视对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题,形成特色。应该从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若干旅游主题。围绕主题慎重选择开发项目,分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以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如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可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的情况、特点,开发诸如沙漠、戈壁、绿洲、冰川等神奇的自然景观游览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风俗习惯游览区等等。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开发精品项目,避免大家一拥而上,搞“大而全”、“小而全”的低层次的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同时也可避免一些地方“米不够,水来凑”,把宝贵的资金浪费在假古董的修建上。

第二,注重对文化内涵的发掘。一个旅游景区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往往与它的文化内涵的多少紧密相关。为增加景区文化的“厚重感”,对一些古迹进行修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大型景点的建设上,更不能把十分有限的资金用来搞那些假古董。要让游人“品”出景区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就应该加强对原始文化形态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使游人通过游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民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增长见识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休闲、体会自然美等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现代旅游开发不应仅仅注重景点建设,还应注重旅游景点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将旅游规模扩张与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旅游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七朝古都开封,在发展旅游产业时,一方面努力完善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景点建设,另一方面又把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以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依据恢复景区历史旧貌,以四河沟通四湖,既展示了“北方水城”景观,又可让游人乘船游览,体味宋代民俗民情;既可给人以历史文化的丰厚感,又可使人领略大自然之美。

多渠道融资,搞规模经济。可以鼓励外国资本、私有资本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旅游经济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争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题和特色实行或紧密或松散的联合,推动各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综合开发,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规模景点、规模宣传、规模经营。比如,西安、洛阳、开封是秦、汉、唐、宋四朝的都城文化古迹灿若群星。在发展旅游产时,既可分别以秦、汉、唐、宋文化为主题各自形成独立的旅游景区,又可连成一线,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华古代文明黄金旅游线路。这种联合运作,可有效提高竞争力,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妥善处理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共同发展。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它较其他产业更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善与进步,同时它也能影响和推动这种改善与进步。没有相关产业和发展,旅游产业就没有大发展的经济依托和社会基础,它的综合效益也就难以发挥出来。而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也非常突出。所以,开发旅游产业,必须破除部门意识,把它纳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局来统一谋划。

标签:;  ;  

发展旅游业必须走市场化道路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